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网友评论:靓颖--超级女声的真英雄!真冠军!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14:37 新浪娱乐

  继“超女”轰轰烈烈的短信决选之后,以“8•26”为界限,在全国范围内又掀起了一轮以“对张靓颖评价”为中心的辩论热潮。这两个热潮只所以成为热潮,一定有它的社会根源。大凡社会性的事件,都毫不例外地隐射出社会性的内在问题。那么,这两次热潮究竟包含着怎样的内涵呢?我们非常有必要搞清楚。有人认为,我们只要爱靓颖,其他的,对我们凉粉没有意义。错了,如果我们不知道爱靓颖的社会背景,我们就不可能有爱的高度,更不可能持久。对靓颖的爱一旦失去了社会意义,就是一种盲目的爱,狭隘的爱,感性的爱
,纯个人的爱。这才是没有意义的。

  本文试就这两次热潮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作为抛砖引玉,请大家指正。

  一、中国的音乐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这两次热潮发生在音乐界,那么,一定是音乐界出了什么问题。让我们看看音乐界吧。

  自国家决定结束计划经济以来,经济界,科技界,都先后逐步进入市场,唯独文化界没有动过大手术,还是老面孔,基本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为主。音乐界更是如此。音乐人才的培养、选拔基本上还是学院式。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学院式音乐”。这种学院式音乐,有三大特点。一是神秘化,二是垄断式,三是滋生腐败。

  所谓神秘化就是,音乐人才主要是靠封闭的学院培养,缺乏面向大众的实际锻炼。大陆十几亿人口竟然没有港台的歌星多,也没有他们那样红,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歌星是封闭培养的,而港台的歌星基本上是由不断地演出形成的。他们成长的过程就是红的过程。我们歌星的成长是秘密的,大众是不知道的。所谓的红不就是大众接受吗?大众看不见、听不到,红从哪里来?神秘化的结果就是把歌星的成长与大众接受分离开来,已经成长的歌星大众不了解,也红不了,反之,没有成长的反而可能红。这一切不取决于大众,而取决于别的。

  所谓的垄断式就是歌星走红的方式。垄断式就是少数人说了算,少数人让你出名就可以出名,不让你出名你就永远出不了名。每年一度的春晚,每两年一度的大奖赛则是歌星出名的唯一机会,而参加春晚和大奖赛的名次只是少数人的权力决定的。这样所决定的歌星并不一定代表大众的意愿,而且由于是少数人说了算,已经被他们认可的歌星就不需要经常地面向大众演出了。他们的红是少数人认定的,不需要“四大天王”那样的频频演出。即使演出了,出场费也高得吓人,或者就去耍大牌。因为他们不担心大众的反映,他们以为大众不是他们的恩人,只有少数权威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这种垄断式的走红方式一方面断送了许多有个性而不会处理与权威关系的音乐人才,另一方面助长了这些“少数人造”的歌星的骄、娇二气,成了脱离大众的“赚钱机器”。他们一旦走红,就很少演出,他们只关心出碟,只关心销量,只关心版税。

  所谓滋生腐败则是神秘与垄断的必然产物。既然神秘的,就会诞生他们心目中的“神”,就会有人为了前途而心甘情愿地为“神”尽“义务”,而且以为这是“为艺术献身”。既然是少数人的意见就可以走红,这少数人就是关键人物,只能巴结,不能得罪。至于巴结的方式基本上都属于腐败范畴,轻者送钱,重者送身。当然也会有人良知未泯,那就是少数歌星的造化了。

  这种“学院音乐”由于条件好,水平高,也自然会培养出高水平的音乐人才,但是,没有大众的参与,失去大众的监督,即使没有腐败,也会使人才的成长受到限制。一批人才可能被埋没,一批人才可能被惯坏。十几亿的大陆竟然没有港台的歌星多,自然就不奇怪了。

  音乐人才的匮乏,更是使得音乐的创作严重滞后。我们很少可以听到触动灵魂的大陆歌曲了。每一次春晚我们都满怀希望,期待能有那怕是一首歌可以传遍大江南北也是好的。可是,每一次都给了我们失望。至于什么大奖赛,比完了,也就完了,更是令人失望。

  2、第一次PK――“大众音乐”PK“学院音乐”

  2 北大教授看靓颖!

