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各位看官,昨日蓉城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午间时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方向,蔚蓝的天空中一架港龙航班准时到达。广大武侠爱好者心目中的“至尊级”人物金庸,正是搭乘这架航班,开始了他神往已久的四川之行。
从今天起,本报“金庸蜀山行”系列报道的第一回也正式“开讲”了!我们每天的追踪报道将带您跟随金大侠的步伐,尽赏四川自然、人文之美。相信金庸为期10天的蜀中游
历,不但能让各位近距离领略一代武侠宗师的风范,各位还能通过金大侠的双眼,发现家乡更多的魅力。
曾经书中的快意恩仇是一种洒脱,今日的纵情山水是一种境界。祝愿金庸四川的金秋之行满载而归!
【现场篇】
时间12∶55
地点双流机场停机坪
金大侠从天而“降”
昨日中午12点,双流国际机场记者云集,谁都想在第一时间代表成都金庸迷和蓉城媒体来迎接这位“武侠小说泰斗”。在地勤人员协助下,记者顺利进入飞控区,12点55分,在一片飞机降落轰鸣中,一架港龙737客机驶入记者视线。久候的金大侠,来了!
奥迪、别克商务车、奔驰商务车一辆辆驶进停机坪。飞机要停在哪?金先生从飞机哪个出口走?坐什么车走?……一片扑朔迷离,记者还在猜测时,机舱门开了,第一、第二……第八个人,“是金庸!”记者高喊。那一刻金庸正好向着阳光,淡麻黄西服、白底天蓝细条衬衫,衬得金大侠气色格外的好。金大侠斜挎一个黑色小方包,藏蓝色暗花领带一直在风中飘扬,颇有大侠登场的气势。
今年80高寿的金老先生身体依然十分硬朗,虽然身边一直有助手搀扶,但在走下舷梯的过程中,他一直保持微笑并招手示意。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的一名记者连忙走上舷梯,搀扶着金老先生走下来,送他上车,并祝他在成都过得愉快。金老先生则十分亲切地侧耳倾听记者说话,随后他坐上机场专用VIP商务车,在VIP贵宾休息室稍作休息后,金先生一行离开双流机场前往下榻的酒店。
时间13∶30
地点某国际酒店
“华筝公主”笑迎金大侠
13∶30,金庸一行到达机场路旁的某国际酒店,身着红色蒙古族服装的“华筝公主”巧笑嫣然欢迎金老先生的来临。她们都捧着纯白色的花束:白色的百合、白色的玫瑰、白色的康乃馨,还有金先生故乡浙江的茉莉花。金先生居住的套房乃至用晚膳的餐桌都是这样的“白色”布置。这个白色的家是特别为金先生安排的。原来,金大侠最钟爱的颜色就是白色,他笔下为他所喜欢的女子无不穿白色衣服———小龙女、王语嫣,还有首次着女装出场的黄蓉。
时间16∶45
地点酒店会议室
金庸和记者“过招”
昨日的“人文四川·名家论坛”记者见面会是金大侠四川行第一站,金庸在两位迎宾小姐的搀扶下,微笑着迈步进入记者见面会现场。作为论坛最重量级的人物,所有记者都渴望与他过招,整个见面会,变成了金庸的独角戏。金庸每回答一个问题,都会微笑着注视对方的眼睛,慢条斯理地说着带有浓郁江浙口音的普通话,有时候,他的这种口音让记者听得很吃力,而他又会像善解人意的“蓉儿”一样,重复一遍。
很多读者都有过手捧金庸武侠著作,挑灯夜读、如醉如痴的经历,想象过与他煮酒论剑的场面,是何等意气飞扬。但昨日在成都媒体面前金庸没有一点锋芒,表现得谦和儒雅,他以一个老者的姿态,主动和成都拉近距离,他风趣地说:“我的小说中最聪明、最有本事、最可爱的女主角,大家都知道是黄蓉,‘蓉’字,就是成都的意思嘛。”一席话,让众人不得不佩服金庸的才思敏捷。
