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两个“祝英台”,一个年过半百却甚觉可亲,一个青春美丽可爱得紧,不过两人眉宇之间,却有一股演艺界人士身上难得的清雅宁静之气。这两个,是昆曲的“祝英台”。
这两个“祝英台”都来自台湾联合昆剧团,老的是当家青衣魏海敏,小的是优秀旦角陈美兰。她们这次到杭州,是来为她们的新编昆剧《梁祝》作动员,随同她们前来的,还有两个各有特点的“梁山伯”,老的那个是上海昆剧团团长蔡正仁,小的是台湾名小生赵扬强
。为了凸显昆曲的代代相承,此次《梁祝》特设两代梁哥哥祝妹妹,老的那代将会在《十八相送》《哭坟化蝶》等重要段落出现。
11月8日19:30,台湾联合昆剧团的昆剧《梁祝》将来杭州剧院演出。对于杭州观众来说,《梁祝》是个老剧目,不过对于昆剧而言,《梁祝》绝对是盘新菜,那是高贵的昆剧第一次放下身段,向小辈越剧学习。
这个由高贵祖母昆剧演的《梁祝》和孙女越剧的《梁祝》有何不同呢?据介绍,昆曲《梁祝》会更持重一点;但是根据台湾戏剧一贯以观众为贵的原则,也将充分尊重现代观众的欣赏口味,争取让“梁祝”这段古典爱情能让现代观众流泪。
英台妹不戳山伯哥了
没有“十八相送”,《梁祝》将会变成怎样?如此经典的《十八相送》,昆曲《梁祝》自然也无法舍弃,只是“英台妹妹”取笑“山伯哥哥”的玩笑话文雅多了,越剧“英台”恨恨地伸出玉指戳下“山伯哥哥”脑门,叫声“呆头鹅”的情景没有了,改为英台妹妹无奈地叹息一句山伯哥哥“睁眼瞎”,看,连骂人都骂得如此文雅。
从“呆头鹅”到“睁眼瞎”,充分显示出昆曲独有的“闺秀气质”。据昆曲界人士透露,这次昆剧《梁祝》剧本非常棒,“比任何一部新编昆剧更像昆剧”,它完全按照昆曲传统结构曲牌体编写,唱腔韵律很是严格,编剧曾永义是台湾著名戏曲研究专家。对于昆剧来说,好文本就是成功的一大半。
英台哭坟哭出现代味
不过对于一部要向观众卖票的戏曲来说,是否像昆曲并不是最重要的,是否好看才是命脉。《梁祝》这个故事,杭州的三岁小孩都能说出大概,而越剧更是演过千万遍。昆曲《梁祝》是否能演得更有吸引力呢?
台湾“英台妹”魏海敏认为昆曲《梁祝》古老中带着现代味,在老故事中述说现代人的感情。比如最后一幕《哭坟化蝶》一场,着重了祝英台的悲哀,这悲哀,不仅因为心爱的人死了,更是因为自己一辈子的心愿落空了。因为在遇见梁山伯的时候,祝英台认为自己遇着了一个可以相濡以沫,共同完成人生的男人,于是少女将自己的全部美丽人生都寄托在这个男人身上。可是,男人死了,人生对于英台来说,也就什么都没有了,人生、前途,一切落空。除了死,她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圆梦。编剧在此用了古老词牌《三千桥》,悲哀的唱腔中无一句高昂,处处低沉回转,如同绝望少女的喃喃自语。据说,在台湾首演时,听到这段剧场里的年轻观众痛哭者众,因为这种绝望之情,古今相通。
新闻发布会上,上海“梁哥哥”蔡正仁和台湾“英台妹妹”魏海敏当场演了一段《十八相送》。虽然净妆上场,但那已六十岁的“梁哥哥”蔡正仁书卷气中带着一股非常可爱的憨厚呆气,活脱脱就是一个读过书的郭靖哥哥,让人深信这样的“梁哥哥”,的确是可以让“英台妹妹”用生命去爱的;而魏海敏的“英台妹”,虽不如越剧“英台”那么活泼,却处处显示大家风范,却更贴近传说中那个知书达礼,出身士族的祝英台。 张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