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新浪娱乐明星聊天实录集锦专题 >正文

唐国强总编剧周振天作客新浪聊《张伯苓》(3)(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4:51 新浪娱乐
唐国强总编剧周振天作客新浪聊《张伯苓》(3)(图)

唐国强总编剧周振天作客新浪聊《张伯苓》(3)(图) 唐国强总编剧周振天作客新浪聊《张伯苓》(3)(图) 唐国强总编剧周振天作客新浪聊《张伯苓》(3)(图)
唐国强总编剧周振天作客新浪聊《张伯苓》(3)(图)
总编剧周振天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周振天:我知道这个背景,首先是天津市委有这个魄力支持拍这部片子,天津市委宣传肖怀远部长就认为张伯苓才是天津市的文化名片,真正代表天津文化精粹的是张伯苓,我们认为,张伯苓不但代表天津,也代表了中国整个知识界。张伯苓的孙子张元龙是天津人大副主任,他一直对这个片子很重视,他跟我说过,不是因为要歌颂我爷爷,南开大学这段历史,我爷爷创办南开这段历史对教育启发后人太重要了,他们也慷慨解囊,没有他们的资助这个戏也不可能出来。没有天津市委的重视这个片子也不能出来,还有天津人艺的领导都下了很大的工夫,不然我们怎么写这个戏,他怎么演这个作品,必须有人操办这个事情。

  应该说天津市委领导和天津的艺术家、实业家有这个眼光和魄力,为《张伯苓》这个片子走上电视屏幕搭建了特别好的平台。

  主持人:也希望有更多的投资人拍更多好的佳作奉献给我们。

  唐国强:我插一句,曾经一个很有身份的人讲过一句话,就办私学而言,古有孔子,今有张伯苓,这个评价很好,从他身上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情操和气节的东西,现在恰恰缺了这个东西,缺了一种正气,从小我爸爸让我背,背了以后现在也忘掉了,就叫正气歌,连日本人都当成中学教科书,你为什么不背,就讲一个正气,浩然正气,《张伯苓》这个电视剧浑身是洋溢着正气。

  周振天:刚才网友说,做一些比较轻歌曼舞的,比较时尚通俗的,自有它出现的道理,也有一批观众。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和艺术家,更应该把代表我们民族浩然正气的东西奉献给民众。不是没有,我们民族历史里面蕴藏了很多,只要肯挖掘肯定能挖掘出来。一个国家越往前走,越要往后看一看,我们的祖先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唐国强:只有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一种传统,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的东西,才能够长久下去。

  周振天:所以网友的评价让我觉得搞这个片子觉得很畅快,很高兴做了一件好事。

  主持人:这个片子打动了很多观众,大家才会有感而发,思考更多的东西。

  《张伯苓》细节全接触

  网友:这部电视剧只有20集,反映张伯苓先生波澜壮阔的大半生感觉太短了。我们觉得看这部电视剧应该有所思考,为什么在当时济贫的中国张伯苓能把南开大学办的这么好,现在我们已经是和平年代了,但是缺少了一种东西。

  唐国强:缺少了责任感和激情,一种使命感。

  周振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时张伯苓那个是没有退路的,中国是没有退路的,他那时候的口号是中国不亡有我在,没有退路了,那个时代造就了张伯苓,实业救国,教育救国,都是志士仁人报效祖国的作为。当然,更重要的还有中国共产党人的武装革命一同造就了那段辉煌的历史。

  主持人:问一下两位,剧中有一个情节是周总理等学生抬着张伯苓的滑竿在南开大学的校园里面走一圈,真的有还是艺术升华的?

  唐国强:真的有,那是在重庆南开,那时候是国共谈判的时候,都来拜访老校长。

  周振天:是他70岁生日,周恩来是中共的代表,那边是张立生也是他的学生,后来我们改成吴国真了,两个大人物抬着张伯苓在南开的大学里面转悠,他很开心。

  唐国强:后来吹蜡烛也是真的,包括念打油诗是真的。

  周振天:这个诗是真的。

  网友:吹蜡烛这个表情瞪着两个眼睛太可爱了。

  唐国强:老小孩,往往是这样,当时我想咱们来点趣味性的东西,人要把气沉太足了,包括在台阶上摔一跤,都是老顽童,人越大了以后,老顽童的心理状态让他多自在。

  主持人:网友们看的很仔细,写了很多。

  网友:最后一集摔倒,摔倒的样子也很可爱,当时疼不疼?

