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梅兰芳》用新征服观众 叙事方式随着时空流动
老生唱腔加入旦角元素
舞美设计采用电影手法
连日来,用剧诗格式而非叙事结构打造的大型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在缅怀大师风骨的同时,也引起了戏剧界业内人士以及戏迷票友的关注,大家一致认为该剧无论从叙事方式、唱腔设计、舞美手法还是表演模式上都为戏曲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中国剧协党组书记廖奔认为《梅兰芳》是一台抒情性很强、诗意很浓的剧目,她不是那种叙事性很强的故事剧,形式很新颖。在交响乐
的烘托下,她选取了梅兰芳一生中最具光彩的人格气节进行渲染,整出戏的结构很有特点,如行云流水般随时空流动,根据人物情绪而穿插的梅兰芳代表作剧场效果很好,比如蓄须明志时的《抗金兵》、与杨小楼告别时的《霸王别姬》有着很深的寓意和象征性。至于演员的表演,开始时大家都对用老生来演梅兰芳很好奇,看完后我觉得效果很好,如果用旦角来演是演不出生活中的梅兰芳的,更别提他面对敌寇时以柔克刚的一面,可以说,于魁智的塑造很成功,外在气质、内在气质兼备。
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任解玺璋说,我对中场休息之后的两场印象很好,开场时觉得有点突兀,看见穿和服的日本女人有点发蒙,不太理解,这种以梅兰芳在日本演出时的场景作为开场的方式显得有点牵强,但全剧除了开头外,整体效果很好。唱腔设计很漂亮,于魁智和李胜素的唱腔都很好听。看戏时,我总是不自觉地拿她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做比较,总感觉电影更丰富,内在的东西更多,但后来发现不能这样去类比。作为剧诗,全剧的结构是板块式的,跳跃性很强,一些概念式的东西难免使全剧显得不太连贯,但其实《梅兰芳》并不是按照传统模式去展开故事的,这种叙事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探索。
戏迷李女士认为一出作品要想完整地反映梅先生的人品艺德,短短两个小时恐怕不够,如果有可能,《梅兰芳》能否也制作成如《宰相刘罗锅》一样的连台本戏,这出戏着重表现了梅先生的爱国情怀,对他如何创派似乎没有涉及到,有些遗憾。胡文阁的表演很出色,太像梅先生了,于魁智也令人很意外,神比形更似,唱腔也不错。李胜素、赵葆秀、孟广禄等京剧名家的戏份虽然很少,但他们都很卖力,很难得。
戏迷张先生称该剧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很有探索意义,根据戏剧文学方式来设计剧情,戏中戏与现实中的梅兰芳对比是过去传统京剧不常见的,唱腔可贵的是没有离开京剧本身,同时借鉴了西洋音乐的手法,在老生唱腔里面加入旦角元素,柔美中又不失老生唱腔特有的洒脱,好听,可以说是新老戏迷都能接受的新派唱腔。舞美用了不少电影的手法,很大气。(摄影/本报记者王晓溪 作者:郭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