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辉煌在历史和现实之间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0月12日15:42 南方网
50年前,我们的前辈为保家卫国渡过鸭绿江,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写下了抗美援朝的一个个光辉篇章。50年后,我们为纪念这被前辈鲜血浸透的历史,选择通过抗美援朝电影来回眸那日渐远逝的光荣。谈到抗美援朝电影,我们不能不想到《上甘岭》、《英雄儿女》,想到《上甘岭》和《英雄儿女》,我们又不能不提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前日,本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著名导演宋江波。
记者:在我的印象中,新中国的第一代影迷是看战争片成长起来的,尤其是长影厂拍的抗美援朝战争片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请问宋厂长如何评价你们所拍的那些抗美援朝电影?
宋江波:自从长影厂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把战争片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战争题材总是国内外电影界人士关注的对象,而长影厂也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努力。长影厂以抗美援朝为题材或背景拍摄的影片主要有四部,《上甘岭》、《英雄儿女》、《铁道卫士》和《心灵深处》。其中,《上甘岭》是长影厂50年代战争影片的代表作,而《英雄儿女》则是我厂60年代战争影片的代表作。当然,这两部电影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长影人的光荣。
记者:你如何评价《上甘岭》和《英雄儿女》的两位导演?
宋江波:执导《上甘岭》的沙蒙和执导《英雄儿女》的武兆堤是铸造长影厂50多年辉煌历史的重要功臣,在长影厂他们一直被视为我厂历史上最优秀的导演。
记者:在当年,《上甘岭》和《英雄儿女》无疑是很受欢迎,但在电影艺术更加繁荣的今天,您如何看待这两部电影?
宋江波:我认为这两部电影无论是在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和演员演技上都堪称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即使在今天,这两部电影仍不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
记者:经历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电影还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长影厂在创作时是否有什么“秘诀”?
宋江波:秘诀倒没有,因为当年参与制作和演出的同志大多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如沙蒙导演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加入中国艺术剧社,后来成为文工团团长,因而他们对战争生活、战士的内心感情有着深深的了解,在拍摄过程中更加感同身受,因而作品自然而真实。
记者:武兆堤导演在拍《英雄儿女》之前曾拍过一部反响不错的《冰上姐妹》,您觉得哪一部拍得更好?
宋江波:《冰上姐妹》是武导演50年代的作品,当时影响很大,广受影迷欢迎,他也因此成名。但后来武导演回忆道,拍《冰上姐妹》时其电影思想尚未成熟,而在拍《英雄儿女》时则充分展现了其艺术才华。我比较认同他这种说法。
记者:如果在今天要挖掘《上甘岭》与《英雄儿女》这些抗美援朝电影的意义,您认为该如何入手?
宋江波:电影我们已经谈得够多了,就换个角度吧。我认为,歌曲《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主题曲)和《英雄赞歌》(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曲)在今天仍能带给人心灵的那种震撼足以说明这些电影的意义--激励着几代人健康成长。“烽烟滚滚唱英雄”,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我们长影人总能找到我们永恒的辉煌。(《南方都市报》记者宁佐勤实习生谢惠媛)
【点击此处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