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首演前召开的由老师及家长参与的征集意见会之后,昨天上午,《迷宫》召开了演后专家座谈会,九位专家畅所欲言,在充分肯定该剧的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童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儿童剧一次“不流血的革命”
孟京辉他们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完成了儿童剧一次不流血的革命,我从没有看过这
样的戏。这是一个指向性很明确的儿童剧,创作者把儿童看做是他们最值得重视的人。《迷宫》能够如此大胆,原动力有两个:一个是多媒体的技术支持;一个是儿童观众一张白纸不存偏见的审美承受,让他们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奇幻景象。戏剧评论有个“棍子”就是批评形式大于内容,实际上在不少场合,特别是这种场合,形式就是内容。当初我们在讨论的时候说新北京儿艺的第一部戏一定要别开生面,不能是老戏的重演,这样的意图应该说实现了。
黄维钧(中国文联艺委会副主任):孩子们积极互动很难得
孟京辉加入儿童剧,没有点新招他不会来。目前儿童剧创作的最大问题就是突破不了模式,但这出戏很多思路在想象上有别于原来的儿童剧,比如人物造型都不是简单的联想。以往我们总是强调要从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但实际上很多都是以大人的眼光来教育孩子,但这个戏不同,我不仅去看了演出,还在剧场内外考察了一番,发现很多人因为买不到家庭套票而遗憾,没有一个观众是溜号的,场面很热烈,而且是正常的互动,不是对抗性的躁动,就是说孩子们喜欢,而且他们积极跟你互动,这是很难得的。
余林(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新北京儿艺在“创造幸福”
能有《迷宫》这样一个想象空间的营造在今天来讲是很幸福的,我们小的时候不曾有这样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新北京儿艺在创造着幸福。如果我们用文化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来看的话,这部戏是大大的文化现象,它传播的一种呼唤形成了《迷宫》的童龄文化现象或者叫童龄文化心理。舞台营造了一个魔幻世界,孟京辉懂得节奏感是这部戏的生命,有快节奏的滚动,也有静下来舒展的空间,但遗憾的是有些地方比如果冻想不起母亲的生日时,戏的节奏沉得不够,不要以为10岁的孩子就没有沉静的时候。
李春熹(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让孩子思想插上美的翅膀
确实是一个成功的演出,洋溢着动人的美好情感,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想象,基本达到了诗意和童趣的结合,或者说是一种艺术表达上的强烈的抒情风格和轻松的游戏性的结合。这是一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教材,《迷宫》热烈歌颂了爱的伟大,展示了爱的力量。学会爱别人、爱自然、爱社会这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那首《团结之歌》不仅旋律美妙,更可以令人的思想插上美的翅膀。全剧没有以美丑好坏的简单对立来阐述善恶关系,立意很好。另外,全剧的游戏性也并非艺术的随意性,创作很严谨。
程式如(著名儿童戏剧评论家):舞台手段还可以再魔幻一些
这部戏立足于解放观众、尊重儿童,让他们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和剧中人一起经历一段奇遇。观众不是被动地去听故事、看演出,而是一开始他就参与了,这是很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以往有很多玩形式的戏很令人反感,但这出戏不是,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很好。但我个人认为舞台手段还不够魔幻,《哈利·波特》中的九又四分之三车站和骑着扫帚在天上打球等场景其实都很有借鉴意义,比如当多媒体屏幕上出现苹果树,能否从后面真的长出一棵树,甚至结果、散发香味,这样可能会令人感到更加意外。
刘彦君(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激活了孩子们的审美心理
我刚进剧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迷宫》热烈而火爆的气氛,给人一种盛大的节日活动的感觉,这是我作为一个戏剧工作者在其他戏剧演出中从未见过的。特别感动的是创作者对互动效果的追求,把整个剧场变成了演区和舞台。不仅创造了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剧场气氛,而且激活了观众的两种审美心理机制:一种是传统的静态关照式的;另一种则是动态参与式的。它让观众动起来了,站起来了,手脚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全身心地宣泄他们的感情,从中获得愉悦。
钮心慈(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它不是炒作的成功
孟京辉组织了一帮非常现代的人搞了一个很当代的戏,所以它能够称为魔幻童话剧。这是一个新的形式和品种,是革命的成果,是非常了不起的,使我眼界大开,也促使我们这一代搞儿童剧的人以及今后搞儿童剧的人要跟上时代,学习新的知识和手段。《迷宫》的成功是操作的成功,不是炒作的成功。操作和炒作的不同就是操作是把内容做好了,而炒作只是把钱骗到手就行了。之所以说不是炒作是因为这出戏的实质内容非常好,自己看完了还想看第二遍,甚至想推荐给别人看。
李布尔(中国艺术研究院儿童剧研究专家):帮中国儿童剧找回了尊严
这个戏最大的成绩是帮中国的儿童剧找回了尊严,这是很有价值的。它的很多元素非常可取,很前卫也很先进,这是一个挑战,把现代化的东西用到儿童剧里来,这种理念非常好。但也有很多课题是值得探讨的,例如故事情节的设置、舞美、音乐等。
王珏(《新剧本》杂志社副主编):最难创作的是儿童剧
在所有的创作中,儿童剧是最难的,不能因为它是给儿童看的就轻视它,要真正把要教育的和要说的这些话寓教于乐,在游戏当中让孩子去感受、去体会。台上演的时候,孩子在底下就有他的态度,会去呼应,做出反应。这个戏从头到尾都有教育意义,教育孩子不要浪费,教育孩子懂得友情和亲情,要记得妈妈的生日,要关爱同学,从头到尾没有一分钟停下来说“孩子我告诉你不能浪费,不能……”其实现在的孩子特别聪明,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特别强,这样的方式他们完全能够理解,也能够接受。摄影/本报记者崔峻 王晓溪 作者: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