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和晚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一次以“双开幕大戏”的形式展现别样的精彩。
在原创舞剧《花木兰》和经典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的演出现场,热烈的评语不绝于耳。这也从一个侧面凸现出中国题材、中国班底、中国元素的文化产品,在上海诞生后势头正旺。
时尚“花木兰”遇知音
将近两个小时的《花木兰》,让大多数观众都感到有点意外。一位加拿大女观众说,金发碧眼的“外族入侵者”在打击乐声中跳起现代舞,剧中的雪山用现代鼓风装置来抽象演绎,古河道用透明玻璃钢来代替,让这个中国故事带上了时尚色彩,会让外国观众也产生观赏兴趣。尤其是现场伴奏的澳洲打击乐团,是时尚一族们喜爱的著名班底。
尽管演出结束所有观众的掌声毫不吝啬,但也有人中肯指出,在追求中西舞蹈阵容的“合璧”上,在音乐风格的连贯性上,舞剧仍有精心打磨的余地。
廖昌永演活费加罗
晚上,《塞维利亚理发师》大幕一开,其大气逼真的意大利街景和喧闹的群众场景,顿时吸引观众入戏。来自威尼斯的游客拉佩罗在听完廖昌永的亮相唱段“快给忙人让路”后,就止不住大声喝彩。他评价,我在意大利看的版本没有这部精彩。中国的“廖”演了一个活生生的费加罗,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理发师”之一。
几位来自北京的媒体人士表示,歌剧的布景不算复杂,表演、演唱却很吃重,中外明星班底的融合做得比较成功。
提升“中国制造”的艺术水平
大剧院艺术中心总裁方世忠深有感慨地说,国内舞台如何提升交响、歌剧、芭蕾等发源于国外的艺术样式的水平?《塞维利亚理发师》告诉我们,用世界一流的版本,加上中国明星演员等要素的搭配、嫁接,可以实现“世界经典,中国演绎”的目标。
来自江苏的一位舞蹈专业工作者看完《花木兰》后评说:用国际力量提升中国元素,只要不放弃“以我为主”,不失中国特色和神韵,形式再现代,手法再新颖,也能被观众所接受。 伍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