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戏剧 > 话剧《我们走在大路上》专题 >正文

黄纪苏王焕青杜禹新浪聊《我们走在大路上》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15:29 新浪娱乐
黄纪苏王焕青杜禹新浪聊《我们走在大路上》

黄纪苏王焕青杜禹新浪聊《我们走在大路上》 黄纪苏王焕青杜禹新浪聊《我们走在大路上》 黄纪苏王焕青杜禹新浪聊《我们走在大路上》
黄纪苏王焕青杜禹新浪聊《我们走在大路上》
杜禹(左)、王焕青(中)、黄纪苏 编剧黄纪苏谈剧本 导演王焕青仔细倾听
黄纪苏王焕青杜禹新浪聊《我们走在大路上》

黄纪苏王焕青杜禹新浪聊《我们走在大路上》 黄纪苏王焕青杜禹新浪聊《我们走在大路上》 黄纪苏王焕青杜禹新浪聊《我们走在大路上》
黄纪苏王焕青杜禹新浪聊《我们走在大路上》
总制片人杜禹 杜禹王焕青交流 导演王焕青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视频:话剧《我们走在大路上》主创做客新浪 1 2 3 4

  新浪娱乐讯 11月14日13时,编剧黄纪苏、导演王焕青及及总制片人杜禹做客新浪聊天室与网友聊下多媒体网络剧(舞台版)《我们走在大路上》。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就现在北京朝阳文化馆上演的一幕话剧《我们走在大路上》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我们现在到场的来嘉宾有这部话剧的编剧黄纪苏和导演王焕青,还有制片人杜禹三位先生。

    现在网友提问也很多,我们这样,先让三位嘉宾开始,黄纪苏、王焕青、杜禹,每个人先简短介绍一下自己。

  黄纪苏:大家好,我叫黄纪苏,这是部剧的编剧,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从事的一本杂志叫《中国社会科学》。这部戏主要是对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一个反思,简单先说这一点。

  王焕青:大家好,我叫王焕青,是北京服装学院的教员、画家,是这部戏的导演。

  杜禹:我叫杜禹,我是漫悟网的制片人,也是多媒体网络剧《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总制片人。

  主持人:我现在就开始直接提一些问题,因为这部话剧《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北京已经演了好多天了,而且反响很大,很多观众包括关心这部剧的网友都向咱们的编剧和导演,包括制片人提了若干的问题。今天聊天时间是45分钟,时间有限,我把这些问题归纳为几大类,分别向他们三位提出来。

  先有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是问黄纪苏先生,目前党中央提出来建立和谐社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你的这部剧的结尾出现了“我们一起走”的这样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有很多人为此潸然泪下,能否说一下你是否已经预期到了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党的政策的提出,你来这样设计这个剧的结尾?

  黄纪苏王焕青联手打造 3年前开始创作

  黄纪苏:这部剧是从2003年开始写的,大概写了有两年多的时间。我想写这出剧,是要对这30年中国所走过的道路进行一些反思。我个人的理解,中国在这几十年,从新中国开始大概前30年,后来改革开放又是30年。属于套用黑格尔的正题、反题、合题,中国应该是在第三个阶段,就是合题上。我们总结前两个时期,正反两方面的利弊得失,在第三个阶段上走出一条中华民族更健康的、更和谐的、更平稳的这么一个道路。

  写的时候那会儿没太听说这么一个东西,但是我想大家作为中华民族的这些成员,大家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希望我们是在一条船上,大家同舟共济,能够把下一段的里程走得更好。

  网友:导演王焕青,因为现在这部剧出来以后,应该说褒贬不一,提出一些批评的意见让你回答。经常看话剧的观众认为这部剧就是诗朗诵,就是不停地在那儿走,然后加上诗朗诵。关于这样的一种批评的声音,有别于传统话剧,或者是有情节的批评声音,你是怎么回应的?

