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初到美国的王洛勇所掌握的英语单词不超过10个。1995年美国国庆日,王洛勇登上纽约百老汇的百老汇剧场演出《西贡小姐》,那是一部长演不衰的音乐剧。2001年2月,《西贡小姐》在上演10年之后终演,演了5年半的王洛勇成为百老汇有史以来出演主角时间最长的演员。7月13日,王洛勇在中华世纪坛与人同唱《北京与五环握手》,庆祝北京赢了。8月17日,王洛勇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首都剧场演出《孔乙己正传》(以下简称《孔乙己》),一出长达3个多钟头的“很电影”的话剧。王洛勇说:“在百老汇演了那么多的英文戏 ,想回来做一部母语的中文戏,补补课。”
《孔乙己》劳民伤财
记:这部戏是回国后才接手,还是早有接触?
王:是早有接触。他们通过中央电视台找到我。剧本是E—mail给我的。我提了一些意见。有的观众提出戏太长了,应该为肾不好的先生想想。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认为,重复的东西太多,没有紧紧扣着孔乙己的命运波动,分岔太多。戏写得不巧,有点笨拙。给观众留下的想象空间不多,什么都说了。电影也在做,报幕词也在说。
记:你是一个熟悉百老汇戏剧的人,站在这个角度,你会怎么评价《孔乙己》?
王:节奏慢。戏剧的节奏,拿相声来比吧————是三番一抖,捧(哏)不过三,就该逗(哏)了。《孔》剧里,孔少成与丁家昌赶考撞船这么一件事,前前后后说了四遍。你让观众怎么坐得住?台词没有往前推进故事,老是在原有的情绪上踏步走,浪费观众精力。
百老汇的戏也没有多么神秘的地方,无非就是遵照观众的心理规律确定和调整结构。任何百老汇的戏,都有两到三个星期的试演,听取普通观众的意见。他们高度重视市场的反应。
《西贡小姐》演了十年,做了许多调整,每几个月要改一次。故事尽可能清晰,音乐尽可能简炼。最初是2小时45分钟,我走的时候是2小时30分钟,最后关的时候是2小时15分,等于改掉了半个小时。
百老汇的戏就是把一个故事说得很清楚,编得无可挑剔,能够自圆其说。《孔乙己》有不少地方不能自圆其说。你比方皇帝把孔家父子打入死牢,一个刑部尚书的三姨太(唐秋兰)怎么就能轻松地救人出狱?再比方,唐秋兰与父亲感情深,居然没见过面,与弟弟相依为命,也没见过面。没有很好的情感铺垫和情节铺垫,你怎么能让人动情?这出戏能看,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演员的努力,把仅有的空间充实了,把逻辑上不合理的破绽,在情感上顺得合理一些了。说句老实话,这出戏真有些劳民伤财。
记:听说百老汇的制作人来看过《孔乙己》。
王:是我的朋友,我请他来的。他说这个戏是满中国的一个戏,但这个戏到百老汇的商业价值基本没有。
记:你这次回国是长期打算吗?
王:我可能不会全部回来。我会做一个中美文化间的使者、疏导员,我想我应该算是很多人中间的一个很方便的人才罢。我对美国那边更熟悉一些,对国内反倒有些陌生。因为《西贡小姐》的角色笑料连天,所以美国人认为我是个非常滑稽的人。在美国我演了大量的喜剧,结果回来却演这么一个悲剧。
记:回国有做音乐剧的想法吗?
王:是有演音乐剧的打算。曾力(《图兰多》、《孔乙己》的舞美)特别跟我谈过《刘三姐》的戏。音乐剧与中国的京剧、地方戏、民族歌剧一样,比较平易、亲切,比较平民化,雅俗共赏。在音乐上,不像西洋歌剧那么远。
记:音乐剧能成功引入国内吗?
