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晓
去都晓的页面 >个人经历
都晓,中国著名导演。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做过体育记者、财经记者、纪录片导演、文艺晚会导演。曾六次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六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亚洲彩虹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少数民族电视剧骏马奖。个人连续两次获得“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入选建国60年中国电视30年优秀导演奖,中国电视剧产业20年优秀导演奖,2011年度海外华人华商最关注的中国电视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先进工作者,入选国务院中宣部跨世纪人才库工程,成为中央电视台特邀导演、制作人。1992年担任电视剧《颍河故事》导演。该剧一经播出就受到好评。1998年创造了《红蜘蛛》纪实类系列电视剧的模式,对电视剧的类型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开播十多年来,经久不衰。自从事导演一行以来,《红旗渠的故事》《李克农》等,使其先后六次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7~2011年,五年的时间里,拍摄了《少林寺传奇》三部曲,共148集。先后在中央台和地方台播出30余次。并凭此一举获得“2011年亚洲彩虹奖”,第六次捧起“2011年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奖杯。在《少林寺传奇》中,他提出了真功夫理念,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功夫剧的领军人物。2012年拍摄了49集电视连续剧《聪明小空空》,央视八套暑期档黄金时间首播。
代表作品:《少林寺传奇》三部曲、《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李克农》《纽约丽人》、《我的鄂尔多斯》、《永远的非洲》、《大宋惊世传奇》、《红蜘蛛》等。
担任职务
都晓 导演
中国电视导演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
影视作品
1993年
18集电视剧《颍河故事》,获得第十四届飞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994年
12集电视剧《乡里故事》,获得第十五届飞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995年
8集电视剧《风雨南庄》 ,获得飞天奖提名,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提名
1997年
22集电视剧《平平常常的故事》,中央台8黄播出。
1998年
21集电视剧《船家》,发行地方30个地方电视台播出。
16集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 主演:吴京安、刘冠军、付冲
中央电视台1频道黄金档播出。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金鹰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联合录制)
1999年
21集电视剧《特案A组》,发行30个地方电视台播出。
18集电视剧《特警110》,发行28个地方电视台。
20集电视剧《李克农》 主演:张晓林、刘劲、古月、寇振海、王伍福
获得十九届飞天奖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1999年度最佳作品奖(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国家安全部联合录制)
2000年
8集电视剧《进京列车》,中央台一套黄金档播出。
18集电视剧《永远的非洲》 主演:刘冠军、师小红、苗乙乙
中央电视台1频道黄金档播出。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非洲电影电视节电视单元最佳作品奖。(中央电视台、卫生部、河南电视台联合录制)
2001年
20集电视剧《纽约丽人》主演:瞿颖、方青卓、赵越、张子健
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出。(中央电视台、中视股份、河南电视台联合录制)
2002年
40集电视剧《红蜘蛛》(全国地方电视台2000--2007年播出次数最多的电视剧)
(浙江金像影视制作公司、河南亚太影视制作公司)
2003年
20集电视剧《我的鄂尔多斯》 主演:巴桑、巴音图们、阿斯柔、高发
中央电视台8套黄金档播出,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骏马奖”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内蒙古区委宣传部)
2004年
20集电视剧《家庭危险档案》(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电视电影(HDfilm)《金钱的背后》
2005年
电视电影(HDfilm)《仇恨》
36集古装电视剧《大宋惊世传奇----狸猫换太子》
主演:曾志伟、李若彤、尤勇、吴京安、郭达、高发
(郑州电视台、北京鑫宝源影视文化传媒投资公司)
2007年
42集古装电视剧《少林寺传奇第一部:乱世英雄》
获得全国13个地方电视台收视冠军奖。获得2008年全国地方电视台收视冠军。
主演:黄秋生、午马、王刚、郭达、潘长江、尤勇、吴京安、孙卉凝、谢苗、李渊
(河南电视台、北京蓝色月光影视文化化传媒有限公司)
2008年
8集电视剧《烽火不息》(中央电视台 贵州电视台)
主演:孙卉凝、冯国庆、荆明华、刘冠军
2009年
46集电视剧《少林寺传奇第二部:十三棍僧》
