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音保留了原版节目《X-Factor》的精髓:重视音乐更重视趣味性
《中国最强音》与《中国好声音》两档节目因为相似性较高,被认为是同种级别同种类别的较量。而节目播出后《中国最强音》却偏离了《中国好声音》的轨道,反而被指是音乐版的《中国达人秀》。网友还吐槽:这是一档披着好声音外衣的达人秀节目,而如果定位是达人秀,那这些选手的“才艺”未免太乏善可陈。
原版节目其实更像《达人秀》
《中国最强音》的原版《X Factor》从本质上来讲,不是一个音乐类节目,而更像达人秀。它通过节目展现五花八门的唱歌选手,更在意选手和节目的趣味性,而非音乐的专业性。《中国最强音》在肯定了保持原版精神的前提下,似乎又不愿意放弃《好声音》的成功模式,在两种类型的节目模式夹击下,反而找不到节目自身的定位。
网友评审团:趣味性海选哪里去了?
有网友表示,《最强音》首播的效果,就仿佛饥肠辘辘的网友满心欢喜点了菜,满以为上桌的是海鲜套餐,谁知端上来竟是一盘孜然味浓郁的烤串,还理智气壮告诉你,材料都一样!也难怪网友会投诉:坑爹!这并非是我不爱吃烧烤,而是你有误导消费者嫌疑。
微博网友梁欢希望《中国最强音》能够像《X Factor》一样把趣味性的海选推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做出让人乐到不行的效果,结果发现效果很差劲,一点都不好笑。
《中国最强音》剪辑同样混乱,被吐槽仿佛一部90分钟的超长预告片,唯一看懂的就是节目中插播的广告。节目中“穿越”的桥段层出不穷,比如节目前一个画面还是选手准备唱歌,随后立即切换到几位导师候场的画面,一秒后再切换回导师席,谁知忽然又放出了导师的宣传片,鬼使神差的又突然变成选手唱歌的画面,选手正唱着时广告却毫无铺垫的横空出世。该节目的剪辑师更被推向“神坛”,网友吐槽称:神一样的剪刀手。最后节目走红的不是“故作奇葩”选手,也不是“认真搞笑”的导师,而是幕后那位神秘的操刀手!
蒙太奇的剪辑我不懂!
面对神一般意识流手法的剪辑,看晕了一众网友,忍无可忍的观众只能选择:换台!据节目组表示,整场节目全部用真人秀形式记录,舍弃了彩排,光素材就有300多个小时,也难怪剪辑师不愿割肉舍弃素材。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真人秀确实要求大量信息量的镜头素材,但《最强音》则有点矫枉过正,而且真正问题其实是,“主线的不清晰,缺乏逻辑”。
网友评审团:多余的东西太多 节奏乱
微博红人梁欢指出《中国最强音》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剪辑上,“《我是歌手》其实也有大量的素材,但是这个节目与《我是歌手》的剪辑差的太远了。又比如《好声音》导师环节,两个字可以形容:热闹,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信那些一言一语也不是当时就那样的,而是在很多多余、冷场的东西都剪掉后,然后导师间一言一语节奏很快才会很热闹。我相信这种热闹一部分也得益于剪辑师。而《中国最强音》这方面就没做到,像章子怡各种一个人问问题,郑钧各种点头,罗大佑各种沉吟,多余的东西全有,这样的节奏太乱了。”
《中国最强音》首期节目中的舞台小而简陋,舞台上没有多余的布置,舞台后只有一个大大的印着《最强音》的背景板,而选手上台时只需要掀开一道帘子即可。而在音响伴奏方面网友指出有些选手在演唱时口型完全与音乐对不上,有些歌手唱歌时甚至出现了重音、回音。熟悉《快乐男声》海选的网友则发生错觉:是在重播五年前快男的海选吗?如此简陋的设备、舞台有网友猜测《中国最强音》如此“勤俭持家”难道因为制作费不够?
节目组回应称,第一场演唱会实际上是节目模式中最原始的部分,而节目的设置则是循序渐进式的,与国外《X Factor》一样,“都是越到后面越好看”。不过从原版节目中可看到,选手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表演,选手必须感觉到是在与导师面对面直接交流,而不是在电视台所制作的电视节目里进行“交流”。而最强音的画面里,时常出现的摄像机则破坏了这种“拟真感”,无论是观众还是选手,都会意识到摄像机的存在,而从直接对话的语境中抽离出来。
无论是《达人秀》还是《好声音》里,主持人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不是主导或者串场,还是与选手共同完成一个“出征”的仪式感作用。这种仪式感在国内外节目中都能看见,它有很强的戏剧张力,这种戏剧效果在《中国好声音》中更是随处可见,每个选手在上台前,一定会有一个人把话筒递给选手,选手接过话筒,就像接过兵器一样,这个动作十分具有象征性,仿佛代表着“你拿到了今天晚上你战斗的武器,你要用这个武器来歌唱,去战斗。”这些元素在《最强音》里则被忽视了,观众掀开帘子入场,于此同时观众的紧张感也倍减。
强大的导师阵容是《中国最强音》的一大亮点。但是首期节目播出后“神一样”的导师组合饱受诟病,导师无默契、导师点评情绪化、缺乏语言爆点、无个人魅力等等不足皆被网友指出。
四位导师毫无标准可言的点评也被不少人吐槽,本以为罗大佑、郑钧、陈奕迅能在其专业领域提出建议,章子怡负责美美的就行。未料三位专家却玩起了“无厘头”点评——“我肯定投给胖子的”、“我对弹吉他的女孩完全没有抵抗力”、“你把我都吓了一跳!NO!”这样的点评实在跟音乐专业扯不上太多关系,说“YES”和说“NO”的理由都过于儿戏,以评委的点评来看大可以做一期《大话最强音》,接过星爷衣钵。
那导师经过多次的磨合之后真的就可以发挥“神一般”的组合应有的功效吗?业内人士表示并不看好,按照《X Factor》的模式来看,在导师方面其实在乎的并不是你多专业,而是在于他能够博采众长,从本人丰富的经历、幽默的语言中与不同的选手擦出火花,当然会些专业音乐方面知识是最好的,俗话说不想当歌手的厨师不是好导师嘛!
看完第一期,你对哪位选手留下深刻印象了么?与《达人秀》和《好声音》一样,《中国最强音》的每个选手同样有着五花八门的故事,节目上各种镜位“扫描”和幕后特别采访一个没少,而就在首期差评如潮的状态下,他们却是“透明”得连这趟潮水都没赶上;除了整体被吐槽大多是“选秀专业户”,到最后观众的着力点也只偏向了《最强音》在“炒冷饭”这一中心上,鲜少问津个人。要说是“达人”,这些选手没有达人形色各异的吸引点,要说是“歌手”,他们也没有令人惊艳的好嗓音,所以节目就为体现一直宣传的“草根化”选拔,才“特意”找来一群“小透明”吗?
而被网友翻出来的选手比赛经历可见:2009湖南卫视《节节高升》季度冠军曾一鸣,2010年台湾第五届《超级偶像》总冠军艾怡良,以及曾在日本出道的歌手阿兰,这些选手都参加过众多选秀节目的老熟脸,被多次回锅后,是否还有新鲜感?节目组表示不排斥任何选手,不过节目真正需要的应该是具有个人特色的好声音,《好声音》里的吴莫愁、李代沫、郑虹最后都被网友立即记住;而最强音的选手仍需得到网友检测;作为关键性的首期比赛,选择将实力稍弱的深圳站放在首位,也令人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