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告诉我,他所在的单位里有两个刚来实习的同事,正兴致勃勃地准备去参加北京迷笛音乐节,言谈间提到参加演出的乐队,不禁连连摇头,一叹“怎么这些玩朋克摇滚的家伙还是这么吃香”,二叹年华似水,对于新生的一票乐队,许多简直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回想起高中大学时期的如数家珍,不禁要感叹青春热血一去不复返。
话说国人听音乐,大都经历过“从摇滚到电子”这样一条路线。对于很多人来说,摇
滚和电子之间存在一道“坎”,有些人始终无法跨越,而那些跨过去了的人,往往会获得一种“晋阶”的快感,恨不得要把仍“陷足”于朋克摇滚这个泥潭的众生全数超度到实验电子的彼岸才算功德圆满。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一点无可厚非,好比一个痛恨湘菜的粤菜老饕,誓要把身边的众口都调成广东风味,此种行为,你可以指责其狭隘,却也不得不承认其执着之可爱。
不过,从“音乐生态”这个大的出发点考虑,多样性永远是最高标准。一个只有流行音乐(摇滚乐就是流行音乐的一种)而没有实验性音乐的环境固然不健康,但相反的情况其实只是一个并不那么理想的乌托邦,永远不会成为现实。流行音乐(再次注明,这里所说的流行音乐包括摇滚乐、电子舞曲等一切以市场为主要诉求的音乐,并不限于通常所指的流行歌曲,与之相对的,则是以音乐自身为主要诉求的,或可称之为艺术音乐)是社会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而艺术音乐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我希望看到的是,先锋音乐不断努力向前冲的同时,各类流行音乐(包括上文所说的朋克摇滚)与之和平共生,死硬的金属迷朋克迷永远不要消亡。
10月底在北京有一台与迷笛音乐节性质完全不同的节目:北京声纳2003:国际电子音乐节。有这两个音乐节撑场,北京的10月无论是对于艺术音乐听众还是流行音乐听众来说,都将是全年的兴奋焦点。李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