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单”“新舞台”重温海派演艺史

2017年04月08日 01:39 新闻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展品之一“大世界宣传画”/晨报记者 徐颖晨报记者 徐 颖

  清宣统年间的“大观园戏单”、百年前最时髦的“新舞台”以及从前的大世界究竟长啥样?4月6日起在上海图书馆揭幕的“海艺存珍——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馆藏珍档特展”,带领观众重温海派演艺史上的经典瞬间,以及上海舞台艺术所走过的光辉岁月。展出的307件上海舞台艺术史料中,艺术档案实物原件36件,包括清末民初的艺术档案珍品8件,弥足珍贵。

  百年前舞台自带新式转台

  展览第一板块“艺海捞珍”,展示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的演艺场所和演艺活动的变迁境况。距今近140年的清宣统年间“大观园戏单”见证了当时各大戏园排演灯彩戏的盛况;而根据1908年上海“新舞台”复原的模型也是一大看点,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在舞台上使用机关布景与舞美电灯的新式剧场。

  筹建于1907年的“新舞台”,是近代中国第一家国人自建的新式演剧场所。观众通过模型可看到,当时的“新舞台”在建筑风格和布局上大量参考了欧洲和日本的新式剧场,全部平面为腰式椭圆之势,舞台作伸出式半月形,取消了两柱四方形的传统舞台,保留了戏曲舞台三面环临观众的特点。转动模型开关,能看到当年“新舞台”新式转台的模样,由台下一架大转盘启动,可同时形成两台布景,再加上剧场配套的舞台照明、舞台布景、观众席规模之大,气势之豪华,实为当时全国戏园之翘楚。

  “新舞台”的出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剧场发展,此后的上海,新式剧场相继涌现。展览中还展出了始建于1911年的丹桂第一台老戏单、始建于1912年的天蟾舞台老戏单等,让观众了解海派演艺文化在中西文化融合中逐渐形成发展的历史面貌。

  大世界史料揭秘百年繁华

  为纪念“大世界”的重新开业,展览中还精选了众多难得一见的大世界档案史料,让观众从中感受到大世界的变迁历史。

  大世界剧场以上演各地方戏曲为主,因而也就成了当时一些名角的发迹之地。大世界从开创那天起同时发行《大世界》报,每天一份,介绍每个场子、每个时段的演出内容和主要演员,还有提供的各色美食。展览首次展出了1920年3月9日出版的《大世界》日报,观众可通过报纸上刊登的当天大世界的娱乐活动,遥想当年,在那个社会动荡、媒体报业不发达的时代,中国上海是如何创立了比第一个迪士尼乐园还要早38年的大型娱乐场所的。

  近半艺档资料为首次展出

  展览第二板块“梨园留声”,展示20世纪以来的海派戏曲曲艺,特别是海派京剧的发展情况。其中“梨园公所”和“上海伶界联合会”的许多珍贵资料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包括清同治年间的梨园公所地契、字据,梨园前辈艺人的照片、关书、护照等。同样活跃在上海舞台上的沪剧、越剧、滑稽、话剧、评弹等剧(曲)种,也诞生了众多名家名作,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此次展出的艺档资料近一半为首次展出。

  展览第三板块“经典掠影”,展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新中国文艺工作者们所创办的部分重要文化活动及创作的经典作品。

  此外,“珍档共享”板块展示了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三十年来重要的征集成果。近年来许多艺术家或艺术家的后代,将私人收藏的艺术资料捐赠给艺档馆。其中包括刘曾复的珍贵手稿和戏曲文献、徐希博的无声影片《霸王别姬》、吴小如的京剧老唱片、俞振飞的戏服等。

  此次展览将展至4月15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