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左一)等领导在听取英达(右一)的发言
3月18日,英氏影视董事长英达出席了广电总局全国电视剧规划会,这也是他以及英氏公司首次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但却被广电总局确定为民营公司的唯一代表,在大会总结会上进行了发言。英达的发言主要就民营电视剧产业发展、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等问题,与代表们进行了探讨。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副总局长胡占凡、田进,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广电总局副总编辑仲呈祥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对英达的发言表示了肯定。本刊特将英达18日的大会发言整理
成文。
电影产品很像一部小说,它可能很精彩,引起巨大的轰动,就像是一部畅销书,甚至因其成功出续集,但这种成功和轰动是一时的,投资和期待成功也是推测和赌博式的。
而电视不一样,它更像是报纸、杂志,其形式和效益都应该是专线的。每天播、每天要有人看,它有很强的时效性和与观众的互动特点,这样一个载体,给了电视剧产品一个巨大的产业生存空间,而这个空间必须与电视台的市场模式相结合才会发挥更大的效益。
但是此前,我国电视剧产销行业中意识到这一点的有识之士并不多,特别是我们的民营电视剧,它的销售形式还是沿袭了电影的产销模式,那就是:大投资有大的市场空间,大投资才会有高的购买价格,充其量是一个40或80集的大电影,完全没有将电视独有的优势发挥出来,不应该是电视剧最佳的产销方式。
我个人认为,电视剧的产销是要与电视台的收视率、广告经营情况挂钩的,而不是看制作成本定价。高投入、高产出,但这不是产业化的全部特点。
什么是产业化?它有着大量复制、细水长流的特点,这是一种工业化的特点。制播分离后,这种责任相当一部分会落在民营公司的肩上,对于民营公司来说也是最大机遇和挑战。因为民营公司更应该懂得珍惜资金投入与赢利的结果,这是民营公司生存的基础。电视剧的生产应该是建立工厂化的流水线,而且在这样生产过程中,从服装道具到拍摄器材,从制片管理的规章制度到编导创的艺术经验,都应该有着滚雪球式的增加。我们不仅要积累资金,更要积累经验与智慧,把资金智慧化,把经验物质化,从而形成自己稳定的生产模式。
英氏情景喜剧发展有10年。10年来,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我们拍摄的情景喜剧一直保持着同类产品的一流水准,我们从《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到《候车室的故事》,我们的产品能有这样水准的保持,是由稳定的产品量保证的。10年发展中,我们不断联合与整合民营公司的资金、资本力量,特别是与华亿这样以生产电影为龙头的民营企业的合力的形成,保证了产品量的积累。10年来,我们已经生产了20余部千余集情景喜剧。稳定的产量,才会形成生产经验,更能让经验变成物质,那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也是产业的重要特征。
自上一年度有了自己的许可证后,我们在昌平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拥有近2000平米的摄录一体的制作棚,同时具有带观众录播的功能,基地同时集办公、住宿等一体。我们还在完型公司生产功能线,建立编剧文学部、艺员部、制作部甚至化服道等部门,管理细化,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达到赢利最大空间。
其实,我们英氏做的事情,很多兄弟公司都在尝试与实施中,在这里我想强调,基地工厂生产的模式,是电视剧产业的重要之路。中国电视剧的生产,是非走可持续化发展路子不可的时候了。那种看似哪个题材好卖就跟风拍什么、投资巨大的赌博式投入不是方向。我们见过多少一槌子买卖,一旦失败,永别此行,即使赢利,也只是给外景地留下个旅游景点,帮不上下一个戏的忙,只是成就了一批景点管理的物业公司,但那种旅游产业即便赚了钱,那是在根本上解决电视剧产业化的资本积累吗?打一枪换一地,就不符合产业化的特征。
产业化是民营公司的立足之本,单剧的大投资不是产业化的全部特征,对民营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未必是长久之策,同时会对题材规划造成一定影响。就我国的电视剧生产的现状而言,大小投资共存,不同题材与形式同现,才可能带来中国电视剧的百花齐放,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
我们一直在谈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是内容产业。建立好生产线,下面要考虑的就是生产什么产品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我们要拍什么题材的电视剧。
就我们英氏建立的生产流水线而言,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是最适合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是生产喜剧的,所以必须要做现实题材。
喜剧是要逗观众乐的,我们喜剧产品直面的是我们的广大观众,只有贴近他们,逗乐他们,我们的产品才算合格。如何逗乐观众?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喜剧产品选择现实题材会事半功倍。打个比方,相声里有个行活儿叫“现卦”,相声演员每到一地演出,一般都会打听当地风土人情甚至是最新发生的新闻,用在当晚的演出中。现实时效性是增强喜剧的力量。我们每拍一部戏,都会在摄影棚里贴上大标语:“生活!生活!再生活!”
选择现实题材,不仅是喜剧这一剧种的要求,也是电视这一媒体的特点。我说过,电视像时报,有很强的新闻性与时效性,这既给现实题材的生产带来了有利发展的空间,也给现实题材的生产带来了难度。有利在于电视需要现实题材电视剧这种重要产品,难度在于它与逼真性为生命力的新闻节目、记录片产品同在一个平台上,这就要求它有很强的现实还原与现实意义,也就是时代感。
在这方向我们尝试最成功的例子是《闲人马大姐》,一共拍了280集,边拍边写,把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全变成情景喜剧,做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报剧模式,在把马大姐这一经典形象立住后,我们拍摄了《党员马大姐》的电视连续剧,得到了市场与专家的一致好评。
说现实题材是把锋利无比的双韧剑,披荆斩棘时可以无往不摧,而冲着自己的那面刃可能打不好伤到自己。所以,很多民营公司做得不多。因为我们禁不起失败,但我们英氏却从中收益甚大,是怎样做到的呢?我觉得这里面是有规律可循的, 十年来千余集情景喜剧都无一例外全部是现实题材。
首先,我觉得生产现实题材电视剧,首先要讲政治,不能与政府利益相反,因为政府是代表群众利益的,所谓先锋或非主流,不能在电视领域来实践,因为意味着与群众的根本利益冲突,也不符合民营公司的利益本质。
第二就喜剧而言,讽刺与批判是这一剧种的生命,人类发笑的本质是什么? 是看别人出丑,我们让谁出丑?那当然是敌人!在经济建设的和平年代,谁是我们的敌人?我认为是一切不科学、一切不道德的人或者现象。10年来,我们的情景喜剧其实是贯穿着这条主线的,就是讽刺现实社会中不科学、不道德的现象与人,促进社会现代文明的发展。情景显小,但也有它的社会责任,今天观众看到剧中对不道德的人的嘲讽,对不科学现象的揭露,明天他在生活中就可能不上当。我们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实际上是在做推动社会进步的具体工作。
当然,我不反对拍古装戏,优秀古装戏也会有着很强的时代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时装剧有时也会充斥封建落后的思想,但无论到什么时候,现实题材由于贴近时代,永远是精神和物质的双赢家。做现实题材电视剧,核心是要推动与发扬现代文明,它是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也会代表大多数观众的审美需求与利益,我们民营公司把这种产品真正做好,百姓喜欢,领导满意,在市场上盈利的还是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