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两岸音乐的那个“中间”点
———与陶晓清深度对话“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
对话者
陶晓清: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前理事长,资深广播人,台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歌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被誉为“台湾民谣之母”
游威:“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秘书长,乐评人
自第三届“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的评审团名单公布后,其跨越两岸三地的评审阵容广受各界好评,不少人士指出,这届评审团组成的代表性和全面性都是华语歌坛颁奖礼中首见的。而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作为台湾音乐界的代表和本次大奖协办单位首次加盟,也引起了不少关注。为此“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秘书长游威特意邀请台湾评审团的召集人、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前理事长陶晓清女士一起就这次“传媒大奖”的初次合作展开对话,分享当中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探讨两岸音乐交流的深度话题。 ———编者
独立性与市场性
陶晓清(以下简称陶):游威,想谈一下我们台湾评审团对参与这次“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评审的感受。首先,关于没在大陆发行的专辑,我们觉得就算做得再好,也是极少数人听见,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存在的————像陈冠茜,Lisa,陈建年,虽然得到了音乐人协会的年度专辑奖,但是我们的评选标准是以创意为主,完全不考虑销售记录,这点提出作为提醒。
游威(以下简称游):的确,如果没有市场性的话,这个奖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十大华语唱片”的评选以前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太强调音乐性的话,选票就会集中在比较独立和另类的唱片,而抹杀了流行的好代表;但如果只考虑销量的话,又会变成“大流行”,会忽略那些商业性不强但充满创意的新音乐。如果我们规定“十大华语唱片”里主流与非主流的适当比例(如7:3),那么出台的这个结果就会是各方人士更能认可的一个结果。
好音乐与好推广
陶:关于一些评委提议陈明章(台湾著名台语民谣歌手,本届以专辑《苏澳来的尾班车》获得2项提名)入围“最佳男歌手”,我希望强调的是,他是我们相当敬重的一位音乐人,不过以他去年的这张来说,放在特别奖是可以的,因为他的人文精神,但是演唱要放在前五名跟其他歌手相比,是有问题的,并不是否定他的歌声不好,这是要再次说明的。
游:我也同意陈老师可以被提名“十大华语唱片”和“独立音乐大奖”,放在最佳男歌手上从传播力来说不够。
陶:我们问了陈建年(另一位台湾原著民音乐代表,曾凭专辑《海洋》获台湾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奖,以专辑《大地》入围本届“十大华语唱片”提名)的公司,他们愿意寄一些专辑给各位听,陈冠茜(与陈珊妮、陈绮贞并称的台湾个性女唱作人,凭专辑《欲言又止》获本届大奖2项提名)也愿意把自己的存货寄给各位,但如果这些专辑只有少数评委听过,而非大众可以买到的话,是不是很奇怪呢?
游:的确有些奇怪,但我想责任不在艺人,而在推广,好的音乐没有好的推广就像酒香也怕巷子深一样,这个吆喝的工作应该我们来做。
全国性与地区性
陶:因此而衍生出我对这个奖的疑问————如果是全国性的,那么各地评委负责评选当地的入围者,然后交由全体评委听所有作品之后投票;如果是地区性的,就以主办者当地的标准来选入围者,最后仍请各地评委针对入围者在听过之后加以评分及投票。
游:实际上是全国性的,但不可避免是以内地的口味(特别是广州和北京)的为重。希望到两岸三地音乐传播慢慢同步的时候,这个口味趋于接近。那这个奖的标准就更为人接受。
陶:全国性的奖办起来真得不容易,每个地区喜欢的口味可能都不一样,粤语专辑可能只在广东及香港流传,台语专辑可能只在台湾或福建流传,所以我建议这次仍以主办这个奖的广东当地的口味来看这整个的事件会单纯一些,因为粤语的专辑不少,所以今年我们最好只针对内地评委们选出的入围者评分就好,不必太在意我们的意见,因为标准可能不一样。我们第一次跟各位接触,也在逐渐适应大家的思维与做事方式。
游:我们还是想去尽力做一个两岸三地都有认同感的奖,希望内地通过它可以了解台湾和香港,台湾了解香港和内地,香港了解台湾和内地,最后建立一种共识,中间的隔阂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一个城市,如广州,不同评委的不同生活经历和审美标准也决定了大家存在分歧。我们是尽力求同存异,寻找那个大家都认可的“中间”点!所以,我还是比较赞成台湾评审团保留自己独立的态度,这样对我们是一种新鲜的血液和第三方的参考,以避免我们地域的偏见性。实际上,通过网络等快速的传播途径,我们与台湾的听歌状况大致能同步,除了一些太台湾本土化,如台语歌和小公司的独立制作外,我们基本都能自觉地收听和纳入考虑范畴,也希望给内地歌迷更多主流之外的选择。
关键是谁满意?
陶:台湾的评委们最大的困扰在弄不清楚状况,大家努力地听了一些寄来的专辑,但可能下一份名单它又不在上头了。
游:这点向陶老师说声抱歉,这个奖还不成熟和完善,所以有很多是在不断调试和尝试,寻找一个各方都认可的最佳的点。因为我们的提名差不多每天都在“变”,这点让台湾评审团多了很多麻烦,没办法,大家不断在讨论和完善吗。我希望随着大奖的成熟,这中间的“变”数会越来越少。
陶:我个人认为没有任何奖项可以做到所有的人都鼓掌叫好,特别是标榜公平的最后一定会有觉得不如他意的人表示不服气的,所以请确认你们的方向与宗旨,不论如何,我们会配合!
游:谢谢。其实真的让你们辛苦了,我想对这个奖你们投入的比自己的奖还多,都不知如何答谢?我认为任何奖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最关键的是我们自己满意,核心的受众满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