王:关键看题材。像《歌剧幽灵》,不太适合广大观众,它可能适合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狮子王》一定可以,它讲了一个伸张正义的故事,而且讲了父子关系。《野兽与美女》因为小资的味道,可能也只适合一部分观众,不见得所有的菜适合所有的人。
百老汇的音乐剧有很多大白话,有很多哲理,有幽默之极的东西。百老汇的戏进中国,应该是会受欢迎的。就像好莱坞的大片一样,它是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通过对观众心理、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元素的分析而设计的故事。我们可能不太承认这种娱乐工业。我们的艺术家可能太多停留在作坊阶段,孤芳自赏:能看懂我的戏的人,算知音;看不懂的人,请靠边。百老汇的音乐剧,是不管你是4岁还是70岁,不管你懂不懂,只要坐下来,10分钟后就让你喜欢这出戏。
不叫座就走人
记:你刚去美国的时候,就认定自己会进入百老汇吗?
王:没有。憧憬过。偷偷地想过。自己会被这个念头给吓着。距离太远了。
我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去看了百老汇的戏,觉得自己说不定行。我记得看的第一出百老汇的戏是《群舞》,看完之后,我想,没门儿。那舞蹈跳得那么好,歌唱得那么好。表演,咱不怕它,这两样就把我打倒了。后来又看了一个,踢踏舞比《雨中曲》跳得还要好,一下子就觉得没有可能了,你什么时候能跳到那种程度?没有可能的。后来还好,碰上《蝴蝶君》。那个戏讲的是一个京剧演员的故事,我就觉得我可以。你要京剧的手段,要身段、唱腔什么的,你要表演,我都可以。我就是英语不行。土生的华裔演员,他英语可以,表演可以,但他京剧不行。我就觉得这是个缺口,我可以去试试。《蝴蝶君》是话剧,但有些意大利歌剧的唱段,用假声唱美声,用相当于小生的方式演青衣,是结尾的时候,《贵妃醉酒》的那一段。我就鼓起勇气去试,一试人家就感觉还行。我试了四次,就给了我那个角色。这样一来就胆大了。我既然能够演这个戏,我能不能去演音乐剧?自信就随之建立起来了。
我演过莎剧,演过美国现代剧,比如山姆-谢泼德、田纳西-威廉斯的戏。谢泼德写的是美国中部的故事,威廉斯的是美国南部的东西。那些戏,我演得很多。但那些反映白人家庭的戏进入百老汇,用黄种人来演几乎是没有的。在一些不是商业操作的由国家基金供给的艺术剧院,他们为了通过这种形式跟少数民族建立互通关系,可能会打破一些传统习惯,用一些非白人演员。但这些戏仅仅是艺术剧院的戏,演不到两个月也就完了。靠那种戏你养不了家。你可以应付生活,一个星期八九百块钱,跟百老汇的跑龙套的收入都没法比。
百老汇:最早是纽约的一条商业街,1893年大量剧院的开张形成了百老汇剧院区。如今的百老汇剧院区,是指百老汇大街附近的位于41街至53街的38家剧院,它们都属于美国剧院和制作人联盟,大小在500至1700个座位左右。百老汇剧院是最大的一家,有1765个座位。《西贡小姐》、《艾微塔》(《庇隆夫人》)即在该剧院上演。
《孔乙己正传》:由电影导演古榕自编自导的话剧,是鲁迅的孔乙己的前传,据称是“具有可靠历史依据的正确传记”。孔乙己(本名孔少成)是浙江学政孔钦正之子,在科举三级考试中连取第一(解元、会元、状元),因为世仇丁举人父子的诬告(科举舞弊、与戏子同台演戏),被皇帝废去功名,父亲被打入死牢。出来挽救孔家的是嫁为刑部尚书三姨太的唐秋兰……
记:你在《西贡小姐》中音乐、舞蹈方面的活儿重吗?