获得全国8家地方电视台收视冠军和收视贡献奖。
主演:元彪、林志颖、孙卉凝、谢苗、李渊、梁家仁、计春华(河南电视台北京蓝色月光影视文化传媒公司)
2010年
58集电视连续剧《少林寺传奇之大漠英豪》 ,主演:鲍国安、洪金宝、刘家辉、元华、高明、雷恪生
中央电视台8套黄金档播出,获第二十八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2012年
49集电视连续剧《聪明小空空》,主演:潘长江,鲍国安,巩汉林,李丹阳,陈浩民。
中央电视台把套黄金档播出
2014年
50集电视连续剧《青年霍元甲之冲出江湖》,主演:李浩轩,刘真君,巩汉林,徐少强,计春华,午马,晁坤
文学作品
1997年,出版小说集《买卖船》,中国漓江出版社。
2002年,出版关于非洲游记的书《永远的非洲》,中国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个人发展
哪个导演都想将各种题材影视剧拍得出色,可真正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然而,出道才几年的都晓却从深沉沉重的《红旗渠的故事》,到革命历史人物传记片《李克农》,到表现中国医疗队援非的《永远的非洲》,接着是表现跨国恋情的《纽约丽人》短短3年完成了多种题材的转换,片片获得“飞天”、“金鹰”、“五个一”等全国性大奖。就在大家拭目以待的时候,都晓导演却突然抛出了一部创造全国收视冠军的纪实性系列电视连续剧《红蜘蛛》。而且一下子成为了一种类型片的代表,连续几年内成为许多电视剧争相模仿的样本。紧接着,就在大家还在怀疑都晓导演的真实性的时候,2004年,他却推出了一部36集的《大宋惊世传奇》,汇集一帮香港演员:曾志伟、李若彤和大陆的尤勇、郭达,打起了娱乐的旗帜。该剧好看耐看,在地方台播出不断获得冠军收视。2006年,都晓导演再次出人意外的拍起了功夫武打剧,一部42集的《少林寺传奇》携着一股清新的气息一夜之间打爆荧屏,再次创造收视奇迹,创造了2008年全国收视冠军。还打入国际市场。紧接着《少林寺传奇2》横空出世,《少林寺传奇3》紧锣密鼓,更奇的是,都晓导演提出的真功夫理念,使武侠剧和功夫剧开始分家,都晓导演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大陆功夫剧的领军人物。
都晓导演刚出道,在接连拍出一系列农村题材电视剧后,被称为“农民导演”。对此称号都晓倒不气不恼,漠然处之,他说,中国是农业大国,当农民导演没什么不好。话虽那么说,哪个导演不想开拓题材领域?没想到机会说来就来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筹拍《李克农》近10年,李克农是隐蔽战线的领导人,都晓知道这部戏的难度。他说,好奇是人的本性,这种揭秘性的电视剧观众一定喜欢看。该剧拍摄完成后,竟是一次通过。
《红旗渠的故事》的成功把都晓推上新的高度。起初谁也没想到,当年被作为政治符号的红旗渠,能拍出那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都晓再次获得成功,该剧众望所归地获得“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剧、“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特别奖。
《永远的非洲》是都晓迈上的第三个台阶,对于都晓来说,医疗界是他的未知领域,中国医生在非洲的故事更稀奇。都晓觉得,好奇就是成功的开始,他要把非洲的“奇”摄入镜头,把医生们的爱国情、思乡情、爱情、亲情,把他们在工作中的矛盾、困苦都拍出来。他相信,只要故事精彩、矛盾激化、情节合理,那一定是部好看的戏。都晓将这部戏选在未开发的坦桑尼亚拍摄,拍那里的原始密林,拍那里的荒原,拍那里的野生动物,更把原始部落的舞蹈、在树上睡觉的习惯、把尸体吊在树上的葬礼、扛着大蟒蛇的驱鬼仪式、保存完整的男孩、女孩的成人礼和割礼等,都融进这部戏中,让没有机会去非洲的中国观众一睹非洲风情。这些果然成了吸引观众的热点,给观众以全新的感受。
都晓导演计划是继续拍摄真功夫剧,要将领军人物的大旗继续扛下去。
我国第一部赴非洲拍摄的电视剧《永远的非洲》,通过表现中国医疗队38年来为非洲人民送医送药送温暖的事迹,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英雄主义的生命之歌。
该片导演都晓说,电视剧需要观众捧场,主旋律电视剧尤其要拍出特色,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永远的非洲》表现的是国际主义大主题,没有一个好的故事支撑,很容易拍成工作报告,当然也难吸引观众。《永》剧还是部涉外题材电视剧,找准立足点也很重要。以什么样的视角反映非洲人民的生活、信仰,有一个尺寸把握问题。都晓认为,非洲从原始社会一下子过渡到现代社会,中间几千年的文化断层,不是一天两天能补上的。加上非洲大陆上有着许多解不开的自然之迷,这一切沉积成他们特有的文化,形成他们对上苍的过分依赖、对死亡漠然的态度等。我们不能站在谴责的立场上,而是要寻求一种认知和理解,寻找我们与他们沟通的契合点,这就是这部电视剧的追求。
如何表现非洲也是导演遇到的现实问题。都晓说:“马赛民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仍然一贫如洗,他们的部落其实就是几间草棚子。我们没有为追求真实照搬他们的生活,而是按照我们的想象搭了一个很漂亮的“大酋长部落”,因当地没有技术工人和原材料,这个在国内顶多20万元就可以搭起来的“部落”,在非洲让我们花了200万元。”这个“大酋长部落”,既有神秘色彩,又具浓烈的民族风格,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加了该剧的可视性。
非洲演员充当中国电视剧的主角,也是导演都晓的尝试。都晓认为,电视剧看得是新、奇,有非洲演员参加,两种文化的碰撞必然引发矛盾冲突,戏才会好看。坦桑尼亚没有职业演员,都晓原是准备下大力气帮助非洲演员完成角色的,没想到他们好像天生会演戏。他们的表演自然、纯朴,没有一点负担,完全是他们真实感情的流露。
由于影视剧篇幅有限,拍完了电视剧,都晓仍觉意犹未尽,于是又创作了同名纪实文学,将电视剧没能表现的内容写入书内,以使观众更深地了解《永远的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