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程青松电影文集《看得见的影像》专题 >正文
《雍正王朝》解析:皇帝的新衣与英雄的梦呓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6月30日15:31 新浪娱乐


世间万苦,皇帝最苦?(《雍正王朝》中的唐国强)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雍正王朝》广告画

  1999年,从元旦到春节,一部气势磅礴的“历史正剧”在中国第一大电视台黄金时间隆重推出。这就是被一些媒体推崇为描写“改革皇帝”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人生的《雍正王朝》。这部电视连续剧在中国北方的省份尤其是首都北京取得了19%的高收视率。一时间,扬我国产电视剧之威的溢美之辞充满了首都媒体。由于杀人无数还兼搞文字狱和密奏、黑箱政治,雍正在民间记忆中的形象可谓臭名昭著。于是,剧组策划人员、主创人员纷纷亮相登台,一诉对这部正面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革命历史正剧”的激赏之情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中国政法大学免试读研
突破渴望, 赢取手机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用主演雍正的唐国强的话来说,“改革皇帝”雍正是“用雷霆手段,行菩萨心肠”, 编剧刘和平也声称该剧的主题是“国家至上”,导演胡玫则说该剧要表现“当家难”。 该剧的总制片刘文武更是说《雍正王朝》“是一部浓缩了的《资治通鉴》,一部快节奏,别具一格的带悲剧意味的历史正剧”。 从这些言论看,我觉得主创人员似乎认为雍正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才不得不杀人。我们要看看,这其中到底是今日的现代政治理念,还是封建主义的思维秩序。

  一、今夕是何年?

  《雍正王朝》得到的礼遇应该说是空前的,从元旦到春节,横跨了两个大节气。再加上主导媒体“一集未删”的空前重视和媒体的爆炒,如果观众放假在家无所事事,正好躲也躲不过它的“诱惑”。尽管如此,它在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虽然不至于无人喝采,但口碑和收视率与三个月前风靡大江南北和海峡两岸的《还珠格格》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不过,《雍正王朝》的出现,仍然使那些持有正统思想的观众获得了心灵上的慰籍与心理上的平衡。《雍正王朝》自然吸引了长期以收看中央一套节目为主要价值取向的观众的欢呼。

  《雍正王朝》真的是一部历史正剧吗?

  在西方古典戏剧里,主要划分为三大类型:悲剧、喜剧和正剧。戏剧理论和戏剧创作对此都有比较严格的界定。看《雍正王朝》首先没有观众敢说这是一部喜剧。说它是悲剧的肯定占大多数。西方古典艺术精神里的悲剧之核就是“崇高”,《雍正王朝》很显然是奔着这条路而去的,英雄的孤独充满全剧。二月河原本充满演义性质的长篇小说《雍正王朝》被改编成电视剧以后,编导大刀阔斧地去掉了大量有损雍正形象的历史事实,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为了表现文人害国,雍正杀人有理的正统意识,硬是生生的编织了一个。“张廷璐案”,叙事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塑造“菩萨心肠”的“改革皇帝”高大形象。而且,还反复地通过剧情来表现文人多嘴多舌,考试作弊的情节,将清王朝腐败的帐算到文人身上。将雍正手上的血迹渐渐淡化。在美术造型和摄影造型上,《雍正王朝》煞费功夫。它强调历史场景的“货真价实”和“原汁原味”,按理说完全应该算是一部历史正剧,但是,它大量的历史改写和春秋笔法又不得不将它视为跟历史正剧不相关的作品。通过影视戏剧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和学习“历史知识”是很多领导和家长的美好愿望。但是《雍正王朝》显然不符合这个要求,为了给雍正塑造对立面,该剧让雍正的兄弟八王爷允祀晚死10余年,让他和雍正处于尖锐的两条斗争路线的两极,这对于有着17年电影经验的观众来说,无疑有一个隐含的默契,同时也给他们带来观赏的愉悦。为了有别于先前的历史正剧的脸谱化,该剧还同时赋予雍正更多的“人性描写”,含泪收三哥交来的欠款,看望被囚禁的十三阿哥时的揪心痛苦,都营造感人肺腑的效果,可我过后却觉得假得厉害。最令人惊讶的就是该剧对女性形象的改造,可谓登峰造极地成功。乔引娣其实只是封建社会里众多女性中的一个默默的生默默的死的角色,她原本是雍正的兄弟的人,雍正把她抢夺到自己手中,她成了一个叙事之外的人物/ 观众,目睹了雍正的该剧中的鞠躬尽瘁,最后不仅忘记了自己的屈辱和仇恨,到最后,还主动为雍正捶背,宽衣解带,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皇上”。无形之中,观众和乔引娣一道认同了雍正的男性暴力和/ 权威象征。该剧成熟地、欺骗性地利用女性表象的塑造,通过女性形象对男性形象/ 雍正的同情,臣服,景仰,强有力地支持了《雍正王朝》作为“历史正剧”的叙事策略。这一套完全是商业电影的手法,也被运用到一部“历史正剧”当中。想雍正当年一笔一划熬更受夜的修改“清宫迷史”,而现在《雍正王朝》又进一步煞费苦心的改写历史和重塑雍正,真不知今昔是何年?!

