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叶身上,有一部分真实的我”

2016年10月28日 02:00 新闻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本版图片/晨报记者 何雯亚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总监里德·安德森对自家“罗朱”非常自信晨报记者 殷茵

  同一座剧院,两个世界一流的芭蕾舞团在同一周内上演同一出剧目,这样的巧合实属罕见。几天前,马林斯基芭蕾舞团的拉夫洛夫斯基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以分量十足的阵容在上海大剧院带来两场教科书式的演出。而今晚起,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又将以更为“现代”的克兰科版,连演三场。对于同台打擂,舞团现任总监里德·安德森表示不怕比较,“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所以不存在竞争关系。相反,我觉得这很有趣。”

  这一版“罗朱”更戏剧

  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是德国最古老的舞团之一,但其现代意义上的辉煌始于1961年英国编导约翰·克兰科的入主。他编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以及其后的《奥涅金》、《驯悍记》 等剧目一举打破了古板高傲、论资排辈的旧有芭蕾权力体系,让舞团跻身世界顶级艺术团体之列。在其执掌舞团的12年间,国际舆论用“斯图加特奇迹”来形容舞团让人惊叹的崛起和如日中天的盛名。

  克兰科精通古典芭蕾,却又善于吸收各种新流派的特点,因此,在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戏剧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曾有评论说,克兰科版本的“罗朱”里,观众能清晰地看到演员的情绪在音乐中流淌。“他是一个掌握感情的高手。例如,男女主角在阳台相爱、卧室分手的两段双人舞,同样的动作编排,在克兰科的手里,却能呈现出愉悦与悲伤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安德森说。

  而对于剧目的“撞车”,安德森也表示意外,“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不过我觉得很有趣。上海这座城市可以在一周时间里吸引两个世界顶尖舞团演绎同一部剧目,这正是它吸引我的地方。”同时,他坦陈,马林斯基的“罗朱”的确是各个版本的鼻祖,“也许《驯悍记》和《奥涅金》这两部作品有很多克兰科自己的东西,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肯定受到过马林斯基这一版本的影响。”

  比技巧更重要的是感情

  不同于世界上一些舞团全球范围内挖掘人才,斯图加特舞团的演员们大多数是“嫡系部队”,“斯图加特从来不到别的公司挑选首席,每一任都是从我们自己的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安德烈口中的学校,正是以克兰科命名的约翰·克兰科学校。

  舞者们从学生时代起就接受一脉相承的表演理念的教育,在斯图加特,比技巧更重要的是感情。朱丽叶的扮演者艾利西娅透露,舞团对芭蕾舞演员动作的规范性并不那么严苛,而总是鼓励演员们充分发挥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我会把生活中的情绪不自觉地融入角色中,所以,可以说每天我演的朱丽叶都是不一样的,因为这里面有一部分真实的我。”

  安德森也表示,尽管如今上演的“罗朱”在编舞上和当年克兰科初创时并没有太多不同,但效果却大相径庭,这其中当然有技巧上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不同舞者的呈现方式,“舞剧的色彩是演员赋予的,每个演员遇到不同的搭档,都会有不同的感情火花产生。”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