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
在戏曲界,继承前辈创始的流派者,往往由于自身条件与创始人不完全相同,而在继承中有所变革。或在未变原流派风貌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风格;或改变较大,另成新的流派。也有谨守原流派特色,尽量保持原汁原味者。年前,在纪念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先生诞生一百周年活动中,看了程派第二代传人钟荣演出的《锁麟囊》,还有张派创始人张君秋先生
之子张学浩为弘扬其父的流派举办的“张派金曲独唱会”,觉得这两位便属于力求保持原汁原味者。
学“程”得力的,当属有“程氏三大弟子”之称的李丹林、赵荣琛、王吟秋三位。还有一位从青年时代便私淑程派,与程砚秋先生同时活跃在舞台上,具有相当威望的新艳秋女士。赵、王二位,属于未变原流派而另有自身风格的。李丹林先生是三位中年龄最长、跟随师傅时间最长、受到熏陶最深的。不仅从小在师家学戏,而且后来一直随在师傅身边演出,在程剧团为师傅助演二旦和小生角色。程先生最后一出新戏《英台抗婚》,便由师徒分饰梁、祝。钟荣能在演唱中从发声、吐字、运气、行腔,到身段、动作都近似程先生,连程先生之子程永源都认为“唱、做很有我父亲的样儿!”这是因为他自小在江苏省京剧院得新艳秋传授,成为程派主演,近些年又常到北京,向李丹林老师求教的缘故。
张学浩虽然自幼入中国戏曲学校学的是大武生,但自小在家里受到父亲的熏陶,对张派旦角特色非常熟悉。他从一九九四年到美国定居,常应邀在演武戏时加演一出张派旦角戏,并被聘为当地中国艺术交流中心艺术总监和张君秋艺术学会主任。近年,为整理其父艺术资料回到北京,更加刻苦钻研张派演唱。为他父亲配戏多年的小生名家刘雪涛先生评价他演唱“口型、吐字、声腔、指法,都见他父亲特色”。张君秋先生先后从师尚小云、梅兰芳二位,融两家之长于一体,唱念中既有尚先生的刚劲,又有梅先生的圆润;再吸收程砚秋先生的委婉、荀慧生先生的柔媚,被公认为自成一家的新流派。“文革”后形成“十旦九张”之势,但是学他的人往往把刚唱拙,失之圆润。再则是不注意口型,多是龇牙露齿,既不美观,唱传统戏更不符合古代妇女笑不露齿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影响发声、吐字的确切。张学浩唱念中与其父口型一致,喷口、气口处处显示出张派风采神韵。这场独唱会中,还发掘出久不见于舞台的《银屏公主》、《楚宫恨》、《祭江》等唱段,确是弘扬了张派艺术,并可以为学习张派的范本。许多内行认为,学习钟荣、张学浩二位接近原汁原味的演唱,会比学习有了变革的更有利于继承和今后的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1月13日 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