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根据冯骥才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俗世奇人》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演。演出之前,冯骥才特意到剧场门前签名售书;演出之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首先说:“非常感谢空政选择这出戏来演出,在北京开辟了一个天津文化领事馆”,随后又表示,“小说改编成剧本演出,应该分为‘天津味’、‘天津劲儿’、‘天津神儿’和‘天津魂儿’几个层次,用天津话来演出本身就有了天津味,我认为现在该剧已经具有了天津劲儿和天津神儿,但还需要在节奏上和分寸上再磨一磨,才能出来天津魂。”
在进一步解释“天津劲儿”时,冯骥才认为“那是天津人具备的一种整体性格,比如感觉这个地方的人比较硬,有冷幽默、争强好胜、仗义等。”在谈到小说和戏剧不同点时,他说:“小说基本上是很严肃的,现在演出是比较有实验性的,看起来很荒诞前卫的,我不希望克隆我的小说,导演必须重新构思,这点我不保守。但个别地方看的出来演员还比较生,我觉得交代不太清楚,但戏剧好在是可以随时修改的,不像小说一完成就没有修改的余地了。”冯骥才还特别对扮演酒婆的杨青提出表扬,认为她演得比小说中的人物还生动。晨报记者和璐璐
奇人暗合千禧夜
所谓话剧——“话”在前,“剧”在后,如果两者都做得有意思,那么就是一出好戏了。而《俗》剧在这两点上都颇有特色,首先该剧选择用天津方言演出,这在京城可能还是头一遭,而天津话在北方方言中独具的幽默感,决非普通话所能比;至于剧情,那就更有的可说了,《俗》剧中的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事,恰因其传奇色彩而具有了非凡的魅力。《俗》剧“话”和“剧”相辅相成,构成了这出戏的两大看点。
《俗》剧的故事发生在清末年间,地点是一家下等酒馆,一群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物围着一张画指指点点,议论飞短流长,恰好钦差大臣荣禄来此登高,贺道台献上一会说话的八哥,没想到八哥一张嘴说:“荣禄这王八蛋”惹得荣禄大怒,遂摔死八哥。剧中最有意思的人物是杨青扮演的酒婆,这个昔日在《候车大厅》里搞笑的小列车员在该剧中抖出了全身的包袱。而唱梅花大鼓的艺人总结性的唱词也总是一语中的,同时又给该剧增添了很多民间艺术色彩。
《俗》剧除了小说提供的丰满人物以外,也带有导演王向明的个人印记,比如用流行歌曲制造噱头等。喜剧难搞是有口皆碑的,而《俗》剧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笑声不断,虽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但至少这笑声中胳肢人的成分比较少,这就是该剧成功的地方。细品一下,《俗》剧和《千禧夜,我们说相声》也颇有些暗合之处,两者赢得观众的笑声都是因为通俗绝不低俗,剧中对为官者的讽刺和对民间笑话的收集加工也都很精妙。天津方言虽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但取其长而发扬也证明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老话。●和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