  制片人刘文武坚持认为《雍正王朝》它是一部有着悲剧意味的历史正剧,而编剧刘和平则认为它是一部戏说的历史正剧。他们相互的矛盾说法,正好可以说明这部电视剧并非一部历史正剧,而是一部地道的“戏说式主旋律”,它呼应的是现实,完成的是对主导文化的阐释。而唐国强说得就更加抒情些:“历史有惊人相似之处。雍正当年做的事情,我们今天依然在做,像反腐倡廉等等,都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当家难啊,国家要强大,经济发展,有些事情不做不行。” 看来,唐国强倒是比较诚实的道出了拍摄该剧的现实意义。可是,唐国强似乎忘记了雍正的天下乃他一人的天下,而非所有人的国家。天下兴,获其利乃雍正一人而已,我看这位竭力甩掉“奶油小生”帽子的演员真的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二、人间万苦谁最苦?

  安徒生的童话里,有一个肥胖愚蠢的国王,他下令他的大臣给他编织一件世上最美丽的衣服。他的大臣们陷入了困境之中,一些人是世上相信有那样一件衣服的,他们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可怜的织匠们,让织匠陷入困境之中。可是还有更加聪明的大臣,他很快就想出了办法,他找来几个戏子,让他们围着皇帝装模作样的量体裁衣……后来,皇帝的新衣就诞生了。这是一个久远年代的童话,可是,我们却发现《雍正王朝》就象这样的一件皇帝的新衣,它将一个封建皇帝在宫廷里展开的斗争,韬略,阴谋,理念伪装成今天要弘扬的主旋律,将雍正诡谲莫测的一生用“勤劳”的姿态来巧加掩盖,对封建秩序中的残忍、专制和暴力视而不见,或者作出合理化的解释。如果该剧对雍正的一生有所反省和批判的话,那它将会是一个跟现在的作品完全不一样的好作品。可惜的是,这样的反省从头到尾却没有一点的展示。编导反而偷偷的将一套已经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创作手法贯穿到电视剧中,将雍正的改革之举视为民族文化要大力的弘扬,让人难免忧虑。“三突出”的创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两结合”则是“以革命的现实主义为基础,以革命的浪漫主义为主导”。《雍正王朝》恰好是运用了这样一套创作原则来完成自己的宏大叙事的。在长达44集的篇幅里,编导将雍正和康熙作为绝对主要的人物加以塑造。同时赋予父子俩不同的特质。康熙是改革的倡导者,而雍正是实践者,他们父子俩共同缔造了历史神话中的“康乾盛世”,其间被抄家,暗杀的黎民百姓悉数被历史的黑幕所掩盖。历史学家普遍认为雍正是篡改了康熙的诏书才得以君临天下的。“记载大清九帝的《清九朝实录》,是一堆装潢精美的糊涂帐”,“实录本身亦存疑窦:康熙在位62年,实录仅300卷,年均卷数不到5卷;雍正在位仅13年,就有实录159卷,年均122卷之多,比他爹多了两倍多;雍正儿子乾隆在位60年,实录竟达1500卷,年均25卷,比他爷爷的实录多5倍。” )。导演胡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中国银屏需要塑造英雄形象”,(引文同上)不惜将一个完全凭密折统治天下的封建皇帝塑造成当下需要的英雄,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1994年,一个叫王山的作者起了一个德国人的名字,写了一本叫《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书,说社会转型时期需要英雄的出现,并呼吁我们重回往20年前的毛时代━━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我们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体味不到毛时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是如何景象。可是,我们的民族已经经受过个人崇拜带来的巨大灾难。《雍正王朝》无疑是要在银屏上推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偶像给观众。在艰难转型的世纪末,中国人需要的是现代精神的塑造,而不是对封建秩序的向往。