20分钟后,记者见面会结束,金庸抱歉地对身旁与会同仁说,“今天就我一个人说了,你们都在陪我。”作家陈建功笑笑:“你本来就是今天的主角。”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有一位金迷,竟然是从江西上饶远道而来,祖籍浙江的他酷爱金庸小说,从报上得知金庸要到四川的消息后,他专程坐了一天多火车,昨日上午9时到蓉后,买了一张本报,了解到金庸的行踪后,一路打听着直扑会场。
时间18∶40
地点酒店“桃花岛”
享用“笑傲江湖宴”
所谓“桃花岛”,是位于酒店大厅西侧古家村内一处被溪水环绕、类似小岛的地方,金先生的接风宴———“笑傲江湖宴”就摆在此。这个“小岛”正中有院落,旁边有古树,周边插满桃花,院落门上还挂着一副对联“春辞小院离离影,夜受轻衫漠漠香”,横批就是如雷贯耳的“鹿鼎记”。桃花岛内,能坐20人的5米大圆桌上用清新淡雅的百合、纸扇布置。所有迎宾小姐都着蒙古族服装,打扮成“华筝”的模样,但主宾金庸身后则特意安排了“蓉儿”。
曾在武侠小说中写过无数让人垂涎欲滴菜名的金大侠,其实从来没有尝过他所写的这些菜品。昨日来到天府之国的他终于得偿所愿,品尝了自己作品中曾提到过的11道色香味美的大菜。每上一道菜,“蓉儿”便会为金大侠送上精致的介绍卡片,卡片上不仅详细标注了菜名、出处,还有取材等,看得金大侠颊齿生香,连连赞叹:“你们真的太用心了。”
当用南瓜雕刻的龙盅盛上龙虾、蟹肉汤的“笑傲江湖群龙会”送上来时,金大侠先对厨师的刀工大加赞赏,随后他举勺、闭眼,轻轻品尝了一口:“嗯,汤香!不错。”随后一口气将盅内的汤“一饮而尽”。让人叫绝的还有“天龙八部烩海珍”这道菜:菜中添加了象征海龙的“极品金钩翅”,在开宴前晚便埋入炭灰中熏烤,其美味不言而喻。这道菜虽然盛在“长相平凡”的瓦罐中,但一开坛,其香气四溢,直达肺腑。金大侠举筷尝鲜之后,便不停向旁人推荐。都知道金大侠平日里不爱喝酒,昨日心情不错的他忍不住小酌了数杯家乡的绍兴黄酒和四川白酒,大叫过瘾。宴席过后,金庸还主动邀请服务员一起合影留念。今日,金庸一行将启程赴九寨沟。
欲知金大侠九寨之行如何,请看本报明日分解。
本组稿件均由本报记者陈蕙茹王嘉采写摄影王若冰
【内力篇】
谈笑间化解四川读者心结
金庸:我待峨眉派不薄
没有剑拔弩张、没有刀光剑影,记者和金大侠的对话,倒像一个初学艺的后生向前辈讨教武功秘笈。金庸于是频频发招,谈笑间,主动化解了和四川读者的一个个心结,不着痕迹地指出了张艺谋的不足。
我的小说谈不上文学价值
记:金先生是一个文坛的奇迹,没有人能够超越,你怎样看待自己的文学价值?
金:我小说的娱乐性很强,但谈不上文学价值,大家觉得好看,看完之后,嘻嘻哈哈就够了。朋友们说我的作品优秀、价值高,那是好朋友给我捧场,有同情、感情、友情的成分在内。
其实我把峨眉派写得很好
记:金先生觉得四川有煮酒论剑的地方吗?金:很多读者认为我在小说中把峨眉派剑客写得不太好,其实那个郭襄,最可爱的女侠,就是峨眉派的创派人,我把峨眉派其实写得很好。
记:金先生在小说中描绘了很多出神入化的武功招数,你本人会武功吗?
金:一门也不会。
我喜欢苏东坡巴金
记:四川也涌现了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文人墨客,比如古代的李白、苏东坡,现代的郭沫若、巴金。你喜欢哪一位的文章?
