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E大调弦乐八重奏
I. 有节制的快板,但是很热情
II. 行板
III. 谐谑曲:轻巧的快板
IV. 急板
尽管门德尔松被公认为是富有超群才华的天才少年, 他的E大调弦乐八重奏,仍然是一部杰出的作品。正如作品号所显示的, 这位年仅16岁的少年已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作曲家了。对他充满关怀的大家庭也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和指导。他从幼年时就从事他主要的作品创作,并且已经转而创作独奏钢琴作品、钢琴四重奏、和他的12首弦乐交响曲,以莫扎特的风格为他的家人和朋友写作作品。但是像这些保留下来的作品一样成功和前途无量, 这首创作于1825年并送给他们家的好友——小提琴家爱德华·里兹23岁作为生日礼物的E大调弦乐八重奏,却截然不同。这首门德尔松的早期作品现在看来仍然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极品, 我们可以从最终定稿的版本中看到他成熟的风格。毫不费力的旋律创作,对于作品结构掌握的轻熟以及他充足的精力,总而言之,门德尔松对乐器音色奇妙的和独具匠心的感觉,对一个16岁男孩来说实在是不可思议。他这首八重奏和《仲夏夜之梦》序曲的完美成功使他在以后22年的作曲生涯中再无法超越。
传记作家和音乐学者们寻找过成就这位有着令人惊人杰出才华的天才少年的外在因素, 他们发现歌德对他的影响十分深远——他们1821年经介绍相识,在以后的几年中,他们又至少先后见过4次面。这位聪敏而有教养的少年对于这位德国文学界的泰斗怀有深深的崇敬;他将他的早期钢琴四重奏题献给歌德的诗歌,
并且越发欣赏歌德的文学风格——一古典的形式来表达非常浪漫的思想,这看起来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灵感。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他将《浮士德》中的座右铭附加到这首八重奏的谐谑曲乐章中。当然,这首作品的形式可谓是空前的,也许门德尔松已经很熟悉路易斯·斯珀尔的首部为两支四重奏团写作的作品; 当然,它们很有个性,这两支四重奏被安排在同一首八重奏演出的作品能够可以被分开单独由各四重奏团演奏。门德尔松将这八个乐器完美的结合(尤其是在最后一个乐章),这是它与众不同,并使思想表达更加统一。 斯珀尔与门德尔松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直到它的所谓的八重奏问世175年之后,同种形式的杰作才得以浮出水面。
快速的中板: 开始的主题以起伏波动的旋律上行了大约三个八度,然后又猛烈的下行回到低音——青春的精力伴着俏皮的自信,这便是本首作品所表现的精神。第四小提琴和第一中提琴优美的倾诉出第二主题,以流畅而舒缓的旋律把乐曲推向辉煌的高潮。而这种气氛在发展部变得黯淡,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深沉的寂静所引领的,通过内在扩展而形成的反复吟唱。
行板:这是一个高雅的,因有着西西里舞曲风格而很意大利韵味的乐章。尽管这首乐曲是C小调,但是所表现出的情绪与其说是悲伤,不如说是淡淡的忧愁。两把大提琴引出了第一支旋律,但是贯穿着一乐章的这两把大提琴却因音色那显著而微妙的的跨度变化而显得十分灵活。
谐谑曲:快板。这的的确确是所有室内乐中最为著名的一首;由一首十分精妙宁静的幻想曲预示着《仲夏夜之梦》序曲中的“仙乐”。门德尔松告诉他的妹妹范妮它是受歌德的《浮士德》中一段文字的启发写成的:“云消雾散,微风拂绿,芦穗婀娜,万物皆散。”
急板:第二大提琴点明了整个乐章——本身为一位室内乐演奏家的门德尔松,认为给予每一位演奏家得以发挥的空间十分重要。 这以乐章是一个灿烂的赋格,在这个乐章中,所有的八位乐手完成了他们个人的发挥并且迸发出不可阻挡的活力。门德尔松在此运用了书本中所有的技巧;主题前后呼应,以对位法将它们结合并将它们调整的层次分明, 而这一些让人们听着都是那么自然;这时谐谑曲的主题再次响起。其蓬勃的活力和兴奋的情绪一直持续到整个乐曲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