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安吉·比拉尔
1951年生于南斯拉夫,1960年随父母到巴黎定居,19岁开始漫画创作。1980年出版科幻漫画《尼克波尔》三部曲的第一部《诸神混乱》,立即引起瞩目,一炮走红。不久,他又推出了《尼克波尔》三部曲的后两部《陷阱女人》和《寒冷的赤道》,同样大获成功。1987年比拉尔荣获法国安古兰漫画大奖,成为欧洲漫画界重量级作者,深受全世界众多漫画迷
推崇,地位有如日本的大友克洋。比拉尔的画风带有东欧文化的沉郁气质和傲骨,又不失法国人的幽默和轻快。他特别擅长科幻题材,并经常在其中渗入强烈的政治讽刺意味。比拉尔对电影艺术情有独钟,早年曾在阿伦·雷乃、迈克尔·曼等人的影片当任布景设计。1989年自编自导了电影处女作[邦克大饭店](Bunker Palace Hotel),反响一般。1996年再度编导了[记忆丧失的男子](Tykho Moon),这回拉比尔获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认同,实现了从漫画家到导演的成功跨越。2004年,拉比尔将自己的经典作品《尼克波尔》三部曲搬上银幕,改编影片[不朽的上帝]被称为科幻片的创新之作,在法国电影界刮起一股旋风。
导演访谈
□《尼克波尔》三部曲是你80年代的作品,为什么会在2000年想起把它改编成电影
-是夏尔·加索来找我的,他是个很有创意的制片人,他说他想把我的这部漫画改编成电影,提供的条件很诱人:资金充足,利用最先进的3D技术等等。我一口答应了下来,唯一的条件就是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必须由真人演出。要知道那时我不太喜欢虚拟形象,它们冷漠、呆板,表面总是那么光滑,缺乏真人的肌理和质感。
□尽管是改编,可是电影和漫画有很大区别,除了主要角色及其关系没有根本变化,影片几乎是另一个故事了。
-是的,我不喜欢仅仅是把二维的漫画变成三维的影像,你知道我的前两部影片的剧本都是特地创作的,和漫画无关。当然我现在有一个很好的原本,技术也足够先进,改编就成了一种诱惑。但是当时美国人和英国人也想把《尼克波尔》的前两部搬上银幕,我想那还是重新写剧本比较好。塞尔吉·勒曼是我非常喜欢的科幻作家,于是我找他合作写剧本。我们俩把漫画抛在一边,一眼都没有看就开始写了。但是,漫画中发生在地铁里的那些情节都被原封不动的搬到电影中,因为它们都非常好,而且适合用电影表现。
□这部科幻片有一些政治色彩,但比起漫画,这种色彩弱了许多。为什么?
-的确如此。我一开始就意识到政治色彩太浓,影片就显得沉重,观众们会对它提不起兴趣。漫画诞生于80年代,无疑会受那个时代政治气氛的影响,但是毕竟我们还是社会的人,于是我保留了议员竞选这个很现实和经典的情节设置。
□[不朽的上帝]更多的是一个爱情故事?
-是的,但我要说它讲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影片中有好几种爱,首先是奥鲁斯神对自己的爱,其次是奥鲁斯对尼可波尔的爱(为了能够“爱”吉尔),还有尼可波尔实际上对奥鲁斯也有一种爱心,当然最感人的还是尼克波尔和吉尔之间的爱情。另外,影片中还有尼克波尔和吉尔对诗人波德莱尔的热爱。这完全是因为我自己是个波德莱尔迷,我从10岁起就读波德莱尔的诗。
□奥鲁斯是埃及神话中的神,你对它们很有兴趣?
