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今晚,英国的国宝级歌手艾尔顿·约翰将在上海为自己的亚洲巡演画上句点。本报记者赴上海参加了艾尔顿·约翰的首场沪上演出,并对这位纵横乐坛近30年的伟大歌手进行了专访。演唱会上,57岁的“强叔”(华语圈对艾尔顿·约翰的昵称)活力四射,率领上万观众尽情摇摆2小时45分钟。到场的上海观众虽然对艾尔顿·约翰了解不多,却表现出了极大热情,把英国老头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见到了艾尔顿·约翰
来上海,来见艾尔顿·约翰。真高兴他没有穿难看至极的花花绿绿装,没有戴千奇百怪的大墨镜,而是一身三宅一生长衣服加一副简单的宽边眼镜,自信而尊贵。感受最深的是他的风度和谦逊,没有推搡记者的恐怖保镖,没有什么所谓的签约采访,这位歌坛“常青树”有问必答、宽容热情。
在和记者回顾自己跨越上世纪70至90年代的音乐旅途时,艾尔顿·约翰坦言钢琴帮了他很大的忙。“我出道以来,很多的音乐流派都有了,风格也是来来去去,但对我而言,作词作曲都用钢琴,我自己认为作曲、作词都用钢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但是我一直坚持这么做,歌迷也喜欢我这种方式。”而对于自己能常青的秘诀,艾尔顿·约翰则表示全靠经常性的巡演,在演出现场与歌迷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因为如此可以了解目前歌迷喜欢什么,并以此来不断丰富自己的表演。此外,艾尔顿还表示自己特别喜欢从年轻歌手身上寻找新的灵感,他说:“目前听了很多年轻的乐队,他们的词曲很有激情、很生猛,年纪大了就往往失去了这些热情,听年轻人的音乐我觉得学到了很多。”
对于此次的上海之行,艾尔顿虽然表示并不清楚会有怎样的反应,但他表示,此前在香港、台北和汉城的演出都很成功,他相信在上海也能成功,这样他会考虑以后再来演出,下次,他想来北京。而对于自己演唱会的票房,艾尔顿也丝毫不含糊,他提高音调表示:“我的演唱会每场都赚钱,人山人海,不用怀疑。”
强叔宝刀不老
来观看艾尔顿·约翰这个跨越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国际顶级歌手的演唱会之前,我对这场表演的精彩程度是完全不敢有半点怀疑的,自然,也就不太激动。不过当胖乎乎的强叔弹罢第一首曲子就一屁股坐到了钢琴上时,我还是忍不住澎湃了一下——我57岁时要是也能如此灵活、可爱,心满意足。
从一亮嗓,艾尔顿·约翰的“老顽童”架势已经充分显现,他的脚一直随着弹奏而“舞动”着,时不时地就把它们搁在了身旁的音箱上。舞台上陪伴强叔的是一台全黑的平台钢琴,并非他常用的那架红色钢琴。在2小时45分钟的演出中,艾尔顿演唱了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这些优美曲调虽然一路听下来有点雷同,但艾尔顿“廉颇未老”的嗓音,以及他师叔级音乐人组成的乐队对现场的驾驭能力已经足够使观众们屏气凝神。当《Sad Song》、《I Guess That's Why They Call It The Blues》、《Blue Eyes》等一一唱出后,观众仍然沉浸在“终于看到了艾尔顿”的情绪中,所以第一次欢呼来得有点晚,那是《费城自由》(Philadelphia Freedom)这首由长长的引子转入前奏的技术性歌曲,观众们激烈地拍掌以表示对艾尔顿爵士出神入化弹奏的肯定。此后一些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歌曲如《Rocket Man》、《Tiny Dancer》等也都引起了一些观众情不自禁地轻声合唱。整个演出艾尔顿讲话不多,最多的一次是在演唱会进行到一半时,他向观众介绍接下来要唱的歌《穿着红鞋男孩的歌谣》,歌曲讲述的是一个舞蹈演员患了艾滋病,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地政府却视若无睹。这是艾尔顿每到一处都会演唱的歌曲。在众多歌曲之中,如果要我选一首自己最喜爱的,那一定是新歌《AnswerIn The Sky》,至少这首积极向上的歌曲不是大俗歌,代表着强叔正要踏进一个新纪元。
演唱会的最大高潮来自最后三首快节奏的歌曲《I’m Still Standing》、《Saturday Night’s Alcenter for Fighting》和《Crocodile Rock》,许多在位子上摇摆的歌迷,此时终于按捺不住,冲向舞台前一起跳舞,保安人员也不愿扫大家的兴,于是内场的观众几乎都挤到舞台前,而其他在看台的观众则纷纷站在了走道上或站在座位上热舞,整个上海大舞台俨然变成一个超大的上世纪80年代的迪斯科舞厅,气氛可以说“HIGH”到最高点(虽然有点可笑)!
在艾尔顿演唱了两个小时之后,他终于自弹自唱了观众期待已久的《Candle In The Wind》, 而最后的安可部分他再次回来时,只穿了一件类似睡衣的衣服,为观众送上了《Your Song》和《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自然,全场大齐唱。
小资们尽情摇摆
沪上小资们的过度热情还真是值得大书特书。
从演出一开始,台下观众就纷纷亮起打火机,一眼望去,点点火光,遍布全场。而在高潮部分,观众们则给艾尔顿·约翰上演了一幕上世纪80年代迪斯科,来看演唱会的观众中,不少是外国人,其余则全部是小白领们,他们各个身着正装,男的不顾炎热统统西服领带,女的则露背加披肩,激动之时领带、披肩挥成一片,古怪的摇头和老年人般的扭腰舞更是整齐划一,令人不禁怀疑是否排练过?
最令记者茫然的是其实除了《Candle In The Wind》和《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这些观众们其实根本没听过艾尔顿·约翰其他歌曲,因为当记者几次因不太了解艾尔顿歌曲忙不迭向周围那些貌似狂热歌迷的人询问歌名时,没有一次成功。
台上的艾尔顿自然用无数的飞吻以及用刚学会的中文向歌迷频频说“谢谢”,最后还激动地表示,感谢上海观众能感受到他今晚的爱。
但面对如此热闹的情景,来自北京的记者却好像与那些观众身处两个不同世界了。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是U2在上海同样的舞台,小资们还会如此吗?答案我想是否定的,因为他们需要的其实只是一种情绪,一种小资的情绪。信报特派记者翟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