  即使在封建秩序之中,雍正也是一个弑君者,雍正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皇帝,他短暂的一生其实是在惊恐中度过的。一个篡权者是很难获得安全感的。所以片中的主题歌才会心领神会地唱到“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雍正给自己树碑立传殚精竭虑也不及这一句“人最苦”,纵观全剧的视觉图谱和叙事结构,这句歌词其实唱的是“世间万苦,皇帝最苦”。横移到英雄的神话里,就是“英雄孤独”了。最有意思的是该剧将雍正时期库银的增加作为雍正的英雄事迹大加渲染。在一个数字化的圈套里,忽略了国库的增加是否意味着老百姓口袋的增加。二月河说的是雍正在位给乾隆留下了一个充裕的物质基础,康熙晚年库银7百万两,到雍正时增加到五千万两。这个数字跟历史记载也有很大出入。为了塑造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英雄人物,编导到了不惜给历史人物做手脚的地步!

  三、你是风儿我是沙

  如果银屏上只有《雍正王朝》,那一定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在《雍正王朝》播出的时候,能够跟《雍正王朝》抗衡的电视剧就只有《还珠格格》,不过,《还珠格格》的火爆至今还让很多评论家把这种电视剧视为“精神鸦片”,还有人将《还珠格格》和《雍正王朝》相提并论,认为《还珠格格》也是一个宣扬封建王权的“彩色果冻”。

  1999年1月22日的《文汇电影时报》有一个对两剧的收视率和收视人群的调查。从有关数据来看,《雍正王朝》远远不如《还珠格格》。《还珠格格》在北京的收视率达40%,而《雍正王朝》只有19%。在上海,《雍正王朝》第2周的收视率5.2%,而《还珠格格》却达到34%。通过两剧的收视调查,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真正的大众文化作品面前,伪大众文化作品还是经不起较量的。

  《还珠格格》的热播代表了观众的审美视角的转变,尤其是剧中小燕子这个人物,简直成了现代女孩的代言人,她平凡,可爱,没有心机,侠义心肠,跟《雍正王朝》里边钩心斗角的宫廷政治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她在剧中的遭遇,简直就跟摸彩票中大奖一样,一个假冒的格格,最后有乾隆做父亲,五阿哥做护花使者,紫薇格格做姐姐。简直是渴望自由生活的现代人的化身。尽管故事跟宫廷有关,但是它的价值取向完全脱离了封建价值体系。这部电视剧跟琼瑶的其它影视作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核,它仍然是一部爱情童话剧 ,而并非历史剧。只是,琼瑶将更多的现代因素植入了《还珠格格》之中。契合了很多年轻人的心态,而中老年观众,简直就是把这样的故事当成了来不及实现又能看见的梦。观众和剧集之间的关系非常的亲和、平等。从而,也真正实现了大众文化的娱乐互动功能,而较少教化功能。

  相比之下,《雍正王朝》权威叙事的架势,已经让观众敬而生畏了。这部戏的叙事空间相当封闭,观众很容易被震摄住,成为偏听偏信的单面人。在一部“历史正剧”的真实面前,缺乏起码的认知和判断。容易双膝一跪,跪倒在唐国强的“雷霆之势”面前。因为撰写戊戌变法的历史报告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张建伟先生比较过这两部戏的,笔者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清史剧)最大的问题是伪造历史,尤其是打着正剧的旗号对历史进行的伪造。我觉得《还珠格格》之类的‘历史肥皂剧’问题还不大,观众也知道这一点,只要看着好玩就行了。但如果像《雍正王朝》等所谓的历史正剧,其中许多情节竟与真实历史毫无关联。如果观众一旦认为那就是历史,问题就大了!”