-我从小就对古埃及神话非常着迷,埃及神话中的每个神都有许多动物的化身,其中长着鹰头和鹰翅的奥鲁斯给我的印象最深。这个角色实际上整部影片的创作灵感来源。奥鲁斯尽管是个神,但他对永生的渴求和实现永生的途径,却和人类别无二致。
□这是一部真人和虚拟数码人共同表演的影片,谈谈其中的影像合成技术吧。
-除了几个主角由真人表演外,其他绝大多数角色都是利用动作捕捉技术由真人和数码形象共同实现的。演员们在绿色的幕布前表演,在电脑里,演员的外形被设计好的数码形象所代替,但是他们的动作和声音却保留了下来。[不朽的上帝]中只有怪物Dayak是一个纯粹的数码形象,它是一个杂种,Dayak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野蛮部落的名称。另外,影片中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是数码合成的,唯一一个有真实元素的场景是人体博物馆。
□越来越多的法国影片用英语拍摄,[不朽的上帝]也是,这仅仅是为了便于全球发行吗?
-是的,毕竟面对这么大的投入,投资方的压力很大。但[不朽的上帝]毫无疑问是一部欧洲影片,尽管故事发生在纽约。它也不是一部纯粹的法国影片,我和托马·克雷奇曼就来自东欧,我是南斯拉夫人,托马是从前东德出来的。
□在漫画中故事发生在巴黎,影片中为什么改成发生在纽约?
-因为我决心电影要和漫画一刀两断,这首先就得变换故事的背景。纽约到处都是高耸入云端的摩天大楼,很有科幻色彩。设置尼克波尔这个角色和引用波莱德尔的《恶之花》中的诗句,都是为了隐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的。而让故事发生在纽约这个世界上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方,用意也是相同。当然,我不是一个反美分子,我本人还很喜欢纽约这个城市。有人说影片中的变体优生人研究所是在影射纽约的世贸大楼,根本没这回事,变体优生人研究所的美术设计在9.11事件发生前6个月就完成了。
□影片中的宇宙隧道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宇宙隧道是一个危险的禁地,却是某些变体人、外星人的庇护所,是他们回到宇宙的通道。变体人吉尔在那遇到了将自己引渡到地球上的约翰。约翰是吉尔的守护天使,但是观众们永远看不到他的脸。我也很喜欢吉尔这个角色,她是忧伤和梦想的携有者,非常理想化。
□有人说这部影片的风格有点像[第五元素]和[银翼杀手],你怎么看?
-[不朽的上帝]中的未来景象和[第五元素]中的有点相似,比如汽车在空中穿梭,但这并非吕克·贝松的首创,很多科幻故事中都有这个细节。早在1972年,飞行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漫画中。至于[不朽的上帝]在阴郁风格上和[银翼杀手]相同之处 ,我要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七八十年代,有许多法国漫画家为美国电影厂工作,尤其是美术设计,[银翼杀手]因此也受到法国科幻漫画的影响。雷德利·斯科特与我,还有墨比斯(Moebius,法国著名漫画家,[异形]等影片的美术设计)都很熟,他感谢我们给他带来了灵感。
□还有人说这部影片和[欲望之翼]有点像……
-是的,我非常喜欢维姆·文德斯的[欲望之翼],我的漫画中的尼克波尔形象就有[欲望之翼]中天使的扮演者布鲁若·甘兹的影子,因此电影的角色不免也有点相似之处。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多不同,毕竟这是不同的故事,纽约的天空和柏林的天空就有很大不同。
法国媒体评价
影片带着观众一点点走进一个神奇的诗意世界,慢慢地,我们被带有未来世界特征的魔力机件装置,强烈的视觉冲击,恐惧的怪物,飞行的汽车所包围。一个病态却极具感官刺激的,冰冷但具有活力的世界。
——《世界报》
导演关于未来世界里的纽约的想象令人惊叹,电脑绘制的动画人物令人信服,不论票房和评论怎样,它都会在数字电影时代里留下记载。令人眩晕的诗意世界。
——《首映》
阴沉却极具诗意的世界。背景是电脑图案绘制的,传达的是一系列新颖而深刻的主题融合的“鸡尾酒”,渗透着充满醉意的美学。
——《STUDIO》
文/ 两生花、刘敏(常驻欧洲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