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毅揭秘:倾力营销打造《团长》全面炙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10:30  新浪娱乐
吴毅揭秘:倾力营销打造《团长》全面炙热

《我的团长我的团》海报

  采写:赵静 整理:李崇

  新浪娱乐讯《我的团长我的团》被称做超出其本体的电视剧,其获得的社会关注度甚至超越了某些电影大片,它延续了2007年《士兵突击》的炙热效应,原班人马、剧组意外事件、卫视竞播、华谊兄弟再次强力出击等等词汇的频频出现,令《团长》上升为受到持续关注与讨论的文化现象。在众人热议的不置可否中,其总制片吴毅亲力坦言,向观众展开了《团长》一串串惹人瞩目的词语背后更为深入的讨论,更是揭秘了《团长》自创作到营销的五大必杀技。

  创作必杀一:另类从题材开始

  新浪娱乐:在昨天三联为《我的团长我的团》举办的研讨会上,有一个观点说《团长》出来之后很多人很纠结。一方面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它,一方面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它。这两方面势力基本上对等的。很多电视剧播出后可能杳无音信了,也可能大家都不喜欢,而这个剧有一些史无前例的。在一开始选择这样一个题材的时候,对这个结果有这样的一个预期吗?

  吴毅:考虑怎么做,或者是说拿到什么平台销售,这是我们考虑的主体,当然我们每做一部戏都有一个定位,这部戏的定位就是我们要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同时也是国内首部的战争片。我们选择了一个特殊的题材,这个题材本身赋予了争议性。远征军这么多年来不被人们所知,很多年前我们就关注这个题材了,07年《士兵突击》完了以后其实当时是想做《隋唐》,但因为《士兵突击》的火爆,我们紧急延后了《隋唐》。从做公司角度来讲做《团长》是有气侯的,我当时选择这个题材和类型,也是摸着石头走的。我们拍这个戏的时候,是边准备、边筹备、边拍,因为它本身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如果说定位的角度,唯一一个清晰的是我们要达到一个另类的战争片,无论从制作、无论从题材本身就赋予了它争议性。

    新浪娱乐:您刚才提到了一个另类,当时在设计整合这个项目的时候,这个另类指是什么?

  吴毅:从制作人的角度来讲,当然要重视资本的投入与回收,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风险,第二个是如何做,找谁做,第三个是如何销,谁来买,这是很清晰的思路。找谁做?不容置疑就是洪雷,他是我们公司的导演,还有为《士兵突击》担任编剧的的兰晓龙,我们很自然地形成了这样一个铁三角的关系。主要是我们怎么样做的问题,怎么营销的问题。

  新浪娱乐:那么您说的这个另类是指营销手段上的另类吗?

  吴毅:两方面的,首先是制作方面赋予了它另类,我们选择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从踏上这条路开始,就已经是在荆棘的路上探寻了。探寻有两层意思,一是题材本身的层面,它是不为人知的、带有不确定性。同时我们讲的是远征军,远征军实际意义上就是国民党,当然我们这部戏一开始就规避了政治风险,抛开了所谓的党派之争,讲了中国军人。其次就是制作上的风险,战争片是最难拍的,我个人认为在我们国内的影视剧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只有《集结号》。

  新浪娱乐:做《团长》是以《集结号》的战争场面为模板吗?

  吴毅:肯定的。我们的团队在做整体定位,做相关筹备的时候,《集结号》已经接近尾声,它的风格肯定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而它的视觉和影像方面的影响来的更为直接。我们用的是同一支韩国团队,从技术层面角度来讲,提升了战争片的真实性。

  理念必杀二:电视剧不仅仅是快餐文化

  新浪娱乐:你作为投资人和制片人是怎么规避营销上的风险?

  吴毅:应该说这次比较成功是两层意思,第一是战争片的高端从制作层面上达到的,同时作品本身也关注到人的本体,关注到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生命的探讨,这部戏在观念上和影像上都有超前。但是一部好的作品如何营销,这是我们吸取了《士兵突击》的教训。《士兵突击》是我们公司06年成立的第一部作品,我们边成立、边组建公司,营销方面并不是我们自己完成。《士兵突击》这么大的影响并没有带来直接的效益,我们到今天三年了,才一共回收一百多万,说明传统的营销模式,以地面为主的营销模式,与洪雷的慢热型作品并不符合,我们认为,他的作品更符合首先由卫视来播,这绝对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创新。

  新浪娱乐:为什么像康洪雷导演的戏适合卫视来播放?

  吴毅:还是因为他的叙事方式,他在电视剧创作上也比较注重细节,关键是他的电视剧都非常富有精神性,不像一般的流行文化嚼完就嚼完了,它一定给你提升到社会讨论的层面。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实际上是反传统的,它讲述了老军人夫妇的一辈子,有时候还觉得有些婆婆妈妈,其实《金婚》的前身就是这个。而《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没有大量的技艺冲突,他是用一个内在情感的张力作为推动,然后最大的张力是什么?他具有精神性。

  新浪娱乐:就是他超越了电视剧本身的范畴和价值。

  吴毅:按理说电视剧是一个快餐文化,它不像电影,电影是艺术,电视剧我个人认为虽然是艺术,但是它所面对的对象是平民百姓,还有一家老小不同层次,更加像快餐一些。

  新浪娱乐:电影是一次性的消费,忽悠观众进电影院看了就是胜利,但是电视剧是在频道上播放的,老百姓不爱看,就换台了。

  吴毅:它跟观影方式都有关系,还有一个体态的问题,你说一家大小坐在这个地方,如果剧情是涉案的,过于刺激和血腥,其实家庭整体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电影是强制性的,进去就进去了,电视剧不是,是随意性的,可随进随跳,洪雷的作品有话题性,承载了很多应该说电视剧本身不应该承载的东西,而这恰恰是我们追求的。

  新浪娱乐:而相对来说它的节奏慢,精神层面需要思考的又多,不会存在一些风险吗?

  吴毅:任何事情你做到极致,你就会培养出一些观众,而随着你的坚持,观众群会一同成长。

  按理说电视剧是一个快餐文化,它不应该承载这么多东西,但是恰恰洪雷的作品赋予了另类,我说的另类也就是说他存在方式的另类、他表达方式的另类,或者是独树一帜,这个更准确一些,作品本身的强烈人文关怀和康洪雷固有的叙事模式是他作品的核心竞争力。

  新浪娱乐:您说当时将《隋唐》延后,从《士兵突击》直接做了《团长》,是考虑到这两部剧之间的关联性?

  吴毅:它们的关联性是天然的,题材本身虽然没有,但是是同一拨人在做,同时都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是有个性、很灵敏,也反传统的作品。《士兵突击》为什么能火遍全国?一是它比较敏锐地把握住了视角,在平凡中提炼出不抛弃不放弃的命题,许三多这个主人公甚至带有一些缺陷,在生活里他肯定是个孬兵,但是在艺术作品当中,却经由这个人物在娱乐之外传递了精神的愉悦和教化,而且教化又显得那么高级。晓龙的文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关注小人物的群体,并且人物都很各色,其实是晓龙的风格标签,而康洪雷却在细腻的操控中形成了康式的风格,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团长》里,我们这个铁三角都往前走了,除了表达本身以外赋予了很多多义的主题。如果有探索精神就是创新了,这是我们在制作上面多的是注重这些东西,包括剪辑方式、叙事、表演,这个层面的,当然这个戏能产生今天的效应,肯定是它营销模式的成功加速了它的现象和这种争议性的产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我的团长我的团》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