  “学院音乐”的问题虽然没有被人指控过,但是,音乐的现状还是引起了业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超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超女”PK了“学院音乐”,以完全大众参与的模式演绎了歌星的成长与走红的全过程,完成了“大众音乐”的第一次尝试。

  首先,它的报名就是大众的,无论谁都可以报名,这就首先防止了人才的埋没。那些有音乐梦想而没有条件上音乐学院的音乐天才,就有了机会。张靓颖就是个生动的例子。她家境贫寒,具有超人的音乐天赋和爱好,但是没有机会上音乐学院学习,只能在酒吧里唱歌养家。如果没有“超女”这样的大众参与机会,她绝对会被埋没。

  第二,它让歌星成名的方式是面向大众的长达半年多的实况演出。像这样的演出在我国音乐史上是地一次。长时期的演出,使大众认识了她们,了解了她们,爱上了她们,进而支持了她们,最后竟然甘愿为她们掏腰包拉票。这就是大众化的过程,就是大众遭星、追星的过程。这个大众过程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垄断造星”,使歌星成为歌星的时候就已经走红了,已经被大众接受了。这与过去的那种得了奖还不知道是谁的状况真是天壤之别啊。张靓颖这样的音乐天才过去已经参加过全国性的比赛,还获得了两个冠军头衔,此前竟然没有走红,而这次却逐渐走红,最后成了天后级的人物,就足以证明“大众造星”的成功。

  第三,它让歌星成名后继续为大众演出,搞了前所未有的“巡回演出”,充分体现了“大众歌星为大众”的精神,这也与“学院音乐”截然不同。这一方面是歌星对大众制造者的感谢,也是为了让歌星们记住大众才是她们的真正的衣食父母,为大众服务是她们的天职。

  我们完全有理由把“超女”看作“大众音乐”的第一次,也可以从中界定“大众音乐”的含义,就是:一是音乐人才的培养方式可以是大众的,包括单位文工团体、歌厅、酒吧、群众自娱自乐,都可以培养音乐人才,让大众参与歌星的培养;二是音乐人才的成长可以通过面向大众的不断演出,让大众参与歌星的制造;三是大众制造的歌星要为大众服务,大众歌星属于大众。在这次PK中,“大众音乐”是胜利者,它给大众所带来的狂欢恰恰说明了我们的音乐多么需要面向大众啊!那些把它说成“低俗”的权威们应当从大众的狂欢中悟出一点什么吧!

  3、第二次PK――“大众音乐”PK“大众娱乐”

  当大街上到处都是拉票的“粉丝”的时候,特别是张靓颖引起了完全相反的评价的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新的PK开始了。这次PK是“大众音乐”的内部的分化。它的引起者当然是主办者。

总决赛开始不久,我们开始注意到一个稀有的情况,一些歌唱得不错,人也长得不错的歌手迅速被PK,而一些富有舞台表演能力的歌手尽管歌唱得一般却一路过关,得到了评委的极力追捧,这是一种引导和暗示,既然主办者不需要歌唱得好,只需要表演,其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了,表演好的成了冠亚军,唯一靠唱工的张靓颖也差一点被PK掉。要不是有两个大众评委的临时决断,把票投给了张靓颖,那么前三名就全部是表演星了。

  出现这种状况其实也不奇怪,因为“超女”的主办者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在与“学院音乐”PK,是在干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而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大众的关注度上,以求得更多人的参与和将来更大的市场。这种心态必然要考虑究竟让什么样的星出名。他们当然知道,如果单论唱工,他们是论不过“学院音乐”的,他们唯一可以超过的就是某些“超女”的表演。他们内部不是已经有人说吗,巡回演出时唱并不重要,只要“超女”到场赚个人气就可以了。一语道破天机,他们没有指望取得唱工的水平,他们只要表演,要大众的面对面的娱乐。可以说,主办者已经把本来与“学院音乐”PK的“大众音乐”偷偷地改变为“大众娱乐”!

  “音乐”与“娱乐”都需要唱歌,但是,对唱歌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同是一个字却有两个读音,音乐的“乐”读“Yue”,娱乐的“乐”则读“Le”。作为音乐,重在“音”,就是要有好的音色、音域、音调,而作为娱乐重在“娱”,就是要观众娱乐,只要观众乐就可以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们的目的不同,音乐是让听众欣赏的,是听觉享受,而娱乐是让观众看的,是视觉享受;其次,它们的手段不同,音乐是靠声音表达感情,娱乐对声音的要求不高,主要是表演表达感情;再次,它们的主体不同,音乐的主体是自己,音乐首先得感染自己,通过自己感染听众,而娱乐的主体是观众,即使是自己满心的不高兴,也得让观众高兴。这三条决定了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特点,音乐演员专注于唱歌,而娱乐演员专注于观众的反映。张靓颖唱到最重要的时候总是闭上眼睛就是因为要专注唱歌,她甚至用左手做出排除一切干扰的姿势,也是为了专注。其他人专著观众则是为了与观众互动以激发观众情绪,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所以有的评委责怪张靓颖眼睛不看观众,那是根本不懂得音乐与娱乐的区别。

