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1986年《妖女》造型慑人心魄
曾经惊艳 零落成泥
曾在荔园当小歌女的梅艳芳,1982年凭一首《风的季节》,夺得“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最终成为一代百变歌后。有学者认为梅艳芳的奋斗史,对香港当代文化影响深远,失学的她凭努力而成功,激起当时草根阶层的斗志;其百变形象大受欢迎,也标志香港人思想的成熟,从传统只爱玉女的框框,发展成为接受不同文化的多元化。
专门研究香港文化的出版界人士彭志铭表示,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梅艳芳对香港当代文化的最大影响,要算是她背负草根的背景,依靠自己艰苦奋斗一跃成为乐坛天后的奋斗历程。
彭志铭解释说,上世纪70代年中期兴起一股新浪潮,以海外留学的知识分子为主导,乐坛上的知名人物如许冠杰、林子祥、张国荣等,均是大学生及“番书仔”,草根阶层成为天王巨星在当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惟出身小歌女的梅艳芳,尽管没有机会受高深教育,仍不断奋斗达至成功,对当时的低下阶层而言,有不可磨灭的振奋作用,其影响积极而深远。
理工大学讲师史文鸿也指出,梅艳芳与当代一般艺人歌手的不同,在于她并非以传统漂亮、玉女的形象,如萧芳芳陈宝珠等,来吸引市民;相反她是以百变的形象、鲜明的的性格,加上沧桑的味道,赢得广大歌迷的喜爱。
史文鸿说,梅艳芳的成功,从一个侧面反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香港文化开始走向成熟,特别是梅艳芳在电影《胭脂扣》中饰演“如花”的角色,那女中带男、男中带女的形象,揭示了社会已发展成可以接受复杂性格的人物。同时,梅艳芳也冲破了歌坛向来由男歌手垄断的局面,标志着女性的抬头。
对梅艳芳的遽然逝世,不少歌迷非常伤感。一些医界人士发表谈话,指梅艳芳享誉乐坛二十多年,其不幸病逝对歌迷来说如同至亲离开,一般市民感到伤心也是正常的。他们呼吁歌迷应学习偶像乐观、积极的性格,学习梅艳芳生前热心公益、帮助他人的古道热肠,这对疏导悲伤情绪有积极的作用。
香港媒体昨日,称赞梅艳芳不仅留下了许多经典名曲和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还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用顽强的意志,迸发出生命的无限光辉,激励人们勇于面对挫折,热爱生命。(宗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