  王焕青:我理解这不是批评,这是赞许。我觉得大家是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人的一个习惯性的思维就是当他看到与众不同东西的时候,都有点束手无策,说它是个诗朗诵,我觉得说得非常准确。因为在我眼里面,纪苏的这个剧本我认为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颂诗,尤其是侧重改革开放到今天这30年来的一部颂诗,实际上我们就想把它做成一个颂诗体的一部作品。至于它是不是话剧,可能从开始的时候,纪苏在写剧本的时候没有想到是写剧本。

  我因为参与了这个工作,也花了一些心血,我自己如果给它下一个定义,我自己都不知道它应该叫什么,但是我觉得这部颂诗非常贴切地有力量的也非常恰当的一个表达形式。

  《我们走在大路上》体现互动概念

   网友:目前这部戏已经演了有大概十来场了,你投资这部剧,介质到现在挣钱了没有?

  杜禹:因为当时我看到这个剧本以后,第一个给我的感觉是纪苏写完这个剧本,王焕青给我看剧本的时候,我第一个为之里边的内容,以及这些人操作的剧本,有社会责任感我被打动了。所以,我们董事会决定投入这部剧。这部剧实际上我们冠以名字叫“多媒体网络剧”。刚才网友谈到挣钱与没挣钱的问题,现在剧场演出实际上是网络剧的一个舞台版本,或者叫舞台本。它主要是要磨合演员,将来要创造网络剧的一个前期的热身。所以,我们也没有考虑到要挣多少钱。但是它的社会反响以及在媒体的关注、老百姓的关注上,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预期效果。我觉得挣钱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就是既得利益,或者就是眼前利益。一个是中期利益,或者一个长远利益。其实这部戏将来我们要真正做成多媒体网络剧的时候,在网络里进行传播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才考虑挣钱的问题,或者是挣钱挣多少的问题,现在只是考虑到社会影响,以及我们在前期预热多媒体网络剧的过程。

  网友:黄纪苏,有一些批评者认为你这部剧对改革开放颇有微词,有一些批评性的语言,你个人认为这样对你下的结论,你觉得对不对?

  黄纪苏:这是一个比较片面的东西,因为其实我们反思改革开放,不是要攻击改革开放,不是否定改革开放。因为大家看这个东西的时候,都应该有很深的印象。我们改革开放的起点,在起点上我们有非常宏大的颂诗,比如解放的。甚至说到改革开放以后,有一些新树立的社会原则,我们在第三幕的结尾,也对它有理性的理解,非常肯定。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是把它放在1840年以来这160年,中华民族在这160年来的历史任务,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考虑改革开放时代。这样我们对它们都有我们的理解,我们可能有批评的时候,有赞扬的时候。当我们批评的时候,我们是包含着肯定;当我们赞扬的时候,里面也有阴影。

  这出剧实际上也表现了一个过来人我们对整个这一段历史过程的思考,我们的确有一些矛盾的东西,有一些感叹的东西。这些东西我觉得都是真实的,你要说批评,我们当然是要批评,但是现在大家都在反思,所谓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它实际上也是针对的前一段的那些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路线。我想它都是包含了批评的。

  当然我们的批评是为了建设,是希望这种改革开放能给最大多数人带来利益,能为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崛起,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契机。

  网友:在这部话剧演到一半多一点的时候,开了一次讨论会,有一些学者还有一些观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学者说,看了这部戏,他认为这就是20、30个出租车司机聊天的一个集合,戏剧是很不成功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黄纪苏:刚才焕青说批评其实应该是一种表扬,我在某种程度上也认为这是一种表扬。其实我们有很多智慧就是在民间的,就是在很地层、很草根的。因为我们跟出租车司机,跟其他非常基层的群众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了他们是有大智慧的。他们能以真正大俗大雅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我也许这个东西还达不到这20个出租车司机。

  我想说艺术家、思想者(blog)、知识分子,他们的确有时有一种过于精英主义,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真的有的时候从知识上、见识上还往往低人一等。这种情况下我倒觉得我们应该向包括出租车司机在内的广大普通群众好好学习。我也希望跟这些知识分子、这些精英一道共勉。

   网友:王焕青导演,这个剧演出之后还有一些批评的声音,比如认为这部戏是你们在装神弄鬼。

  主持人:我不知道王焕青导演跟这21个演员,很多演员都是中戏很有经验的演员,应该说借你的口,你了解的情况,这些演员特别是年轻演员对黄纪苏这么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戏,他们大概是怎么看的?