  唐国强:不疼,就是从楼梯上走,一高兴一吹,物及必反。后来紧接着还见罗伯特,老人的感觉是很活泼的,那是他最高兴的时候,也有他坐下来的时候,自己七十三了,应该告老还乡了,他能够把学校交给国家。他的眼睛里面实际上有很多的酸涩,我们留了一些让大家思考的东西,开始对老先生有不公的东西,比如校庆都没有通知他参加,这是很酸的事情。

  主持人:所以很多网友之前都不了解这个人物。

  唐国强:那个时代他刚做过国民党的考试院院长,所以校庆的座位安排上是放在第一排还是第二排决定不了,后来干脆说就不让他去了。但是后来蒋介石说把飞机的座位拆了让他走,他仍然坚持留下。人非圣贤,怎么可能没有错,他过去历经了很多的磨难,最后很无奈地讲,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泪都下去了,跟蒋介石说,我是有职业的,我什么都不要,我就要我的南开,到最后这个程度,眼睛是含着泪,最后生气,我什么时候说我不干了,个性很鲜明,结局有起落,抑扬顿挫,我觉得这个人物写的丰满。

  主持人:这部片子让我们很感动,有的时候也会催人泪下。刚才提到20集会不会太短了,现在有很多电视剧动辄都是40、50集?

  周振天:这个片子是人物传记片,20集正好,如果是商业片,或者是金庸的武打片,弄个30集、50集都可以。这个20集就可以了,因为有一个投资的问题,当时定了20集,我们就照20集来写。

  主持人:张伯苓老先生是一个天津人,很多时候是用天津方言去表述一些东西,那么电视剧的配音里面没有选用天津话,这主要是考虑大多数观众的原因吗?

  唐国强:这个人家编剧提出来,有意识写哪几句说天津味的,但是整个用天津话说,第一个我一下子学不下来,找人配音,总体考虑还是走艺术创作一个正常的路子,让大家都能统一欣赏的东西,因为这个不光是这个人物,包括很多领袖人物,大家都有这方面的争论,是用家乡话说好呢,还是用普通话说好,我个人感觉用一个统一的形式,用普通话的形式,比如说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应该用苏联话,但是是配音的,大家都接受了这个。如果用地方方言,刚开始可以给一些老同志带来一些亲切感,满足他们的回忆,但是大多数的老百姓要看这个事和这个人。

  周振天:再一个天津话母语是淮北话,面对全国观众不一定有效果。当时我们定在是大北方文化。我从前写《李大钊》也是,不能让他从头到尾说唐山话,还是说普通话,地方语言太偏重了会影响大部分观众收看的亲和感。

  唐国强:有一部电影叫《毛泽东和他的乡亲们》,但是很奇怪,毛泽东说普通话,乡亲们说方言。这带来很多的一些麻烦。还是普通话好。

  周振天:在结骨眼上唐老师把握的好,说两句。点睛式的说一下天津话。

  饰演教育家成了“真教授”

  主持人:唐老师演这个片子也获得了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的聘书。

  唐国强:也是沾了老校长的光,有空还是要到学校看看,去讲课,现在比较紧张,要说系统地讲,人家也不希望系统地讲,只能是把我的感受给大家做一个参阅材料也就足已了。

  网友:现在的南开校园怎么样?

  唐国强:南开不能脱离整个教育系统独立存在,反映的问题肯定是普遍性的问题,这个问题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通过回顾、展望让大家有比较明晰的看法,形成一些规章制度可能会好一些。实际上南开也是很有名气的学校,也培养了很多人才。

  主持人:尤其是《张伯苓》播出以后,南开的学生都以自己身为南开人而自豪。

  唐国强:是,好多人就说南开的校长反映出来了,北大、清华呢,我说北大、清华可能有难度,因为是公立学校,校长经常换,干不了几年,就不像张伯苓从头到尾一直跟着南开,南开在日本时期被炸毁的这么一个事件也是非常典型的。

  主持人:在《张伯苓》这个电视剧里面还有一个情节是张校长拒收日本人的樱花。南开的学生说现在看到南开的校园里就有一片樱花地。

  周振天:这个历史不一样,当时日本人侵略我们,有亡我之心不死,张伯苓又不好翻脸,张伯苓只能给他碰上软钉子,连夜让同学们种上桃花,现在种樱花是中日友好,中日面向21世纪,跟那个时代不一样了。

  

[上一页] [1] [2] [3] [4][下一页]>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