王:重。爵士舞,爵士音乐风格的唱段。我要在台上折腾1小时45分钟。中国过去叫以戏带功。看了这个戏才知道你需要什么。有了戏你的练功才能有的放矢。
我被拒绝了8次。每次拒绝都给我希望。每次给的8乘10的信笺纸,写着我听不懂的词。头一次是给了我4页还是6页纸,满满的。以后信笺上的字越来越大,因为字越来越少。就好像游泳,你看到岸边越来越近,就是向百老汇走近的感觉。我是在长江边长大的。有次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多少年,我游过长江。我游到长江和汉水交界的地方,根本就没劲的时候,看到汉口的码头就在你眼前,你就是过不去。只能一点一点一寸一寸地较劲。
记:你的角色,在你之前也是东方人出演的吗?
王:不是。最早是一个白人,就是与麦当娜合演《埃维塔》(《庇隆夫人》)、扮演庇隆总统的詹纳森-布朗。第二个是菲律宾人与法国人的混血儿。这个人前年去世了。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他有9个月的合同,但只演了3个星期就被开掉了,因为在舞台上他体力不够,跑不下来。
《孔乙己》让我很费心,《西贡小姐》让我很费力,跳上跳下,唱来唱去,体力上比较累。
百老汇群众演员的合同是终身制的。只要你别连续5次误场,基本都没有问题。你如果迟到了,打一个电话说你困在哪儿了,也没问题,就怕你不辞而别。主要演员的合同是3个月、6个月、9个月,最长的是12个月。我第一次上百老汇,给我3个星期———还是不太相信我吧。然后我从3个星期跳到9个月,从9个月到12个月,从12个月到24个月。从合同上来说,我是最长的,一口气给我24个月。主要演员在百老汇的压力非常大。只要不叫座,马上就把你换掉。
记:《西贡小姐》为什么要结束呢?
王:《西贡小姐》是今年2月停的。这个戏本质上是反战的。老布什当政时,这个戏是不能进华盛顿的。他认为这个戏是反美的。克林顿上台后把这个戏请进了肯尼迪中心。这个戏演了10年后,老板觉得美国人也看得差不多了,西方观众也看得差不多了。本来指望有更多亚洲观众去看,但是不理想。这个戏去香港只演了一个半月。1995年我进来之后,《西贡小姐》的票房一直在89%到96%上下波动。1999年之后,大概在79%到85%上下浮动。观众被《狮子王》、《阿伊达》这些新戏拉过去一些。老板接下来有一部新戏,叫《俄克拉荷马》。新戏上百老汇,票房一定是100%到110%(加座),索性就不如以新换旧。
记:一部戏演了那么久,有厌倦感吗?当它结束时,会是一种解脱吗?
王:没有厌倦感。去年10月听说这个戏要关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泄劲了。因为演了这么多年,一直没觉得累,也不想承认。后来,什么又使我振奋起来呢?因为在百老汇,一个戏要关的时候,各行的大明星都要来看戏,每星期都有好几拨来看。这又把我的情绪提起来了。我想,开场的时候没砸,关幕的时候也不能砸了,不能草草收场。
在百老汇没人敢牛
记:十几年前你初到美国,对百老汇是怎样一种印象?现在呢?
