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7日晚
北京人艺小剧场
整理:刘湉(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学生,大学生戏剧节志愿者)
两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之后还有很多观众主动留下来参加讨论会,在这样一个热情高涨的会上,本剧的编剧陈剑辉向观众和专家介绍了该剧的相关情况。
陈剑辉说,北京机械工业学院话剧团在各大高校中并不是很知名的,但参加的同学都本着一份对戏剧的热爱走在一起的。《暗香》的剧本创作了八个多月,剧社成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关于戏剧的知识完全是通过对各个剧场话剧的观摩慢慢体会和摸索出来的。能达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和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所创作的这出戏一共有九个人物,因为我认为每个人要站在舞台上就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人性交代出来,所以力求人物性格的丰满。《暗香》能够入选大学生戏剧节并在人艺小剧场首场演出,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出机会,又是难得的一次向大家展示我们对戏剧的热爱和真诚的机会。
有观众问陈剑辉所写的这个故事是不是太与时代脱节了,离社会生活太远了?
陈剑辉回答道,故事本身可能确实离现实生活比较远,但我比较喜欢写实的戏剧,而且也希望把这种悬疑故事作为一种载体呈现的舞台上。故事只要好看就行了,而且我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很贴近现实生活的,这就够了,不用非得拘泥于形式。因为我自己的生活很平静,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波折,所以我喜欢去观察别人,了解别人,搜集素材,这可能也都成了我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有位观众提出几点意见,首先,编剧的叙述节奏控制上有些问题,前面都很好,可到了后来由麦子和盘托出案情的真实原尾,给人感觉步调太快。其次,情节过于曲折,而且结尾处理不成熟,结尾过快。第三,感情成分太多,理解编导是想表现学生刚进入社会所产生的矛盾和感情之间的冲突,但不宜把时间拉得过长。第四,李纭的死过于儿戏了,有点藐视司法制度的嫌疑。
陈剑辉解释说,前松后紧的节奏安排是根据剧情而定的;我所表现的不是悬疑剧,悬疑只是一个载体,真正要表现的就是人性的脆弱和人的感情,在大学里感情问题一向也是重要的问题;至于李纭的死是否等同儿戏的问题,因为戏剧不是写实的东西,是艺术,而不是现实,而且我们没有把故事的发生地设定成哪个城市,审案的法庭也不是中国式的法庭,所以不存在藐视司法制度的嫌疑……(观众一片笑声)
北京联合大学的教授周传家老师在点评这出戏剧时这样说道,悬疑 、推理戏在古今中外都是很受观众欢迎的。而这种戏分两层次,一个层次是情节戏,情理之内意料之外;另一个较高的层次是不仅有故事还有令人过目不忘的艺术典型。《暗香》这部戏属于后者。排演得不错,故事确实很曲折,但不脱离生活。离奇的故事只是一个载体,人的情感经历才是所要表达的主线。大学生在离开象牙塔面对复杂的社会后的变化,角色的换位,人性的善恶美丑,对于正义的执着与格守,以及高智商的犯罪等都有充分的描述。现在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多媒体的时代,酒囊饭袋已经不多了,大家都是聪明的人,聪明的人在智斗的时候有没有底线,是不是要出卖自己的灵魂?我觉得提出这样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离生活一点都不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平老师也说,这部戏虽然有些刻意,但从编剧的手法看,刻意得很有文采,很有才华。故事编得越圆越好,但是作为艺术品不是为了写真实的公案的戏,只是把这个案件当成一个载体,真正写的是人性,震撼人的心灵,通过一个假的案件把这些人的灵魂给暴露出来。这出戏并没有游离于社会,而是把大学生在学校里的理想、天真和烂漫跟我们社会严酷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我们找准一个自己立脚点和出发点。这才是这出戏给我们的启发。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的宋宝珍老师点评道,这部戏是在走一条佳构剧的路线,很在意情节故事的讲述方法,很在乎观众和剧情的紧密的沟通,这些都是编导想要追求的。情节剧往往流于表面情节的圆满,而忽略了人性的刻画。但是从今天这部戏来讲这个缺陷还不明显,希望编导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坚持这样一种风格:要注重情节,但不要为情节所迷。好的佳构剧很难写,每一个情节的交点对于前一个情节的连贯和后一个情节的铺叙都是致关重要的,不能有多余的一点东西。现在这方面还有些粗糙的地方,建议编导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