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正文

嘻哈斗出新派 Hip-hop文化的传承和扩张(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3:19 新浪娱乐
嘻哈斗出新派Hip-hop文化的传承和扩张(组图)

Hip-hop文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新浪娱乐讯 时尚就似一个大本营,喜欢的人多了,便成了潮流。要想成为此道中人,不仅要有敏锐的嗅觉天分,还要能时尚元素一击必中,好似时下最受潮人们关注和追棒的“嘻哈”,一个讨巧的中文名,一种年轻态的舶来文化,多元化的表现既令人惊叹共鸣,又仿佛难以抓住它的本质,这就像场“战斗”,看谁最终能超时俱进!

  没有过去就不会有现在和将来,流行文化自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看看嘻哈文化的步步演进就知道,那种爆炸力也是斗出来的。如果有机会,可以看下Dick Fontaine的纪录片《嘻哈历史》,沉浸在电台DJ串场说书中,历史画面就会像MV一般,口人心弦的述说出音乐、街舞、涂鸦里Hip-hop的实境与幻境!

嘻哈斗出新派Hip-hop文化的传承和扩张(组图)
说唱几位巨星

  老派,从70年代扩张到80年代

  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嘻哈在美国西区只是一种简单的街头说唱文化,成为纽约穷困工薪阶级的少数民族符号。不过经历了创始之初,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嘻哈却出人意料的成为了一种斗争出来的文化,四大元素已然初具成形:DJ(混合、切割和擦片)、MC(说唱、节奏,诗歌和朗诵)、街舞(扭动和旋转)、涂鸦(美术、喷涂、图画和涂抹)。这一时期的街头文化,人们亲切的称之为“老派嘻哈”(Old School Hip-Hop)。

  新旧交接,80年代跳到90年代

  80年代开始,嘻哈在美国逐渐流行开来,像是当时的语言、服饰一样,变成了登得上台面的主流。同时,近十年的累积让它在音乐和舞蹈风格上都摔爬滚打过来,树起了自己的风格。当时汇集了非洲音乐、美洲音乐和艺术的嘻哈文化,虽然仍挂着“老派嘻哈”(Old School Hip-Hop)的头衔,却也随着时间表蠢蠢欲动。

  新派,从90年代横扫至今

  到了90年代,“新派嘻哈”(New School Hip-Hop)崭露头角,更快的节奏、更复杂的歌词、更宽泛的延展……从音乐、服装到行为方式,新派嘻哈在大行其市的同时,也必然的融入了诸多大众元素,到了新千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生活方式的代名词,Jay-Z、2 Pac、The Notorious B.I.G、Will Smith、Eminem等大批乐手、说唱载入流行史册。嘻哈风潮更刮到了亚洲,日韩迎风而上,舶洋的嘻哈文化愈发张扬个性,从上至下,但凡时尚达人们身上能穿、能戴、能画、能唱、能跳、能耍的地方,统统都落下了嘻哈文化的战果。

嘻哈斗出新派Hip-hop文化的传承和扩张(组图)
游戏画面

嘻哈斗出新派Hip-hop文化的传承和扩张(组图)
游戏画面

  未来嘻哈,玩梦想从实斗到虚

  流行的本来就是动态的,而动态的本来就最适合这个网络年代,嘻哈文化经过新媒体不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入侵中国。本来虚实就无间,科技也在嘻哈的故事扮演要角,这一招引渡到亚洲,同样适用。有头脑的韩国人嘻哈玩得不算早,却早早的把这种嘻哈风潮创意到了虚拟的世界,在自家最新的音乐街舞类网游《Groove Party》里玩起花式,一股脑把高难度街舞、说唱曲风、震撼DJ、个性涂鸦的精华秀了个遍,倒也颇符合“斗”的精神,真不知道在“新派”之后,“虚派”是否会异军突起成为时尚坐标,毕竟我们仍在Beating!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锦瑟华年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