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第五十四届柏林电影节专题 >正文
内地影片无一竞赛 揭开柏林电影节迷雾(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07日02:38 京华时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昨晨,第54届柏林电影节开幕,在这个中国内地影片曾经的福地,今年内地影片却无一入选竞赛单元,中国内地影片为何从《红高粱》风光的顶峰滑落至此?昨日,本报记者走访了著名电影事业家余玉熙女士,这位柏林电影节授权的首位中国选片人,介绍了我国内地影片在柏林23年来不平凡的历程,同时首次揭开了众多困扰在读者面前的电影节的迷雾。

  让五星红旗飘扬

  余玉熙女士老家在上海,1968年从上海外语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影集团前身从事电影进出口工作,现任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总经理。

  与柏林电影节的缘分,起于1980年。当时她被公派到歌德学院进修,当年10月她去柏林度周末,在那里结识了柏林电影节的前主席莫里茨.得.哈德尔,他希望来年余玉熙能带来一部中国电影参赛,她回国后向领导作了汇报,在电影局的重视下,中国电影从此进军柏林电影节。多年工作交往的基础上,余玉熙的能力得到了哈德尔主席的肯定,主席主动提请余玉熙担任柏林电影节在中国内地的全权选片人,并予以她授权书,她成为该电影节授权的首位中国选片人。但这个身份却被她隐瞒了20多年。

  余女士解释:“为何我没有公开这个身份,因为我当时是中影集团的员工,职责是执行我国的外事纪律,送电影节影片一直是由电影局确定,我只是做具体工作。哈德尔主席对我的信任,来自他对当时尚未开放的中国的热爱,对中国电影的信任。那份授权书珍贵意义在这里。为什么主席一定要中国电影参赛呢?因为在柏林电影节上,哪个国家有影片入围参赛,这个国家的国旗才能有资格飘扬在电影节主会场上空,参展影片是没有资格的。主席先生希望在柏林电影节上看到中国国旗。”

  1981年,上影厂的《燕归来》有幸代表中国入围参赛,五星红旗终于飘扬在柏林电影节主会场动物宫影院的上空。当时前往柏林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只有余玉熙和《燕归来》导演傅进恭两人。

  余玉熙回忆:“哈德尔主席亲自到机场接我们,并陪我们出席了《燕归来》的新闻发布会,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因为那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电影节亮相,也是中国电影官方代表团首次面对西方媒体。傅导演是第一次出国,有记者问我们:听说你们俩都不是共产党员,中国怎么会让你们出来的呢?傅导演回答:‘我正在争取入党,因为我是苦孩子出身,能上电影学院,能在柏林认识大家,要感谢中国共产党。’后来的问题很多,开始涉及‘文化大革命’话题,还是主席果断地结束了发布会。”

  当天晚上《燕归来》首映,刚放10分钟,在二楼包厢里的傅导演就坐不住了,他问余玉熙:“影像怎么这么差?焦点不实,画面不清晰,颜色不正。会不会放映设备出问题了?”于是两人马上来到放映机房,放映员告诉他们:“我们的设备是世界一流的,是你们的拍摄或洗印的拷贝有问题。”余女士如今感慨:“‘文化大革命’以后,百废待兴,《燕归来》参赛柏林电影节真是强行起飞,看出了当时中国电影与世界的差距。”

  参赛国际电影节,一般都是由参赛方自费,但首次参赛,中国却没花一分钱。余女士说:“1981年柏林电影节正好有个亚洲电影研讨会,这个研讨会给我和傅导演解决了所有的差旅费,在那个研讨会上,我第一次遇到了香港导演许鞍华。”

  黄宗江首次出任评委

  《燕归来》之后,在1988年前,余玉熙又先后带着《乡情》《血总是热的》《雅马哈鱼档》《陌生的朋友》等影片参赛,除了《陌生的朋友》在1983年获得特别奖外,其他影片都未博得评委的肯定,当时评委与电影节观众普遍认为:中国电影政治色彩重,片中很多国情也不明白。