  所以,围绕关于“对张靓颖的评价”而展开的网上大辩论实质上就是“大众音乐”与“大众娱乐”之间的PK,是一场捍卫“大众音乐”的保卫战。

  4、两次PK的阶层成分

  两次PK的性质决定了不同阶层成分。第一次PK中,站在“学院音乐”一边的自然是传统的权威和代表人物。站在“大众音乐”一边的,也包括后来站在“大众娱乐”一边的,当然是大众,特别是一些对音乐界或其它界的暗箱操作有看法的阶层,多把这种“厌黑情结”转移到了支持“超女”上,把对“超女”的支持看作是平民对权力的挑战,看作是一场民主的演习。

  第二次PK中,站在“大众音乐”一边的,多是对音乐有一定欣赏能力的,包括经历过非娱乐化、非政治化音乐的五六十年代的老人,对音乐有追求的中青年,有外文或国外背景的人士,音乐界中靠音乐吃饭的音乐家。他们既从大众的角度、又从音乐的角度支持了张靓颖,支持了“大众音乐”。他们对张靓颖的热爱多半出自于对音乐的热爱,由于爱屋及乌的缘故,张靓颖自然而然的成了他们的最爱。张靓颖实际上已经成了“大众音乐”的代号,成了他们对音乐的寄托。至于看重娱乐的青年人,他们才不在乎歌唱得好不好呢,只要娱乐就可以。这一点往往让人不了解。其实单从娱乐角度看,只要是娱乐的,就是好样的。卡通不需要美女,也不需要唱歌,齐天大圣、猪八戒不是美女,也不会唱歌,照样可以是娱乐明星。况且那几个歌手还真的长得、唱得还可以,当娱乐明星的资本足矣。潘长江连他自己对长相都不满意,不也可以成为大大的娱乐明星吗?

  5、未来的PK

  PK还没有结束,新的PK马上就要开始。其一,巡回演出----“音乐明星”PK“娱乐明星”:由于各地的观众喜好不同,其PK的结果会有不同。成都是个娱乐城市,也是个音乐城市,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明星”和“娱乐明星”都出自成都,因此PK将是异常激烈的。上海、北京的文化水平比较高,国外背景多,对“音乐明星”的支持有可能要多一点。广州、香港则都是娱乐城市,“娱乐明星”的受欢迎程度可能要高一些。

  其二,碟片发行----“音乐碟片”PK“娱乐碟片”:显然,主办者失算了,他们本以为人气高就等于碟片发行多,其实,娱乐明星是不适合发碟片的,他们只适合演出,只适合真人与观众面对面地娱乐。反之,张靓颖的“音乐碟片”甚至纪敏佳的碟片都会受到欢迎。因为碟片主要是听的。

  6、凉粉与什么PK

  作为凉粉,我们已经充任了支持“大众音乐”的角色,就要捍卫“大众音乐”,捍卫张靓颖。怎么捍卫?一是提高认识。张靓颖是从“超女”中冲出来的“大众音乐”的英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无论她的出身、成长、成名,还是她本人的条件、水平,都是对“大众音乐”最好的注释。正是她,忍辱负重,冲出重重保卫,捍卫了“音乐”的纯洁。正是她,不顾评委的刁难,坚持自己的唱法,从而坚决与“娱乐”划清了界限。她是这次战役的旗手,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对这场PK有所认识的人们早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总有一些貌似公允的“正人君子”总是责怪我们要把张靓颖“捧杀”,我们一定要把这种说法PK出去;二是一定要大力宣传张靓颖是“大众音乐明星”,使她以“大众”二字与权威们的“人造明星”区别开来,又以“音乐”二字与“娱乐明星”划清界限。只有这样的定位才无愧于我们的公主。我们一定要把将张靓颖塑造成“娱乐明星”的企图PK出去。

  只有这样,这场关系到我们国家音乐前途命运的伟大PK才能够完满结束,作为音乐的主体的“大众音乐”才能得以生存、发展,我们大众才可以有音乐,才可以有和谐、高质量的生活。

  最后,我们声明,我们只是与“学院音乐”和“大众娱乐”PK,我们没有用“革命”二字,意思就是并不准备消灭它们,但是,我们也决不允许他们贬低张靓颖和我们凉粉,因为张靓颖和凉粉既代表了大众,同时也代表了音乐!作者: 冰岛启航

  进入原贴回贴

  进入论坛观点争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