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艺人”周杰伦得到评委一致公认。 文化差异决定评审口味
第三届“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内幕
第三届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于日前揭晓后,其横跨两岸三地的40人评审团阵容以其代表性和广泛性为人所瞩目,而众所周知的是,由于文化背景和传播环境的差异性,内地和香港、台湾三地的音乐口味差异巨大,那么个性不一的评审团成员在其中是如何在各自口味的前提下去努力达成传媒大奖的“共性”呢?对于这个有趣的话题,我们请来深谙个中滋味的秘书长游威和大家分享。
南方审美胜过北方?
第三届“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的40人评审团组成是以华语音乐传播最强的四个区域为主,其中广东12人、北京9人、香港7人、台湾5人,其他地方7人。这个比例并非最完美,因为按照台湾音乐在华语歌坛的领导地位,似乎人数上更应占优,而绝对主导的是广东+香港的总共19人阵容,使本次大奖会多少有偏向南方的感觉,这本身也和大奖的发源地和策源地就在广州有关。这个好处是更体现南方文化新锐、时尚但不乏包容的特点,虽然在照顾内地市场的接受度上不足,但更能彰显传媒大奖的个性。
从评选结果来看,太北方化的艺人如汪峰、韩红、孙楠成绩并不理想,惟一被认可的子曰(“最佳乐队”),也只能说是矮中拔高,子曰其实得票数也并不高,很多评委对此投了弃权票,而并非代表子曰的这种京味摇滚有多普及。
相反,粤语歌曲在这次大奖中成绩不俗,陈奕迅的《明年今日》、张国荣/黄耀明的《这么远那么近》得到南北评委的一致认可,双双入选“十大华语歌曲”,而人山人海的专辑《Pretty Happy&Gay》则超越粤语方言的局限性被大多数评委选为“十大华语唱片”,甚至连北京出身的音乐人张亚东都投了黄贯中、人山人海等粤语歌的票,证明香港粤语音乐只要做出品格,还是有其生命力的。
周、陶、陈“三地演义”
“最佳男歌手”是周杰伦、陶喆、陈奕迅的天下,从统计上来看,香港舶来的陈奕迅在台湾的支持率甚至高过了他的出生地香港,几乎所有台湾评委都投了陈奕迅的票,反而本土的周杰伦和陶喆没有他吃香,这个现象与台湾“金曲奖”的提名也有几分相似,究其原因可能是陈奕迅作为一种新鲜的外来文化在台湾更具冲击力,听起来有种不一样的感受。
而具体到周杰伦和陶喆争霸也成为两岸媒体炒作的热门话题,不管北京、广州还是台北,几乎所有报章都以“周陶之争”作为大标题,可见两人代表的不同音乐走向是如何牵起整个歌坛的视线。在评审团的投票中,一般倾向于“最佳男歌手”“最佳唱作人”投陶喆,而“最佳作曲人”和“年度艺人”投周杰伦,这并无任何“分猪肉”之嫌,主要是陶的定位更在于音乐概念性和唱作的品质性,而周杰伦更代表时尚的方向和年度指标,所以同获5项大奖完全是一个巧合,当大会审计机构普华永道第一时间将这个结果通知一些评委时,大家都颇感戏剧性,并戏称这是一个“上帝之手”的安排。从周陶打个平手的现象来看,也可分析出“传媒大奖”的评审在掌握音乐性和潮流性上自觉或不自觉的一种平衡心理。那么照此标准,明年的大奖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有趣场面,这种争夺的场面实际上对华语歌坛来说是个好事,因为不管是肯定周还是陶,都是对唱作人的肯定,对创新精神的肯定,只不过区别在于人文性和时尚性的侧重不同而已。
羽·泉争议性获奖
在“十大华语歌曲”的获奖名单中,有一首歌曲的获奖是让所有广州评委不解的,那就是羽泉的电影同名歌曲《开往春天的地铁》。因为在南方,这首歌曲除了能在电影里听到,很少会在任何公开场合播放,何以能得到如此高的票数入选?组委会计票人员粗略做了个统计,发现投票的主要是北京的评委,究其原因,据身在传媒的北京评委王磊解释,这首歌在北京的文化圈是非常受欢迎的,可能是勾起很多人对年轻时爱情的美好回忆,因此口碑很好。但获奖者羽·泉则认为这并非他们的代表作,因而不愿接受采访,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是否代表了“传媒大奖”的另一个方向————就是“文化奖”,一首作品或一张唱片因为在某个文化圈子的认同而被肯定,可能是引导未来的一个新潮流。
“独立”与“时尚”
这里说的“独立评委”只是一个戏称,指的是以独立性著称的乐评人评委,如李皖、颜峻、彭洪武等,因为所有的评委在投票时的立场都是独立的。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这些“独立评委”喜欢的和选的一定是那些很地下很小众的东西,不可能“随大流”,选举那些当红的流行音乐。事实上根据统计表明,这些“独立评委”的选票除了选出何欣穗、人山人海这样真正的“独立音乐”外,也并不排斥,甚至可以说很欣赏那些有品质的“时尚音乐”。以摇滚乐评为人所知的评委颜峻,就在“最佳组合”的投票中选取了年轻人的潮流代表Twins,并评论说她们的音乐很有个性,同时颜峻和李皖在“最佳新人”的选择中也出人意料地排除了所有的唱作型新人,而选择了市场企划最成功的阿杜。而许茹芸这样唯美的时尚音乐佼佼者,更是几乎所有评委的最爱。由此可见,“引领时尚”已成为“传媒大奖”每一位评委认可的核心。
“老前辈”跟得上新形势
在“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的香港和台湾评审团中,有不少是德高望重的年届四五十岁的评委,如香港CASH的副主席向雪怀、台湾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前理事长陶晓清,照理说音乐口味应该停留在比较传统和怀旧的阶段,但统计其投票选择,却是出人意料的新锐,而且往往能超越自身所在地域性,如向雪怀选张敬轩为“最佳新人”,陶晓清对戴佩妮和内地年轻摇滚人杭天等的推崇,都证明老一辈音乐人是如何保持心态年轻,紧跟时代潮流的,所谓“音乐让人年轻”,按照这样的规律,今天像一刀、王磊这些未满30的新生代评委,到50多岁成为“歌坛泰斗”的时候,也能像当年的前辈一样,永远“年轻”地去评选!
游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