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范-桑特:我拍主流电影是逗你玩

2014年08月25日18:42  精品购物指南 收藏本文     
格斯-范-桑特 格斯-范-桑特

  撰文/丁杰静 袁帅 

  出生日期:1952年7月

  职业:导演&编剧

  代表作:《大象》《心灵捕手》《米尔克》《应许之地》

  1985年,靠拍广告和打杂工积攒的几万块钱,范·桑特拍出同性恋电影《夜深沉,爱难吟》,完成了他对“自由淫体诗人”沃尔特·柯蒂斯的致敬,收获的“最佳独立电影”称号让他由此走上了即兴创作的“不归路”,而一句“隐瞒是对爱人最大的背叛”的出柜宣言更是击中Gay界泪点,之后再以《迷幻牛郎》《我自己的爱达荷》《蓝调牛仔妹》成为“同性恋导演”大佬,因为“那些戳过我心肺的故事和场景,值得被铭记”。

  1989年,老范用一部《迷幻牛郎》让剧中吸毒青年马特·狄龙浪漫颓废、过目难忘,五年后拍《不惜一切》时却没把其中更精彩的角色给老相识马特,而是给了彼时的新人杰昆·菲尼克斯,因为“已经火了的马特太有足球运动员的蓬勃气质,而这个角色需要更多无助气息”。他坚持,“我喜欢用无名演员,因为明星已经刀枪不入自成一体,很难抽筋去骨地附和我的角色。”

  1995年,《不惜一切》让主流电影界开始关注范·桑特,他却凉薄回应,“就像杰昆·菲尼克斯不能代替他的哥哥瑞凡·菲尼克斯一样,在我心里,《不惜一切》也不能代替《我自己的爱达荷》”(两兄弟分别出演两部片子,瑞凡后来吸毒过量死亡)。

  1996年,已经在独立电影方面站稳脚跟的范·桑特突然有了孩子气的好胜心,“都说我只能拍‘反英雄’片,好吧,咱来试试《心灵捕手》这样的主流片儿呗?”拍成之后拿各类奖的提名到手软,老范也很得瑟,“哎呀从此破天荒地有电影工作室主动找我谈拍电影,还让我放手去干,说绝不差钱儿。”

  2000年,继《心灵捕手》之后又一部《心灵访客》让范·桑特再获主流电影界赞赏,但细心影迷发现,“访客”已不如“捕手”拍得走心,老范之后也摊肩坦承,“接这样的片儿不过是应付,换取一些必要的精神物质支持”。比如在2002年,“就因此拿到一笔可以乱花的闲钱拍我想拍的《盖瑞》,正好卡西·阿弗莱克是我邻居,而马特·达蒙又刚搬到纽约来重装公寓,他们开玩笑聊着剧本,然后我们就花24天拍完了这个电影。这个神奇的极简主义片让爱者极爱、恨者极恨,老范由此被称为“美国版王家卫”,因为他坚持,“没有对话的剧本最过瘾,让一切表演自然发生,让每场戏有更多可能性。”

  2002至2005年间,范·桑特完成了他的“年轻人死亡三部曲”(《盖瑞》《大象》《最后的日子》)。这时候的他已经拥有了直升机拍摄的预算与大明星的演员表,于是乎狮子男烧钱的本性彻底展露,即使不需要直升机拍摄的时候,有钱的范导还是会派一架过去,表示俺们不差钱,花钱的感觉棒棒哒。

  2008年,因知名同性恋电影《米尔克》接受采访,当范·桑特被记者问到“您这样的作者导演是不是掌控欲很强(地球人都知道)”时,他不但一脸“怎么可能”的表情撇清自己和“导霸”的关系,还不厚道地指明另一位大导演库布里克才是不可救药的“强迫症患者”,“他会提前一两年搞好所有龟毛细节呢”。

  2010年,受访的范导表示自己也有“集邮癖”,他爱集的是世界各地的导演——丹麦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狩猎》)、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撒旦探戈》)、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樱桃的滋味》)、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良心三部曲”《白痴》《破浪》《在黑暗中舞蹈》)、美国本土导演托德·海因斯(《远离天堂》)——因为“你以为他们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绝不。是越想越怕的深邃。太牛掰了!”

  2014年,范·桑特新作《青木原树海》开机,电影聚焦日本“自杀森林”颇有哲学高度,马修·麦康纳、渡边谦、娜奥米·沃茨也齐聚一堂,唯一的“坏消息”是男主人公居然爱的是自己的妻子而不是好基友。2014年,关于范·桑特要执导《死亡笔记》的消息沸沸扬扬,风暴中心的老范并未表态,推特上的粉丝已经疯狂,“擅长绘画、音乐、摄影、写剧本的全能范导,一定能让《死亡笔记》死得凄美、死得其所”。

(责编: 山水)

文章关键词: 范-桑特夜深沉,爱难吟迷幻牛郎我自己的爱达荷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