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王霙扮演毛泽东形神兼备 |
导演熊源伟侃侃而谈 |
三主创亲密合影 |
| |
| | | 视频:大山王霙熊源伟聊话剧《红星照耀中国》
新浪娱乐讯 6月13日下午4:30—5:15,加拿大相声演员大山、导演熊源伟、演员王霙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网友聊话剧《红星照耀中国》。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五周年与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上海文广演艺中心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经典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搬上了话剧舞台,国际友人大山在剧中饰演斯诺一角。目前,该剧在正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紧锣密鼓地排练,将于6月23日—7月1日在美琪大戏院演出8场。
以下是聊天实录
主持人: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即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的《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三位主创人员。大山、王霙和导演熊源伟老师。三位好,先和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大山:大家好。
王霙:大家好。
大山:非常高兴可以在这里和大家直接交流。
延安行体验精神感触良多
主持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五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三位在创作这部话剧之前都参加了今年的延安行活动是吗?能先和我们的网友说说这次延安行的感受吗?
熊源伟:我20多年前去过延安,这次去觉得延安的变化很大,我们参观了一些点、接触了一些人,延安又有一些没有变化的东西。我觉得我们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山永远站在司机旁边最前面的座位,当时我是第一次见到大山,大山坐在那里在接受斯诺进入延安后,一路对地况、地貌的感受,这点我觉得很有心。王霙去过很多次。
王霙:92、93年去过。
熊源伟:这次也是在寻找新的感觉,我觉得这次延安行还是对我们有帮助的。
主持人:延安的精神三位是不是有一定的体会?
熊源伟:应该说我对延安还是比较熟悉的,我在井冈山待过一段时间,红军也是从井冈山到延安,一路都走过,当然要我说我不能一下子说出来,但是精神是可以感受的,我们的戏中也体现了这种精神,就是一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由失败,一开始应该说是失败,但是应该说变成了一次新的进军。到到这伙年轻人到了陕北,他们对信仰的真诚度就非常高,这就是这部戏今天要写的而且要打动年轻人的东西。
主持人:让年轻人感受革命期间的艰苦精神。
熊源伟:对,我们进行过一次联排,那些观众看了之后说着说着掉泪了,因为感觉在今天的社会很多人的心里缺少信仰,而我们的戏是在谈信仰,又不是说大道理。
大山:对,刚才主持人说的也没有错,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延安精神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戏主要表现的不是这个,而是崇高追求正义、追求进步,而且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这种追求是不会动摇的,我们更多是积极向上的、建设完美世界的精神,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
王霙:对。
熊源伟:王霙演毛泽东,毛泽东也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念、信心,我们很希望这个戏演出的时候,可以和年轻人沟通,而且我们相信,这个戏只要你进了剧场、看下去了,我们戏没有口号,没有说大空话的东西,我们真诚的在表达一群人对信仰的态度,我想这应该会感动今天的年轻人。
王霙:还有一种精神。
熊源伟:对,通过大山演的斯诺,他的看法。
大山认真钻研斯诺形象
大山:对,这确实是今天下午第一次演出给我们的话剧中心的领导看,虽然是很粗糙的,我们的话剧中心领导吕梁说一些话,说着说着说不出来哭了,他应该对这个剧本是很熟悉的,我们排练也来过,但是他哭了,所以看到他的眼泪我的信心猛增。
熊源伟:大山真的付出了很多。
王霙:他的台词特别大。
熊源伟:对,别人都是一段一段,王霙也只是一场戏,而大山是九场戏,很辛苦。
大山:对,我觉得别人其是把当成相声演员,演让人掉泪的戏可能和以前有反差,但是在舞台上表演一些真正的人情的东西,无论是让你哭还是让你笑都是发自内心的。
熊源伟:大家研究了很多斯诺的资料,他研究了很多的资料,中文的、外语的,比我的还多,我因为外语并不是很好所以看得也不是很多。
大山:《红星照耀下的中国》有中文版的,思诺一生写了很多的作品有一些没有翻成中文,他去世之后他夫人整理了一些东西,把一些代表性的文章发表出来,我也都看了。过去没有去过延安,我这个人其实特别喜欢旅行,我觉得你去一个地方之前,会有一个轮廓的概念,比如你巴黎之前,有一个对巴黎的印象,但是真正到了之后去看的时候会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你印象会深刻很多。过去对延安也不是不了解,对延安的历史和精神、对陕北的风土人情也不是不了解,但是这次去了还是受益匪浅,我觉得演戏之前做这些案头工作还是很值得的。塑造斯诺这样的人物,一个是要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任务,还要了解话剧生活中的表现,我觉得这样就更完美一些。
主持人:大山看了这么多思诺的书以及这次的延安行,是否可以对我们说一下思诺这个人的性格如何?
斯诺体现了一种国际主义精神
大山:我觉得斯诺也体现了一种国际主义精神,如果我们说延安精神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一部分,通过斯诺的眼光、斯诺亲眼目睹的一种精神,我觉得他表现得更多是延安精神的一种国际性,就是追求理想、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斯诺的书很特别的一点是他去延安采访红色中国的领袖和一些普通农民,一个是他没有把这些人当成和自己有差距的人,那里的人也没有把他做外人,他书中写“我们都是人,这些人都追求进步,也是我们现在全世界共同考虑的问题,帝国主义也好、法西斯主义也好,都是我们共同面临问题,中国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也是参考,”是国际化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外面看你们的事情,虽然不干涉,但他亲眼目睹也是和大家一起看这个事情的。
大山也是很热爱中国 适合演斯诺
主持人:导演在什么方面觉得大山非常适合斯诺的角色?
熊源伟:首先大山是外国友人,现在加拿大有两个出名的人一个是白求恩、一个是大山。大山作为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在这点上和思诺很像。思诺刚开始是到中国只想待六个星期,我们戏中有这个表现,最后待了13年,最后他临终的时候和马德海说我热爱中国,我们那个演员今天说得特别好,他为什么说得那么冲动?他说一个外国人说热爱中国,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说好。
大山:对,我看资料中有一个细节,这句话是怎么说的?他自己写日记的时候写下来的,后来夫人才发现的。所以他说这个的时候不是和别人说,是对自己说,他说热爱中国,我去世之后要有一半的骨灰留在中国,不要离开中国,这个是自己的真心话。
熊源伟:对,大山也是很热爱中国,这里面有共通的地方。另外大山在语言上,他学过相声,在艺术上总是相通的,刚开始有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我们需要调整,比如大山因为说相声他的北京味很浓,但是演话剧就要把北京话变成普通话,大家知道普通话不是北京话,而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这个大山要调整,但是对语言的处理和把握、对节奏的把握是相通的,一开始排练的时候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慢慢的,他知道了话剧是要这样演的,慢慢他就“就范”了,就变成了把相声上的学习经验转化为对话剧的处理,我觉得很好。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