  在1982年,动画片《三个和尚》在短片竞赛中获得最佳编剧银熊奖,当年的评委中,有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黄宗江先生。余玉熙说:“哈德尔主席建议我不仅要把优秀的中国电影推荐到柏林,还要请中国电影艺术家加入到评委的行列中。可是,当年我国电影界懂英语的艺术家是凤毛麟角,黄宗江先生算是难得的一位,因为评委是要用英文看片与交流的。

  之后,刚被国际影坛关注的年轻的陈凯歌在1989年出任了柏林电影节评委,1993年张艺谋出任了评委,1997年出任评委的是女导演宁瀛,而2000年,巩俐出任了评委会主席。张艺谋的英文不好,柏林电影节特别为他在观看每部参赛片时都配上了中文同声翻译,这是在柏林电影节史无前例的。

  让张艺谋柏林走运

  张艺谋是靠《红高粱》获得金熊奖一举成名的,可当年中国原定参赛的是陈凯歌的《孩子王》。余女士介绍:“1987年底我国电影局就确定了《孩子王》参赛柏林,哈德尔主席非常喜欢这部片子,但凯歌却自己主动放弃柏林,选择送到戛纳参赛。对此,哈德尔主席对我颇有责难,那时已是12月,我只好向全国制片厂紧急求援,西影杨凤良向我推荐了张艺谋刚完成的《红高粱》。说不错,当时我还不认识张艺谋,就让他赶紧给我寄照片等报名资料。我记得,张艺谋把他的标准照片卷在一个挂历中寄给了我,那个挂历也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礼物。可能是哈德尔主席生我的气,他直到半个月后才看了《红高粱》,一看他就说:这才是柏林电影节要的片子!”

  1988年,张艺谋到柏林参赛,与他同机前往的还有黄健中导演,他的《一个生者对死者的访问》同时参展。余女士介绍:“我已提前到了德国,在法兰克福机场帮他们办转机手续,但等了很久都看不到他俩,原来他们是首次出国,怕走错了,不敢出通道,直到同机客人全部走光,他俩才走出来,一看到我的确像见到了救星。”

  那年,《红高粱》轰动柏林,也震惊世界。

  54届中国参展影片

  张艾嘉:角逐金熊的惟一希望

  柏林这块曾值得华人电影骄傲的福地,这次却让华语电影人艰难进军:第五代知名导演执导的多部影片《茉莉花开》、《孔雀》、《美人草》、《美丽上海》等,因种种原因未能入围竞赛单元;王全安的《惊蛰》最终和尔冬升执导的《忘不了》同时进入“优秀影片”单元;只有张艾嘉执导的电影《20、30、40》是今年惟一一部入围柏林影展竞赛部分的华语片,有望与欧洲大片同时角逐金熊奖。

  张艾嘉《20、30、40》

  今年的柏林,张艾嘉执导的《20、30、40》承载了华语影片角逐大奖的惟一希望。这部由香港出品的电影故事发生在忙乱的城市台北,由张艾嘉、刘若英李心洁分饰不同年纪和阅历的现代女性,在各自的生活中,品尝爱情与人生的甘甜酸涩。导演张艾嘉预定将在2月中旬带着两位爱徒刘若英和李心洁,一起飞往柏林为影片造势。

  王全安《惊蛰》

  进入优秀单元的低成本影片《惊蛰》成为内地影片的代表。

  由于资金短缺,《惊蛰》处境让人辛酸,导演王全安送往柏林的是从电脑上转录的一般拷贝,由于影片技术问题,选片委员会还一度产生很大争议,最终艰难人围“优秀影片”单元。王全安无奈地说:“这片子真惨,当时我给他们(选片委员)看的样片是剪辑版,声音、画面都还没有做好。声音都是最后贴上去的,画面是通过电脑出来的,没钱,后期都没办法做得像样点!”

  高晓松《我心飞翔》

  高晓松将携《我心飞翔》参加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的活动,他的另一部影片《那时花开》将参加“新电影论坛”单元的展映。

  朱文《云的南方》

  首次独立执导故事长片的朱文将带着他的《云的南方》参加“新电影论坛单元”。《云的南方》由著名演员李雪健领衔担纲主演,影片中优美的小提琴配曲则由中国第一提琴师盛中国演奏。杨劲松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我心飞翔》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