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有几件心爱的东西,搪瓷碗、自来水笔、针线包。
提起他的搪瓷碗,话就长啦。
张思德参军后,部队发给他一个搪瓷碗,他一直用了近10年。转战川北时,他把它带在身边,经受了硝烟炮火的考验。长征路上,他用它喝水,吃饭,熬皮带,煮野菜。碗上
的搪瓷渐渐掉光了,里外已磕得坑坑疤疤,破旧得不像个样子,但长征结束到达陕北后,张思德照样用着,一直舍不得丢掉它。
有的同志跟他说:“你那个搪瓷碗已破旧成那个样子,扔了算了。”
张思德不同意。他说:
“是有些破了,但还能用。我一看到它,就能想起在川北、在长征是的艰苦岁月,想起许多战友艰苦奋斗的事迹。这是革命的传家宝。我们不能把好传统丢掉呵!”
这个旧搪瓷碗,张思德非但没丢,而且精心地给它缝了一个布口袋,口袋上面还秀了一个小红五星,一年四季,十分珍贵的使用着。
张思德的自来水笔很别致,是他自己用子弹壳做的。笔尖又短又粗,写字时有些划纸,而且写出来的字差不多有毛笔小楷那么大。
就是这样的笔,张思德已经很满足。他想,这自来水笔,比用数棍棍,木炭条好多了,比用薄铁片减的笔尖绑在木棍上做成的笔也强多呵。
张思德对这支笔也十分爱惜。笔尖粗了,就磨一磨。不下水了,就修理一下,他用它写信,写日记,记学习笔记。为了保护笔,张思德还给它做了一个小布套,每天把笔装在布套里,端端正正地别在衣兜上。
张思德还有一个不离身的针线包。
他的衣服,总是缝得补丁摞补丁。
张思得的棉衣已经破旧的不像样子了,大家劝他去领件新的,他说什么也不肯,他说:
“不用领,我拆补一下,还可以再穿两年。”
于是,他拿出针线包,费了好大功夫,一针一线,补丁打补丁,终于把那件破棉衣拆补好成了,并且果真又穿了两年。
张思德的单军衣,也是缀满补丁,洗得发白,简直看不出原来的灰色了。在张思德的针线包里,有专门缝鞋子用的大针,有自己搓的补鞋、纳底用的粗线,麻绳。鞋子有坏的地方,他就把它修好。实在穿不得了,他就拆下布条,洗净,晾干,留着以后打草鞋用。
有的同志问他:
“班长,何必总拆拆、洗洗、缝缝、补补的?”
张思德说:
“全国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民没有解放、革命事业也还有不少困难,我们每个人节省一点儿就能为革命解决好大问题。再说,我们共产党员,应该像毛主席教导的那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做工作,艰苦奋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