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超女”的开播,引来重量级人物的“炮轰”:理由在于“超女”不高雅,群众应该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高雅艺术更需要国家的扶持。
话说到这个分上,其实就和“超女”没有关系了,因为超女只是一个娱乐节目,在电视台演播厅举行的K歌大赛,不是艺术,当然就谈不上高雅与否。反对者的意见,鸡同鸭讲,不着调。
然而,什么是高雅艺术?
从群众的接受角度来看,所谓高雅艺术,大抵是那些濒危的艺术门类,观众稀少,离老百姓的生活渐行渐远。略微举例,比如西洋的歌剧,比如中国的京剧和昆曲。
这些高雅艺术,也曾经风靡一时,如今门前冷落车马稀,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没必要扼腕叹息。一时代有一时代的艺术。100年前,没有电视机,老百姓到戏园看谭鑫培;如今电视机普及,老百姓天天守着李宇春。从娱乐民众的角度,谭鑫培和李宇春没有高下之别。
京剧如今是高雅艺术,高居庙堂之上,而在其初期,却是下里巴人的娱乐。从四大徽班进京算,京剧如今二百年历史,再往前推,算上它的前身弋阳腔和陕西梆子,满打满算三百年。在清朝初期,整个北京城仅徽班就有五六十个,陕班等也是实力强劲。戏曲是一种群众的艺术,为了争夺与讨好观众,曾经有一段时间的演出品味并不那么高雅。
不仅京剧,几乎所有的艺术演出门类,今天洗脚上田的高雅艺术,当年都有黄腔、荤段。比如如今赫赫有名的“茉莉花”,曾经被用到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里,在西洋在中国,都已经名列高雅艺术。而它的前生“鲜花调”,有着多种版本,直到上世纪40年代还在传唱,却是一个“张生调戏崔莺莺”的段子。这里的“调戏”,不仅是调情,还有着“董西厢”里“露滴牡丹开”的情节———贾宝玉哄林妹妹看《西厢记》,二人情动面红耳赤,原因就在这里。
如今的高雅艺术,其前生,不仅内容和格调上是下里巴人,其行为和传播方式,也值得推敲。比如昆曲,贵为联合国级别的文化遗产。而在清朝前期,昆曲就发展成熟,凌驾于其他下里巴人的艺术之上,是当时的高雅艺术,供富贵之家享用,不必像徽班之类在大栅栏“撂地”,却也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清朝政府规定,官员和生员们不准逛妓院,一经发现革除功名。而对于饱暖思淫欲的阶层来说,这种以法律对私生活进行的干涉,需要规避的方式,纳妾固然合法,也算是婚姻的一种,却受着婚姻契约的束缚。
当时的达官富人,一个习惯就是养昆班。《红楼梦》里的小戏班,契约奴的身份,唱戏兼狎玩。当时还有一类“走穴”的昆班,游走于显贵,除了唱戏,陪酒和陪侍也是免不了的。
不论京剧还是昆曲,如今高雅,锦衣玉食,都曾有过穿开裆裤的日子。但这是时代的局限所造就,不是“原罪”,也不应受指责。而在当年,它们的确为此背上包袱,饱受卫道士们的攻击,被目为道德沦丧的祸端、粗鄙艺术的代表。北方有句俗话,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正因为他们当年的粗野、粗俗、露出了皮袍下的小,才能够流传到今日,并成为高雅艺术的代表。
时代在变化,艺术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多种多样。然而,这类攻击在中国不绝如缕,屡见不鲜。即使在当代,十年前的张艺谋,也被一些人称为“用中国民族的愚昧和落后去取悦洋人”,十年一觉扬州梦,张艺谋不仅被称为国际级的电影大师,而且德艺双馨。如今有谁再用十年前的腔调和张艺谋过不去,就是不识时务了。谁又能担保,今日的超女,今日的李宇春们,十年之后不会“德艺双馨”?
对于超女这样的娱乐节目,由于它是新兴事物,由于它在群众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固然可以批评,可以解读,但使用的还是老思维、老套路、老棒子,明显就是不与时俱进,只知道庙堂方三日,不知道世间已千年。王来雨(广州媒体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