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做出自己的《大河之舞》吗?
自从2003年,孙健君和派格太合拿到《云南映象》的国际推广权,并将其更名为《香格里拉》之后,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现在,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
自11月16日开始,《香格里拉》将奔赴美国东部城市辛辛那提参加在那里举办的美国戏剧节,在两周的时间内进行16场商业演出。同时参与这次戏剧节商演的还有《狮子王》、《剧院魅影》等经典剧目,而《香格里拉》是唯一被列为正式戏剧演出的亚洲剧目。
目前,从演出当地反馈来的票房信息不断地向派格公司报告着喜讯:能容纳2719名观众的ARONOFF中心,在中高档票价的基础上,上座率早已超过可以达到盈亏平衡的69%,直冲100%的满座率。
比这些票房数据更令人兴奋的是,《香格里拉》在辛辛那提的演出仅仅是一个开始,属于测试美国市场“深浅”的“Presentation Tour”。经过这次试水,非常看好《香格里拉》市场前景的此次演出的合作方——William Morris和Clear Channel这两个国际演出市场上推广和剧院渠道的著名公司,将会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内,为《香格里拉》安排近500场的国际巡演。而该项目欧洲巡演的计划也正在规划中,预计还会推出更适合欧洲演出市场习惯的体育馆版。
“叩开第一扇门是最难的”,谈到《香格里拉》国际推广的运作,孙健君如此总结他和公司这两年的推广之路。其实,这样的艰难来自于派格对自身的要求: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把中国的精品演出以品牌化的形式推向国际市场,获取高端利润。
这样的理念也许来自于孙健君在国外十几年生活的经历和大量运作海外演出的经验,在亲眼目睹了无数国内的优秀演出被“贱卖”和“零卖”之后,在与国外的大牌演出商打过多年交道之后,孙健君和派格悟到最多的是品牌的力量,更懂得了将版权和原创产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意义。
当这些厚积薄发的对国际商演市场的领悟和熟谙,遇到了《云南映象》这一国内近年来少有的优秀原创作品时,一次有可能在国际演出市场上亮出中国品牌的合作契合点终于出现了。
基于对《香格里拉》产品的信心,派格采取了与美国合作方“共同投入、收益分账”的形式,此次舞美重新制作等需要前期投入的140万美元,即是由派格和美国合作方各投入一半。由于中方掌握着《香格里拉》的版权,因此资金投入上的对等背后的意义实际上是双方平等的合作关系。
“目前,双方采取的是就单一项目合作的方式”,谈及与美方的合作关系,孙健君说:“今后我们更倾向于采取成立一个合资公司的方式,全力来打造和经营《香格里拉》这个品牌性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如果《香格里拉》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商业巡演的考验,那么也不排除这个公司有运作上市的可能性。”这个目前看起来还有些高远的理想早已被国际上很多知名的演出品牌实践过,比如《大河之舞》、《猫》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这些文化产品完全有资格成为品牌推广上的经典案例,从而在它们的娱乐属性外再打上深深的经济印记,成为丝毫不下于各种物质产品的名利双收的文化精品。
当然,目前刚刚把一只脚踏入国际演出市场的《香格里拉》距离这个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而怎样让国际演出市场认可这一中国品牌,才是目前孙健君和派格孜孜以求的目标。“基于对国际商演市场的把握,我们有一个品牌推广上五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就是让国外一流的大公司对这个作品感兴趣;第二步是走出国门进行市场检验;第三步是完全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来重新打造,进行正式的商业运作;第四步是要有一定盈利的基础上组建项目公司;第五步是完成上市。目前,《香格里拉》的项目只进行到第二步,还有相当的工作需要完成。”
“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认定的,那就是在商品属性上,文化产品和其他产品是一样的,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主要的利润来源。而且由中国内容打造而成的原创精品在国际上也一定是有发展空间的。”屡次强调此次演出的完全商业属性的孙健君这样说。
其实,即使《香格里拉》已经成功地叩开了国际商演市场的大门,但是这条路能走多远谁也无法确定。事实上,这是一条没有前人开拓过的道路,但是正如当初海尔历尽艰辛也要在美国当地设厂、打出自己的品牌一样,派格带领着《香格里拉》走这样的高端路线并不是寻求无谓的象征意义,而是真正对中国的文化产品、对国际商演市场有了解后的信心之选。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一个精于商业运作的公司而言,没有自身成熟的商业模式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对于派格,《香格里拉》项目更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孵化器模式,即运用对国际高端演出市场上渠道的掌握,运作高端的中国文化产品,打造中国文化品牌。而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走出去”而言,如果这样的模式可以开始复制,那么则是在开拓一条全新的文化贸易之路,其意义不在当下。 作者:曲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