  《雍正王朝》并非横空出世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可是它的出现又绝对不是偶然现象,按我们的估计,这样的假历史正剧在未来的时间里还将不时的出现几部。不过,这样的历史剧已经不能算是正剧了,在大众文化的惊涛骇浪之中,它一直在试图寻找可以与之相搭配的叙事形态,它在借用商业电视剧的手法,更隐蔽的固执的传达主导意识话语。

  当满街都飞扬着“你是风儿我是沙”的缠绵歌声时,更糟糕的事情还没有发生。20世纪,“极端的年代”(霍布姆斯语),终究会在新世纪的钟声中隐退。有的人还期待着英雄,可是英雄,已经是来到黄昏。

  四、英雄的黄昏

  英雄的出现在于其救世情结:“不是时代创造的英雄,而是英雄创造了时代。”我们的文化中没有上帝,因此我们也不需要基督。然而英雄为什么会在这个世纪的末期摇身一变成一个杀人如麻的封建暴君呢?从文化考古学的意义上来说,任何一部作品(不管是优秀的还是拙劣的)都可以折射出讲述故事的年代的浮光掠影。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代化象一个巨大的陷井蛊惑着艰难的人民。尼采曾经是旷世奇才,他有一颗日神的大脑,却有一颗酒神的灵魂,当他发出“上帝死了”的咆哮时,他指出了人类和宇宙以及自然秩序之间的位置,让人类首次感觉到立足大地的孤独无依。但是,人类获得了自由。可是当尼采呼唤“超人”来解救人类的孤独无依时,我们连足下的一寸之地也将不复存在。奇怪的是国人的心中始终对“超人哲学”有着坚定的执迷。

  不管何新与《雍正王朝》的主创者是否如人家所言联系密切,当我们把这部“历史正剧”一一解剖之后,我们不难发现,《雍正王朝》中的御笔朱批与何新所提倡理念和治国韬略重合面很高。《雍正王朝》弘扬的正是新权威主义的哲政治哲学,认为只有救世主才可以领苦难的众生出埃及。世纪末的中国,众声喧哗,这样的喧哗让拥有话语权的新权威们寝食难安。按照新权威的他们的说法,中国需要新权威,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这一切都是置于国家至上的前提之下。可是,稍微有点脑筋的人都明白,把人类的命运拱手交给几个所谓的新权威,这不是给狼外婆送鸡来了么?当希特勒把整套尼采著作作为贺礼送给墨索里尼时,无疑是在说:老兄,是狼来领导绵羊的时候了!

  面对英雄,我们有点象猴子。他先把我们扔进火坑,再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我们却要拜他。而现在是揭开这个谎言的时候了。光屁股的皇帝毫不害臊的在街上游行检阅,诚实的小男孩没有看见皇帝身上披着的那件美丽的新衣,他不得不发出了自由的叫喊:皇帝什么也没穿!

  有人说,历史就是一部精英自己撰写的编年史。但翻开历史,每一页都沾着血。《雍正王朝》的创作素材大量来自于雍正钦定的“清宫秘史”。其间,那些被抹杀的个人已经永远的被历史的黑幕所吸纳了。他们有血有肉的生命在封建专制的铡刀之下如同子虚乌有。阴谋,密告,文字狱,皇帝从没有在危难时救助黎民,反而使黎民陷入更危难的境地。

  90年代以来,《戏说乾隆》、《戏说慈禧》、《宰相刘罗锅》掀起一阵阵戏说历史剧的狂潮,每次播放引起的红火场面都成为当年度的重要文化事件。且不管电影院的经理还是否拿着“红头文件”去动员集体包场,电视观众反正是不管那么多的了,遥控器掌握在他们手中。观众的主动性在遥控器时代似乎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但是,最重要的事实我们还是不可忽略:电视节目是创作者提供的。很多的观众不但从这部历史剧中学到了历史知识,还在恢宏历史的氛围威慑和感召之下,不知不觉地认同电影中现存的一切秩序和价值观念,误以为种种国族问题和社会问题都是少数人之间的善恶冲突,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秘诀正掌握在这个有着“雷霆手段和菩萨心肠”的封建暴君掌握在手中,逐渐迷信权威和精英的拯救,仿佛看见如来莲花观音菩提的幻像,受其蒙骗和支配。这也正是本文试图解析《雍正王朝》是如何利用政治抒情化策略与历史人物改写来编织一件冠冕堂皇的皇帝新衣的原因所在。

  “从来就没什么有救世主,也没有什么神仙皇帝”。二十一世纪肯定是要告别英雄回归个人的年代。《雍正王朝》,一个封建王朝的标本,还是把它留在20世纪吧。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盖茨第9次访华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反战影片《华氏911》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