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绍兴路咖啡书房召开了原创电影话剧《密码》的作品研讨会。《密码》演职人员,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老师,上海话剧界知名人士,及部分观众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大家分别就话剧内容、演员表现、舞美技术、话剧市场等几大方面作出了积极探讨,现场气氛热闹异常。
《密码》于国庆期间在上海大剧院完成了首轮演出,场场爆满,观众反应热烈,获
得了良好的市场及社会效应。上海戏剧学院表演戏老师张强认为,深刻且大众化的主题是这部话剧受到观众积极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张强说,因为上海观众可以最直接、便捷观看国内外各种最新最强的舞台剧,对小剧场话剧的态度相对比较低沉,沪上话剧近两年一直处于低谷之中,为数不多的原创话剧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陷入过度盲目追求形式的怪圈中,虽然外表很华丽,很炫目,但最根本的内容却很单薄,很多观众看完后根本没有任何共鸣,这是很可怕的,也是应该避免的。《密码》讲述的家庭教育问题却是和每个人都戚戚相关的,里面对克隆、天才、亲情等问题的深刻剖析更是可以打动所有人的内心,获得深刻共鸣。张强的发言获得了不少观众的认同,研讨会现场有观众表示,他们之所以观看话剧无非是为了获得内心的一种震撼,《密码》完美地满足了他们这个需求,在看后好几天内,都无法平静。
相对不少舞台剧大牌云集的情况,《密码》里面没有一个大牌演职员,但这并没有妨碍这些年轻的演员去演绎复杂的剧情。事实上,演员成为这部话剧的一个亮点,因为年轻,所以拥有超强爆发力,一些节奏较快,冲突强的片断更是处理得游刃有余,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观众笑称:还以为他们在舞台上真的打了起来呢,不是年轻小伙子,还真做不出那个效果。
《密码》此前打出的宣传一直是“原创电影话剧”,这个说法也成为了研讨会上的讨论焦点,因为“电影话剧”在国外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而在国内,因为技术、设备、理念等主客观原因,一直没有诞生真正的电影话剧,现场经过讨论最后认为,《密码》的成功演出,算是填补了这项空白,虽然,它依然有很多缺憾。据了解,剧组一共设定了三台投影,以及数台摄像机,事先已经拍摄好了长达半小时的影片,是对话剧内容的一个补充和诠释,在演出时,这些影片被投放到分散在舞台数个角度的大屏幕上,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更加具体、详细了解整个剧情的发展。一些舞台上无法完成的效果也通过这些得到完美弥补。同时剧场内的摄像机更是会对演员进行同步拍摄和播放,从好几个角度将演员的动作、表情展示在观众面前。研讨会上观众表示:观看《密码》时获得的感受是奇特的,新鲜的,也是非常愉悦的。
据上海大剧院票务中心统计,首轮三场的演出票早在国庆前一个星期就销售一空,平均每场均加座40位,占上海大剧院小剧场总座位席的20%,这在大剧院小剧场演出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观察人士分析认为,上海话剧市场一直低迷和除了和上海人的品位有很大关系外,更主要是因为缺少足够资金和专业人士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像《密码》这种原创话剧近两年来在沪上少之又少,而市民其实是有很大的需求的。因此,并不能一味埋怨市场不好,而是没有开发,没有做深、做透,只要做出好的作品就一定能够有好的回报,《密码》的成功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据悉,《密码》第二轮四场演出将于10月12日继续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接着便会展开全国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