金:古代的我喜欢苏东坡,现代的我喜欢巴金。苏东坡感动我的是他多才多艺的诗词文章,我在《神雕侠侣》中还引用了苏东坡怀念亡妻的那首《江城子》。我很佩服巴金,他祖籍也是浙江,是我的家乡人,听说他现在健康状况不是很好,希望他恢复健康。
我最想见到魏明伦
记:金先生最想见到四川的哪一位作家朋友?金:我在四川的朋友魏明伦先生,当时我第一次看变脸,我不懂其中的奥妙,想了很久。因为这是川剧的秘密,人家不肯讲,我就对他说,可不可以告诉我,我不会给别人讲。我很感谢他把这个宝贵的秘密告诉了我,这次张艺谋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执导的8分钟表演,我就建议最后应该有这个神奇的变脸,结果现在这个东西很普通,因为失去了变脸的精彩。你想如果衣服变出一个“WelcomeToChina”,这样戏剧效果会更强。
【切磋篇】
金庸回答本报读者提问
有华人的地方,就知道金庸的小说。昨日上午,本报开通的向金庸发问的热线,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众多读者渴望和一代武侠小说宗师对话的心情可见一斑。记者特意挑选了两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转达给了金庸。
其一:金庸先生笔下,多次描绘过四川美景,比如幽清的青城、秀丽的峨眉,今日首次踏上成都的土地,有何感想?
金庸:我首先要感谢省作协热情招待我来四川游览、观光,四川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才辈出的地方,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我这一生干了40年新闻工作,跟各位也是同行。我这次来成都,感觉成都发展很快,机场、马路这些重要的设施我都感觉到了,我想,通过随后几天到四川的风景名胜观光,我的印象会更深刻。
其二:即将开拍的《神雕侠侣》中,杨过、小龙女的扮演者是黄晓明和刘亦菲,你觉得他们两人合适吗?
金庸:我认识刘亦菲,她演过《天龙八部》的王语嫣,当剧组提出用刘亦菲时,我同意了。黄晓明我不熟悉,但我问了几个内地的大学生,他们觉得黄晓明不错,我也同意了。
《神雕侠侣》的总制片人张纪中也补充道:金庸先生是一个很宽容的人,他很尊重创作。我认为黄晓明和刘亦菲都需要极大的努力,才能完成人物的塑造,现在,他们两人每天都在练武功、熟悉剧本,剧组还有专人为他们辅导。
【招式一】
张纪中冲刺接金庸
专程来蓉迎接金庸的著名制片人张纪中,昨日赶到双流机场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北”。挺着大大“啤酒肚”的张纪中,最后来了个“百米冲刺”,才避免了与金大侠擦身而过的尴尬。
昨日上午11点,“大胡子”张纪中专程从北京飞到成都与金庸会合,准备一同前往九寨沟,请金大侠为《神雕侠侣》选景出谋划策。金庸的班机下午1点左右抵达成都,12∶30,张纪中便提前带领了4个手捧浅色鲜花的迎宾小姐坐着面包车前去机场接机。张纪中在出港处左等右等,望眼欲穿却始终不见金大侠,后来一打听:搞错了接机地点。急得满头大汗的张纪中拿出了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贵宾候机厅,迅速钻进早已等候多时的机场工作车,进入机场停机坪,这才与金庸相会。
【招式二】
金迷当场献“秘笈”
记者见面会上,一个铁杆金迷用激动得颤抖的声音诉说了对金庸的崇拜之情后,拿出厚厚的一叠书稿,希望金庸能抽时间过目。“对不起,任何原稿我都是不看的,如果小说印成了书,你送我一本,我会看的。”金庸礼貌地回绝了他。但这位金迷不死心,继续发问:“我们这帮武侠迷都有一个心愿,希望能续写您小说中的人物,我们非常想知道您的态度。”这样“得寸进尺”,金庸也不恼,只是婉转地告诉他:“我的读者有7、8岁的小孩,也有老年人,他们喜欢我的小说,是因为我在小说中,不单讲打架、杀人,我是在提倡一种侠义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面会结束后,不少媒体将这位金迷团团围住,看着侃侃而谈的他,几位记者打趣道,又有人沾金庸的光,成功炒作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