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3月3日在世纪剧院举办的“丝绸之路计划音乐会”源于世界顶尖级大提琴大师马友友的创意。
对中华民族及世界优秀遗产的文化追求,是所有有志于此的大师的艺术情结。对于马友友来说,不仅仅是这样。据说,在马友友的演奏中,人们可以听到的不光是艺术,更能从中感悟哲学的思索。在马友友日前在北京举办的首场音乐会的主办单位提出的几个书面问答 上,我们可以看出大师用一种什么哲学的观念来完成着这一音乐之旅的。
问题1:你选择“丝绸之路”的初衷是什么?
马友友:在过去二十五年巡回世界各地的演出历程中,我对族群间各类概念的相互流动产生了与日俱增的兴趣。音乐旅程里,我有机会可以认识许多种不同的乐声:从巴哈大提琴组曲中无限的怜悯与恩慈,阿帕拉契山上流传至今的古居尔特族小提琴传统,再到阿根廷小酒馆里的探戈风情。现在,我想邀请您与我一同探索丝路上丰富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上串连起欧亚族群与传统的商旅路线。
问题2:据说你们全程进行了音乐创作的采风,你的感受是什么?
马友友:旅途中我曾经想过关于在这历史的陆线与海线上,那些影响力横跨数世纪的文化、宗教及意识概念;思考这些错综复杂的相互连结是怎样发生?这些新乐声又是如何自这些不同的传统当中组合而成的。举例来说,Biwa,这一个中世纪的日本弦乐器,是何以装饰有波斯的设计与非洲的宝石;一块古罗马的玻璃是如何地影响了京都出土的文物;诸如像阿拉伯的oud、中国的二胡、以及印地安的sarangi又是怎样地同时影响了东方与西方?
问题3:“音乐无国界”仅仅是一种理念,实际上,东西方音乐差异存在着不相融性,你们的努力将做些什么?
马友友:我们住在一个益发觉醒且相互依赖的世界,而我相信音乐可以像一块磁铁一样地将人们吸引在一起。音乐是种富于表情的艺术,可以到达每个人的核心深处。藉由聆听与学习这些纯正音乐传统的声音,我们逐渐有能力支持这些声音所代表的世界。甚至,当我们与这些不熟悉的音乐传统互动时,我们所接触的声音并非仅是属于某个族群,我们发现的是共属于同一个世界的超国界声音。
问题4:事实上“丝绸之路”离现代人越来越远,即使你们做得再好,对现实和未来起什么作用?
马友友:1998年我筹划了丝路之旅,研究在丝路上各文化概念的衰退与流动。在未来几年内,这个计划将会如伞状组织般地运作,并成为艺术、文化、教育等课程的资源。藉由检视丝路的文化马赛克,我们期望能照亮沿途国度的遗产,并且找出能代表今日传统的声音。我相信当我们扩大自身对世界的观点的同时,我们也能加深对于自己的生活与文化的了解。透过这个发现之旅,丝路之旅计划希望植下新艺术及文化成长的种子,并且为世界上现存的传统与声音而庆祝。无论如何,“丝绸之路计划音乐”的探索、创作和演出是我们自己对这一艺术的发现和了解的起点。(本报记者白宙伟文并图)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