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个人经历
上世纪80年代初,一部内地与香港合拍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风靡了大江南北,并在内地掀起了一股“武侠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部电影的编剧陈文贵,其实是个地道的厦门人。厦门广电集团的年度新大戏 《保生大帝》,就请来了这位老厦门人操刀编剧。昨天,回到故乡的陈文贵向记者透露,他最想写的故事,是发生在厦门祖宅“苏厝街2号”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
陈文贵出生在解放前夕的厦门,他经历过上山下乡,当过知青和红卫兵。1978年,30岁的他离开厦门去香港,他选择了自己一直感兴趣的编剧为谋生的职业,进了邵氏公司。“上世纪80年代初,不少二三流的香港电影剧本都是我写的,”陈文贵自嘲地说:“尤其是一些僵尸系列片。”1982年,陈文贵回到内地,参与了合拍片《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编剧。
陈文贵的代表作还有93版的连续剧《包青天》。该剧编剧中他参与的单元最多,包括狸猫换太子、三击鼓、寸草心、真假包公、鱼美人、九道本、
五鼠闹东京等7个故事。陈老说,《包青天》当年能在台湾爆红,和当时台湾动荡的社会背景有关系,编剧们刻意影射当时台湾的黑金政治等,因此这部剧也成了观众发泄不满情绪的一个通道。1999年,在张国立的邀请下,陈文贵回到内地,经过半年的磨合,他们成功打造了又一部经典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此时的陈文贵,无疑已是两岸三地影视人最想合作的对象。
创作过众多经典剧本的陈老,如今最想做的事就是写一部展现自己在厦门前半生生活与回忆的剧本。他说剧本的名字都拟好了,就叫《苏厝街2号》,那是他们家在厦门的祖宅地址 (在如今的第一医院边上)。陈老说,他想写这座大宅从他出生前到他离开厦门后半个世纪发生的众多奇妙故事,因为这座老宅经历了国民党撤离大陆、解放军解放厦门,经历了文革时期的风浪,它曾是解放后的民革办公室,曾是双十中学的教工宿舍和幼儿园,它曾见证过解放后第一次人民代表选举!
编剧作品
1994年 《包青天》
1994年 《七侠五义》
1999年 《小李飞刀》
2005年 《少年嘉庆》   
2008年 《苏厝街2号》   
2012年 《赵氏孤儿案》   
2012年 《原乡》《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1~4部) 《铁齿铜牙纪晓岚续集》 《神机妙算刘伯温》《日月传奇》 《自古英雄出少年》《保生大帝》

明星写真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