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顶《飞行器的执行周期》:七年沉淀积累

2016年12月30日 11:28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郭顶新专辑《飞行器的执行周期》,七年沉淀后回归。保留音乐真实质感放弃工厂化的制作方式,回归到60、70年代全真乐器演奏。

郭顶新专辑封面 郭顶新专辑封面

  许多人的青春记忆里,都有过郭顶,因为《我们俩》,还有那张叫《微微》的专辑。时间退回到2009年,那是郭顶的第二张专辑,网络发行,没有实体。他刚刚出道不久,年轻极了,不知天高,热情似火地爱着音乐。但那些年,正值音乐产业被互联网撞得晕头转向,盗版Mp3把CD一张张碾碎。那时,一个完全没有宣传费用的团队,并没有把郭顶这个人做到多红,后来,他转做幕后,给别人写歌,一晃就是7年。

  直到这张《飞行器的执行周期》出现,七年后重新出发的郭顶,没有对不起这七年的积累和沉寂。只是,这次作品,在听的时候,有点疑问。印象中的那个微笑少年不见了,整个专辑,充满金属感,疏离感,甚至连郭顶的嗓音,都多了嘶嘶的沙哑和浓重的鼻音,他的演唱方式和表达方式,似乎都更冷酷,更独特,但又说不清,到底是哪里做了改变。后来,我在北京东边一个咖啡馆见到了郭顶。出乎我的意料,他并没有当年那种青涩少年模样,反倒是一身黑,留着半长的背头,有点摇滚青年的派头。算不上一见如故,但两个陌生人,就那么畅快地聊了一个多小时的音乐,在堵车和焦躁的北京,很奢侈。

  有意思的是,而今的郭顶提起过往,反倒表示“有点不知该怎样面对”。与他交流后明白了,我对这张专辑的感受为什么会有那么不同,原来在他的定义中,7年前的自己,更像是“在某种状态中”演唱,但而今这张他反而为了保留了音乐的瑕疵状态,找来古旧的乐器,为了保留音乐真实的质感,放弃了工厂化的制作方式,回归到60、70年代全真乐器演奏,哪怕麦克风的摆位都好好研究,如工匠一般制作。

  7年前的自己,是“在某种状态中,有点刻意微笑地歌唱”,而长大后的郭顶,一直在头脑中构思和寻找一个好故事。终于在两年前,他构思好一个有科幻感,却在探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故事——一个飞行器的出发和落地——又找到了对自己没有一点束缚的团队,然后,决定再次用一张完整的作品面对世界。“幽暗、有一些深邃,略微压抑,有点严肃。我演唱时甚至用到了模糊语感………我希望把声音当做乐器的呈现方式,譬如,把声音当做一个黑管来演奏。”郭顶一直在寻找一些合适的词汇,来形容这张打磨了两年的专辑,以及其中蕴含的,细致到极致的听觉细节。

  专辑中最爱的一首慢歌,是首情歌作品,没有当下歌词中常见的直白,用了一种很港式的表达方式,略清冷,略压抑的措辞,描述“水星”与“太阳”之间的关系,看似与天文事件有关,略微“科幻”,却又近乎人情。郭顶如此解读:“水星虽然依附太阳,但也许水星会生气,会逆行。你看,太阳一直自顾自的走,别人都追随它转动,人与人之间也许有这样的可能。当离你很近的人,你却不能靠近,你心里是怎样的状态呢?人与人之间,也有这样的状态。有好感,但无法靠近,靠近就崩了。保留这种距离,比你想太多要好。人们是相互吸引,也是相互排斥,就像星球的相互关系一样。再自我的人,也一定会感到过孤独,也一定会带给别人孤独感吧!”

  专辑中第一首歌,也拥有最容易被传唱的旋律。“曾经我是不安河水,穿过森林步入你心。”这样的歌词,以及强烈的节奏和短句的交叠,让人忘掉那个少年,给人一种酷酷的感觉。郭顶如此解读:“《凄美地》不是第一个写出来的歌。但我写出来就知道点题了。作为一个故事的开篇来说,它很合适。如果我是一个飞行器,我希望我降落的地方是个‘凄美地’。而这张专辑中歌词的措辞,其实都有点像诗歌,又有点像白话,我可以把它们称作‘白话诗歌文’吧。”

  关于这张专辑我还想说:这张专辑一定要拿CD来听,好音乐的质感,即便说不出许多复杂的名词来形容,却依然可以打动听觉,可以保留在记忆里。音乐从做出来的那一刻起,就不是作者的了,而是去漂流,去寻找到懂得的人。懂得的人,值得买一张CD,配一个好的音响,来听它,讲给你的故事。文/阿落

(责编:大发)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