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女人舞台造型设计图
一个女人或疯掉的历史》是刊登在《戏剧文学》上的一部小剧场戏剧,作者赵明环以女作家的视角和女人的语境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情感故事,女人带有悲剧色彩的一面刚好把女人伟大的一面和令人尊敬的一面衬托出来。2006年吉林艺术学院演出版改名为《镜子·女人》。
2006年初,吉林艺术学院冯伯阳院长在听取了该剧导演筱名的创作构思后,当即做
出决定,由设计学院排演此剧并代表吉林艺术学院参加第6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节。同时,冯伯阳院长对该剧的艺术风格及视觉呈现方式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2006年6月,该剧录像带送审稿送达北京,经大学生戏剧节组委会评审,决定该剧作为本届大学生戏剧节的优秀剧目进入北京人艺小剧场演出。本届大学生戏剧节共有来自全国76所院校的32台剧目参演,各院校都将此次活动视为扩大自身影响和提升自身知名度的良机。因此,剧组下决心要将该剧拍成精品。该剧由筱名和陈晓峰担任导演,胡连华为台词指导,于雪、邓丽丽为动作指导,任红军和胡广泉担任作曲和大提琴演奏。在整个排练过程中,剧组的全体演职人员从现代主义舞台时空观出发,为自己心中“纯粹的艺术”不懈地努力着。
在排练过程中,一些专家学者对该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于天文、马学谦和吉林省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关音光多次对剧本以及排练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刘斯民、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刘毓玲、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教授郭卜澜、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尹爱群、戏剧理论家张兰阁、张晓峰、《戏剧文学》主编郭翠君等专家学者都对该剧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8月8日,《镜子·女人》剧组一行16人由设计学院党总支副总书记吴丹带队赶赴北京,参加第6届大学生戏剧节演出。
8月15、16日《镜子·女人》在北京人艺小剧场公演。演出期间,吉林艺术学院院长冯伯阳、副院长马学谦、院长助理孙佳宾、教务处处长刘振华、科研处处长刘国伟、设计学院副院长徐欣专程赶到北京参加相关活动,并与前来观看演出的部分领导和戏剧专家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冯伯阳院长认为:“大学生戏剧节的举办,对推动整个戏剧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校校园是戏剧艺术生长的一片沃土。吉林艺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艺术院校,《镜子·女人》的成功演出,是学院各专业学生合作的结果”,冯伯阳院长希望高校学生都能有机会接受相关的戏剧教育,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参加大学生戏剧节。专家们对《镜子·女人》的成功演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中央电视台及CCTV.com、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京日报等30余家媒体和网站对该剧的演出及时做出了相关的报道。新浪网为该剧建立了专门的网页,刊登了著名评论家李洁非、戏剧学博士潘薇等人的评论文章并配发了数十幅剧照。猫扑网站对剧组全体演职人员进行了专访。
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董伟说:“我觉得这个戏很成功,我想这就与咱们学院这种综合的艺术氛围是分不开的,希望按照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先锋戏剧代表人物、著名戏剧导演孟京辉说:“形式感挺不错的,我觉得整个调度、安排非常好,舞台上的那些男人无论从内心到外部实际上都是对女人的注释,而且关系处理的也挺好”。最后,孟京辉寻问这个戏是否还有在别的地方演的打算。
著名戏剧理论家、戏剧翻译家叶廷芳说:“舞台感觉很不错,有它的特点,很有原创性,总的来说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著名戏剧理论家童道明说:“我戏看的非常多了,但这种表现形式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是一个独角戏,但是有六个人体雕塑,这样搞是特别有意义的,创意非常不简单。整个戏无论从编剧的角度还是导演的角度都特别有层次,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很感谢你们把这个戏带到北京来”。
《剧本》主编温大勇说:“整体感觉很不错,有点儿没想到。虽然吉林艺术学院是一所艺术院校,但是我听说你们这台戏的演职人员不全是戏剧表演专业,难得能有这样一台很完整的呈现,无论是它的舞台设计或表演。我觉得在大学生戏剧节里,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剧目。女演员也很不错,她是学什么的?因为我想,她控制自己的这种能力很强,把内心激荡的那些东西表达出来,然后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始至终是一个人在表演,很难得。整体来说,我觉得这台演出是应该非常值得祝贺的”。
《中国戏剧》主编姜志涛说:“感觉很好,整体水平很高,尤其是舞台的画面很独特,形式感很强”。
《中国戏剧》副主编黎季德说:“就我所看到的东北三省的这些小段戏里面,我觉得是最好的一部。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标准的小剧场戏,非常标准。舞美很好,表演也很好。大学生戏剧节每届都看,这个剧目应该是最好的之一”。
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张先说:“舞台呈现比想象的要好,没想到也与剧本一样是一个很新鲜的风格。这一组男人造型我觉得很出色,没有想到吉林艺术学院能够做成这样,因为可以说这个想法和立意及作品的内容是很独特的,与北京现在所演的这些小剧场戏剧相比也不逊色,祝贺演出成功”。
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谦武说:“这部戏无论是编剧、表演、导演都具备相当专业的水准,跟我们整个北京的小剧场演出都是毫不逊色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看到的这部戏的特殊意义就是它的试验性、探索性,可能让北京的观众和戏剧界重新感受对艺术,特别是精神层面的重温,甚至是一种再现,对大家是一种鼓舞”。
《新剧本》常务副主编王爵说:“我觉得这个戏最吸引我的是舞美,色彩的感觉非常好,有一种很震撼的感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说:“我觉得是具有专业水平的一台戏,远远超过了我们对大学生戏剧表演的期待,女演员的表演也非常漂亮。通过这部戏让我们能够得到很多东西,能够思考很多东西,我觉得是非常不错的。你们可以考虑商演。
电影《芳香之旅》的导演章家瑞说:“我觉得不要说大学生了,就是专业的演员来表达这种灵魂的独白的话也是有难度的,而且是非专业的学生,难能可贵。舞台的红、黑、白的构成几乎是抽象的表达,我觉得难度确实很大,但看完后感觉蛮好的”。
第6届大学生戏剧节于2006年8月31日落下帷幕,《镜子·女人》荣获“优秀剧目展演奖”。的确,戏剧是当下中国仅有的少数仍未被放弃的、探索精神的艺术之一,作为非实用艺术它完全可能在校园里生根、开花、结果。《镜子·女人》是视觉艺术和舞台艺术有机结合的尝试,是站在戏剧以外去思考戏剧的一次探索,正像李洁非先生所说的那样:“对于在今天这个消费文化占据统治地位的市场化了的时代,仍然诞生《镜子·女人》这样具有强烈先锋意味的戏剧作品,我丝毫不感到惊奇,相反,这正符合我们对戏剧这门艺术原有的期待”。文/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