王:最初我以为百老汇是一幢像古罗马角斗场一样的大建筑,里面一个个剧场,像一个一个抽屉。最后才发现百老汇是一条大街,进去看戏的人都衣冠楚楚。第一次是冬天去的,男女都是呢大衣皮大衣,我就想起《安娜-卡列尼娜》描绘的莫斯科看戏的情形,心想里面一定是富丽堂皇。真的进去一看,里面是有一种辉煌,却是一种不张扬很谦虚的辉煌。红色的金丝绒,黄色的边,座位的角是黑的。这是《西贡小姐》的三个颜色。剧场为《西贡小姐》的上演重新装扮过了。十几年之后,今年去百老汇,感觉像中国任何一个剧院一样,搬开椅子都那么多灰,道具拿出来以后,在日光照耀下,颜色都那么苍白———当然它已经用了那么多年。
百老汇有非常好的广告部,有很好的发展观众部,观众教育部,有很好的演员训练部,有很好的新剧本发展部,有很好的金融投资商的反馈联系部,使得它的运作是一个与市场紧密相关的体系————从训练、表演、导演,到剧本和音乐的创作,以及跟旅游业的结合,是一体的,是个庞大的托拉斯。
百老汇每一个小角色,都有几百人在那儿等。所以在百老汇,没有人敢牛,只好拼命往最好去做。主角也不敢牛,因为纽约的好演员太多了。全世界的好演员基本上都在那儿有房子,周末都来看戏。你吃饭时背后很可能就是达斯汀-霍夫曼;你进厕所,很可能碰上麦克-道格拉斯;汤姆-克鲁斯很可能跟你叫同一辆出租车。整个纽约的演出界都是很棒的。我因为演主角,有自己的化妆车,有床、浴缸。但是给我服务的工作人员自己平常都是写书的,都是很棒的音乐人。水准相当高。
记:据说,美国的音乐剧是在百老汇打品牌,在各地巡回演出来盈利。
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戏,像《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在百老汇品牌也创了,盈利也创了。巡回演出也就是捡洋落,挣红包了,当然挣得也很好。有的戏,比方《泰坦尼克》,在百老汇演得并不好,但它可以通过巡演把钱都挣回来。外地的美国人专程到纽约看戏还是挺麻烦的。这有些类似我们国内的送戏下乡。巡演的班子是另外搭建的。
记:音乐剧无疑是百老汇的主流戏剧。音乐剧之外呢?
王:百老汇的主流戏剧由两个方面组成———音乐剧和纯粹的话剧。音乐剧普遍比话剧演得长。一出话剧最长演个三四年,音乐剧最长可以演到十七八年。看音乐剧的观众受教育的水准比看纯话剧的观众要低。美国有一个统计,看话剧的观众是大学水平,看音乐剧的是高中生的水平,看电影的是小学4到6年级的水平。
记:你经常去看百老汇的其他演出吗?
王:我很幸运。我们星期天休息,而星期天所有的剧院都演出。老板安排我们从星期一开始演出,因为百老汇90%的戏在星期一是关门的————可以保证我们的独一份。所以星期天是我看戏最好的机会。我因为在《西贡小姐》演主角,所以有一点特权,所有百老汇的戏,每天都有我4张票,除非我不要。所以可以坐最好的座位看最好的戏,非常过瘾。
记:在百老汇的主流戏剧之外,美国还有别的什么戏?
王:国家艺术剧院的戏,每年要演9个月。全美50个州,每个州都有国家艺术剧院,由国家资助和企业赞助。美国还有很多大学戏剧,就是大学的实验剧团,也是由专业演员组成,新老学生、老毕业生一起。大学戏剧一年也有七八个月。美国的所有的大公园还有商业操作的夏日戏剧,利用学生的便宜劳力,乘他们还没有成为演员工会的会员,还可以剥削剥削。这种戏剧的演出也有四五个月。百老汇的戏剧全属于商业戏剧,就是靠票房。在纽约一地,把外外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外百老汇和百老汇一晚上的戏加起来,有上千部戏。有喜剧、轻喜剧,有闹剧、狂闹剧、轻闹剧,有讽刺剧,什么戏都有。你想看的都有。有同性恋的戏,有家庭戏,有法庭推理戏,有谋杀戏,有吸毒的戏,社会上所有的问题,都呈现在舞台上。
记:在美国,有些大牌影星好像也“迷信”百老汇,很希望在舞台上确认一下地位。
王:艾尔-帕西诺每年都要在百老汇过一场戏瘾。格伦-克洛斯,《危险关系》的女主角,她也经常在百老汇演戏。妮可-基德曼去年也在百老汇演了一个戏,包括全裸,演得非常好,一个人演了17个角色。
记:舞台的魅力在哪儿呢?
王:现场观众的反应,现场观众的评价,跟你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舞台。这种感觉是电影、电视都没有的。拍电影,你面对的是一个镜头,面对的是一帮疲惫不堪的工作人员。我们演员在休息时,他们在搭景,安置道具、灯光。你怎么可能得到他们的反应?有时候导演、副导演会偷着乐几声。同期录音,他们也不敢乐出来。本报记者 夏 辰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