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题材不是 “爱情”取代“婆妈”

2016年03月16日 03:40 新闻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吴为忠

  现代题材回归,这本应该是举双手欢迎的大好事,但是,由于“跟风”与“浮躁”,在影视剧创作中,经常会是“一阵风”。

  最近一则报道披露,在古装剧《女医·明妃传》热播后,各大卫视不约而同选择了现代题材作品接档。跟前两年相比,2016年的现代题材电视剧有一个明显的改变,家庭剧、婆妈剧基本销声匿迹,很多现代剧的故事主线由家长里短变成了青年人的恋爱与成长。这也成为今年荧屏的一大亮点。

  这是对现代题材的一种误读。脱下古装换时装,年代从古走到今,题材是现代了,但“现代题材”并不等于“现实题材”。前一阵子热播的婆妈剧也是参差不齐,良莠混杂。婆婆妈妈的电视剧一部接着一部。从电视台反馈的收视率来看,观众倒是十分爱看这类题材,这主要也与收视群体以中老年为主不无关系。像出自著名编剧王丽萍之手的 《媳妇的美好时代》口碑就不错,尽管目前婆媳剧有泛滥的趋势,但王丽萍认为家庭伦理剧会和爱情剧一样经久不衰,关键在于如何避免使其进入创作误区,“创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为此类剧寻找新的切入点”。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孝敬父母的美德著称于世。一部优秀的家庭伦理题材的戏,不仅要给观众留下美好的艺术享受,更要使观众领悟到生活的本质意义。这两年各类婆媳剧跟风而来,于是原本最接地气的婆媳剧因为要刻意制造激烈的戏剧冲突而变得不合乎常理。永恒的题材如何与时俱进,尤其要反映出新时代的婆媳关系、亲家关系,为观众传递出积极的引导力,这也是婆媳剧创作的前行方向。

  现代题材的回归不是以“爱情剧”取代“婆妈剧”,而是要以丰富多彩的精品力作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一部现实题材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第一要义就是真实可信。虽然这是一句老话,但是它是创作的定律,而真实可信又从何而来?答案只有一个:深入生活、提炼生活、再现生活。“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

  这些天,央视国际频道正在播放吴秀波主演的 《马向阳下乡记》。这部农村题材轻喜剧讲述了不靠谱的小公务员马向阳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书记”的成长历程。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马向阳下乡记》不仅通过这个都市人马向阳,将农村的现状以及城市人眼中的农村样貌呈现给观众,也折射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后,农村中出现的“空心村”这一普遍现象,这就不是停留在“笑”的表层,而是触及到“历史进程中的本质”,诙谐生动的故事背后不乏现实意义。

  现在,我们的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主体受众是年轻人。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在市场面前,有追求的创作者,要保有“定力”。《周易》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创作中现实关怀的引导力不能够缺位,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还骂张柏芝的人自己是否"太任性"?

当眼泪从戏里落入现实的人生,却没能打动所有围观的观众。[详细]
还骂张柏芝的人自己是否"太任性"?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