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解放日报:告别演唱会“告别”也掺假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9:20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伍斌)“怎么又是告别演唱会?”近日,上海大学的一位歌迷在获知歌坛一老牌乐队来沪开个唱又打“告别牌”时,纳闷不已。他说,两年前,这个乐队第一次来沪献演时就宣布要散伙,害得自己和一批忠实的“粉丝”还暗自垂泪。哪知道,告别还有“第二次”!

  也是前年,“左麟右李”演唱会在沪举行前,就已掀起了“演完散伙”的炒作攻势
。谁料想,不久组合又现身海外。

  歌王帕瓦洛蒂2年前就宣布要告别职业演唱生涯,可告别音乐会旋即变成了近年的“马拉松”,至今仍无“收山”之意。不久,这一演唱会还将光临中国北京。曾接待过歌王的中方演出界人士说,一标明“告别”,出场费也高了,演出经纪方可以大把地收钱,而老歌王似乎也没有休息之意。

  时下,

演唱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样化,“花色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但是,最容易牵动观众“动情点”,也因“最后一次,不容错过”的“卖点”成为热点的告别演唱会,却出现了不少赝品。

  “告别”成风,“告别”掺假,背后有各种深层次的因素。一位娱乐圈知情者爆料,在一些演出商那里,“告别”是一种主动的市场策划和炒作手段,它靠提升演出的“伤感指数”赚钱,把“眼球效应”发挥到极致。只要铁杆“粉丝”肯掏腰包,就算歌手自己不认可,“告别”的文章也照做。也有某些明星眼看着要“过气”,遂将“告别”当成了“力挽狂澜”的手段。另有一种是纯粹“扒分型”。比如,某资深演唱组早已到了貌合神离的地步,也已公开宣布过“散伙”,却为了能再通过巡演赚一把,再打“告别”牌。一位演出策划人私下向记者挑明:既然谁“告别”,谁受益,那么,瞅准时机“告别”一把,甚至故伎重演,都是正常的。演出商眼中,市场成功是第一位的,至于采用何种手段,就看各显神通了。

  不少来自业界和民间的声音,对种种不实的“告别”表达了不解和愤怒。他们认为,真假难辨的告别演唱会正在“告别”诚信。坐收短期轰动效应和市场收益之后,它们将面临观众的信任危机。体育场门前购票的几位观众说,以前受过不实告别演唱会的愚弄,以后恐怕连“感动”也要设防了。他们希望看到真情流露的告别演唱会,而不是那些借“告别”来捞一把的演出。

  不过,也有人担心,当“告别”的真相被识破后,下一轮的炒作也许就轮到“复出”演唱会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