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但丁读后感》(《但丁奏鸣曲》)奏鸣曲型幻想曲选自《旅游岁月》第二年:《意大利游记》
除了肖邦这位不喜欢标题音乐的作曲家之外,浪漫主义早期作曲家的作品多少都受到了文学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包括舒曼对有人性的神话创作和他众多的钢琴作品以及评论作品中感受到他文学修养的底蕴。柏辽兹对音乐题材的选择常常受他偶然读到的作品的启发,不
论是歌德的《浮士德的惩罚》、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维吉尔的《特洛伊人》。而对于李斯特来说,在他的音乐中不仅告诉了听众们他读了什么,而且还告知他们这些作品是如何影响他的。在这部《但丁读后感》(因此被称为《但丁奏鸣曲》)中,作曲家用音乐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但丁在他的《炼狱》中所描绘的“怪异的语言、恐怖的哭泣、痛苦的言语和愤怒的声音”的感受。李斯特曾经告诉他的学生他尤其是受但丁《神曲》的第一部《炼狱》中第五章的那对命运悲惨的恋人--弗朗西斯卡-里米尼和保罗-玛拉苔斯塔的故事所启发写成了这部作品。
《但丁读后感》是李斯特《旅游岁月》第二集中最后和规模最大的一首,以一个三全音的主题开始,这个音程被认为是“音乐中的魔鬼”。作品没有去表现但丁对的地狱之门的刻画,而更多的是表现诗人对这些受诅咒的灵魂们的祈祷,并让他们同他对话。李斯特运用钢琴的高超的技艺,完全可以比得上柏辽兹对于管弦乐队的运用:他用钢琴创造出了千变万化的音响。作曲家是从内心和心理上描绘的地狱的场景。《但丁奏鸣曲》纳入最佳音乐处理的佳作之列,其所表现的主题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受人们喜爱的一个:自身灵魂被分离的痛苦--尤其是高贵的本性在理智的理想主义与不受约束的性欲之间的强烈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