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焦薇来源: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英达开始思考如何为人艺做贡献。 本报讯(记者焦薇)昨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举办了“英若诚同志追思会”。众多与英老生前亲密合作的表演艺术家到场追思。直系亲属儿子英达、女儿英乐首次参加有关纪念父亲的公众活动。儿子英达表示对父亲最好的缅怀就是为人艺多做贡献。
安排在人艺一层排练厅的追思会现场,简洁而凝重。主席台正面是巨幅的英老遗照,照片上的英老和蔼安详,旁边配有他的个人简历。而左右两侧耸立的展板上,从早期1953年他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的刘掌柜的剧照,到1991年由他翻译并导演的话剧《芭巴拉少校》的剧照,对老人家一生的艺术生涯做了无声的追忆。追思会在英老生前最喜爱的莫扎特的《安魂曲》中进行。
与英老生前有过亲密合作的众多表演艺术家到场:朱旭、苏民、郑榕等纷纷讲述了他们与英若诚鲜为人知的故事,对英老的博学、表演、翻译、做人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切的追忆与高度的评价。杨立新、徐帆、梁冠华等人艺而今的中流砥柱,也各自缅怀对英老的哀思。
一直静默聆听的英达是最后一位发言者,他首先感慨道:“众多与我父亲同辈的伯伯、阿姨们的回忆,让我对父亲有了更多的了解。父亲一生是怕看到悲悲切切场面的人,包括他的戏剧观。即便是悲剧,他也希望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去演绎、化解。他的乐观是有目共睹的,乐观得甚至到了达观的地步。我想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给我们取名一个叫乐,一个叫达的原因吧。”他随后透露:每当自己对人艺有些许的微词的时候,英老就会告诫他:“你是吃人艺食堂打来的饭长大的。即便父亲后来做了文化部副部长,调离了人艺,也一直把自己看作是北京人艺的一员。”英达讲,自己学成回国后,并没有想要进入人艺。但英老却认为:英达该为人艺做贡献。甚至在英达从事影视剧创作后,每当为角色选演员犯愁的时候,英老都会下意识地说:“从人艺找啊。”“直到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翻译外国戏剧《哈姆雷特》,希望以此丰富人艺舞台剧目。”说到此处,英达顿了顿,颇为诚恳地说:“今天这个追思会的举办,父亲将不无遗憾了。我也在思考,在继承他事业的同时,我作为人艺的一员,该如何多为人艺做点贡献。这将是对父亲最好的缅怀。”话音未落,场内掌声响起,是为达观的英老喝彩,也是为英达子承父业的喝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