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长河中的甲骨迷雾

2016年09月24日 04:19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日前,著名作家陈河携最新长篇小说《甲骨时光》做客珠江新城联合书店,与著名文学批评家谢有顺进行了一场关于甲骨文的文学对谈。该书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甲骨文专家杨鸣条(虚构人物)受傅斯年所托,来到安阳调查、发掘殷墟甲骨的故事。

  一名商朝占卜师拥有怎样的梦幻人生?一位民国考古学家遭遇了哪些神秘追寻?一个热血时代与一个华丽王朝的遥远相遇……陈河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表示:2011年,他去河南安阳看了殷墟,就感觉这里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故事。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吴波 实习生 王家灿

  迷雾重重的文化保卫战

  陈河生于上世纪50年代,曾创作《红白黑》《沙捞越战事》《米罗山营地》等长篇小说,并多次获奖。近几年来,陈河的创作专注于发掘历史,他的作品史料扎实,文学架构具有现代性,王安忆评价他是“写得非常不一样,很蓬勃,是一片眼熟中的一个陌生”。

  《甲骨时光》是陈河的长篇新作。在陈河的笔下,时光回溯到抗战的硝烟中,一批爱国人士怀抱着历史使命在危难之际聚集到一起,围绕殷墟甲骨文物,展开了一场百转千回的民族文化保卫战。陈河并不满足于他既有的创作高地,这一次,他将笔触探伸至一个文学创作中鲜见的领域,在中国古老文明的神秘地带跋涉,在纪实与虚构之间,重塑了国人的勇气、智慧与气节。

  上世纪20年代,甲骨文专家杨鸣条受傅斯年所托来到安阳调查殷墟的情况。他抵达安阳之后,发现这里是一个布满历史雾障的迷宫,充满梦幻、欲望、阴谋和暴力。接着,他遇见了一连串的人物:伪刻高手蓝保光、骑白马的加拿大牧师明义士、日本人青木、一边教书一边演戏的前女友梅冰枝、患麻风病的蓝保光母亲,所有人的活动都和地下埋藏的甲骨有着密切联系。此后的十几年,杨鸣条在安阳遭遇到一连串神奇的事件,最终凭借灵异感应和天才的推算找到了商朝的甲骨典籍宝库……

  问到创作初衷,陈河透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想写一本有神奇故事的通俗小说。“这个想法和当时我追求的所谓纯文学的意愿有冲突,因此把它想成是很久以后要做的事情。没有想到,这颗被埋的种子多年之后开始发芽了。2011年我到北京参加活动,中间有一段空隙,便去河南安阳看殷墟。在博物馆的土地上,四顾殷墟遗址,我感觉到了历史的巨大气场。当天晚上,我在安阳宾馆里读完了李济写的那本《安阳》,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它让我感觉到安阳是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我的潜意识开始察觉到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故事。”

  用文学的方式描述“殷墟发掘史”

  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史的一个惊天动地的发现,但用文学的方式,来描述甲骨文为背景的“殷墟发掘史”的文学作品,实在是少之又少。陈河创作的小说《甲骨时光》是“殷墟发掘”题材的首创之作。如果说殷墟的考古是一次实物意义的实践操作的话,那么,陈河的小说,则是对上世纪20年代的一次考古的再一次文学考古。“殷墟”考古发掘的是中国史前史的秘密,《甲骨时光》考古的则是历史深处跨越千年的人性坚守。

  陈河对一次在历史中只用寥寥数言的考古行动,注入了太多人文、人性与人格的意义,使得叙述载体从“科考”事件升华为“人文”的洞察,让我们看到的是,在这一篇被作者称之为“通俗文学”模式写作的背后,其实倾注着作者深厚的纯文学的功底与内蕴。

  小说围绕殷墟开掘,按时间线展开。殷墟现场主持人董作宾在小说里被转换成虚构的“杨鸣条”,一则由杨鸣条与他在学校里的女生组成的爱情故事,立刻成为毫无生气的挖掘现场里最具生动活泼的情感纠葛,而同时期,这个女生已经和殷墟所在地的当地警察局长建立了订婚关系,这样,杨鸣条面对考古困境,还不得不面对着情敌因素穿插其中的情感较量,而实际上,小说向我们交待了,身为警察局长的情敌却与土匪暗通款曲,破坏考古大业,于是,女友当仁不让,离开了她的未婚夫,站到杨鸣条一边来。整个小说的爱情故事随着考古进程的展开,也收了一个花好月圆的结尾。

  文学给历史插上翅膀

  本书首发于《江南》杂志2016年第2期,甫一问世即备受各界关注。谢有顺认为,“陈河这部新作,可以说是了解甲骨文和他那个时代的普及性读物。这部小说写完之后确实请故宫博物馆的甲骨文专家校正过,里面的专业知识也受到了专家的赞许,从中可以看出来,陈河作为一个作家不完全是靠想象在写作,他也做了很多实证、调查、研究,兼顾专业知识和小说故事的可读性。”

  在前几天的新书分享会中,学者解玺璋认为,一个历史小说在处理素材的时候,虽然经过了文学加工,但是给予读者的感受其实是双重的,一个是历史的,一个就是文学的。“我觉得文学其实是给历史插上一双翅膀,如果没有文学,那你可能走不远。陈河在这部小说中的表现手段非常巧妙,它不是精英化的,它讲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陈河笑称自己是用了“洪荒之力”来写这本书,用了四年的时间在中外史料中寻找线索。他觉得《甲骨时光》这个故事好像真的是事先存在的,只是埋藏在一个什么地方,就像那些甲骨片深深埋在安阳的土地下面一样。

  对话陈河:

  虚构是小说的第一元素

  广州日报:故事中的人物有原型吗?

  陈河:《甲骨时光》里的事件和人物都有真实的依据,我用了四年的时间在烟波浩渺的中外史料中寻找着故事的每一条线索,但在写作手法上又不拘泥于真实,而是创造出一个充满奇异想象、象征、幻觉氛围的艺术世界,将叙述之手伸入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最神秘动人的深处。小说中涉及到考古学、天文学、语言文字学等诸多领域,这样的主题与创作手法,对我来说是一次智性的考验。

  广州日报:为什么小说中的人名有真有假?

  陈河:说实话这部书更多的是小说,里面充满了想象,而且我用西方的写法,很有画面感。首先这部小说里虚构还是第一元素,为什么我里面用了一些真名呢?金庸写的小说,有些人用真名,有些人用假名,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有些人用真名是没有问题的,但像杨鸣条,假如我用了真名,我的想象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我里面写了爱情,假如太真,可能他的后人看了不高兴,这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