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罗颖)传统戏曲陷入低谷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有人抱怨“这世界变化快”,传统戏曲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有人认为娱乐方式增多,传统戏曲被冷落在所难免。然而为戏曲复兴所做的努力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评剧院就是“积极分子”之一。恰逢新春佳节,中国评剧院借这个大好时机将评剧从里到外“包装”了一遍,争取在新的一年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九台大戏贺新春
中国评剧院将在春节期间推出九场大型评剧演出,大剧场演出、庙会表演和郊区慰问交叉进行,古装戏、现代戏种类齐全,而且很多剧目都进行了重排。1月23日至28日将在评剧大剧院上演三出戏,《狸猫换太子》、《刘巧儿》和《刘巧儿和她的儿孙们》。已经退休的著名演员谷文月重新回到了舞台上与弟子张秀云、王丽京再现刘巧儿形象。中国评剧院也将第19次参加地坛庙会广场演出,从1月21日至28日,戏迷将会在地坛庙会上看到谷文月、刘淑萍、李维铨、戴月琴、筱玉霜等著名剧院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作为“三下乡”活动的主力军,中国评剧院改变以往小戏、演唱会的慰问演出形式,将于1月30日起在平谷影剧院推出大型现代评剧《桃花盛开的地方》,并连演13场。另外,中国评剧院演出团还特别赶排了三出古装戏《无双传》、《玉镯案》和《巧县官》。
评剧也要玩小剧场
话剧有小剧场,评剧也要有。中国评剧院去年就开始筹备把该院的第三排练厅改建成小剧场,每天一场戏,为戏迷开辟新的舞台和新的演出形式。中国评剧院院长吴一平表示这样做想通过小剧场来介绍一些新的戏曲作品,不限于评剧的小剧场戏,还可演小剧场京剧等。著名评剧小生齐建波认为小剧场戏要想保持较高的上座率,最重要的是质量和题材。评剧体裁的适宜度很宽,现代戏、古装戏、移植戏都适合表现,剧目确定到位才能保证小剧场站稳脚跟和持续发展。目前小剧场计划正在顺利进行,不久观众就可以看到耳目一新的小剧场评剧了。
评剧大剧院气派重张
中国评剧院为其所属的大剧院一直连年亏损,去年中国评剧院与华容伟业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对大剧院进行了重新定位,形成“平时演歌舞,节日演评剧”的构想。华容伟业还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大剧院前的花园广场和剧场,更新舞台灯光、音响器材,将原来因无人管理而环境脏乱的花园广场整治一新,添置了石桌、石凳、木椅和金鱼、花卉,供人休憩、观赏。这资源整合的目的是让艺术家一心一意地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让熟悉市场运作的人来负责经营,争取互赢互利。今年春节观众就将在气派、时尚的新剧院中欣赏评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