  王焕青:我还想接着你第一个问题说,如果是一个认真的观众,他可能留意到纪苏的剧本当中,在颂诗当中有那么几句,我们走过孔子的思想,走过杜甫的诗篇。我们想说的是,一个非常悲悯的充满大爱的诗篇,他在整体的两个半小时过程当中,其实一直延续一种气息,这种气息在我理解,包括我跟演员在一起沟通的时候,尽量是大家能够共同有一种共识,实际上就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中,实际上一直有一种不灭的气息,它一定是端正、端庄的和浩然正气有关联的。我在读纪苏的剧本当中,整体当中我觉得他完全是笼罩在这样的气息当中。中间会有一些东西对我们30年过程当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和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做了批判,但是我觉得这种批判,就像我们之前聊到的一个话题,我自己把它理解成是带有一点点耻辱柱的意思。就是把它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文化现象、一些知识分子的言论和他们的学说被在这儿实际上用一种稍微幽默,实际上是温婉讽刺的手法把它们表达出来了。这个事情其实是很激怒现在一些走红的文人,包括有人在研讨会上说我们在装神弄鬼,其实当时我想到了鲁迅的杂文在那个时期的上海,在旧上海当中遭遇到旧文人的围攻和他们的看法,他们认为鲁迅的杂文一不是文化,二不是艺术,三不是学术,实际上就是一个老头(blog)在那儿装神弄鬼地骂人。但实际上我又想说《阿Q正传》从它诞生那天起,从报纸上零零散散发表那天起,其实很多文人就开始给自己对号入座,鲁迅可能把他们自己某一个人搁到这个小说当中去了。

  这个剧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文化风景,当一些人对自己的说和他们的谈、他们的文章和他们的作品没有承担感的时候,当他们看到一种批评的时候,他们非常小架子气地跳出来,然后跟自己对号入座,然后把自己给自己激怒了。甚至我不认为是这个戏激怒了什么人,这个戏就是比较客观地带有点讽刺的把他们的言行搁到这里了。

  所以,演员在这个戏当中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就是什么呢?就是作为一种非常有光芒的一种介质,把诗篇的光泽呈现出来,把该批判的部分非常鲜活、生动地表现出来。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这个戏做得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我们走在大路上》没有任何政治风险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网友:杜禹制作人,当你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你决定投资甚至把这部戏做延伸成动漫的网络剧,你认为没有政治风险吗?

  杜禹:看完剧本首先给我第一个感觉,这个剧本整个给我感觉是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个人才能写出这种剧本。所以,关于政治风险,我觉得没有任何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何在?最后我们的结尾,大家看得非常清清楚楚,大家携起手来,包括我们现在国家提倡的以人为本,走向和谐社会。而且我们对于30年的梳理,叫一个总结也好,我们都是恰如其份的,而且提出它在前进当中的一些问题,这应该展示一下,用很幽默、讽刺地再现出来,不会让后人再重蹈覆辙。我们看了以后,觉得这没有任何的政治风险。它只能对社会有积极的一面,没有消极的一面。

  再就是现在我们敢于批评自己,这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表现。假定中华民族到现在为止还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矛盾,这个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也就是说民族现在的自信、自强,是中华民族强大的一种表现。所以,没有什么风险问题。

  网友:黄纪苏老师,我很尊重你,我知道你以前写过《爱情蚂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这样非常有名的话剧,接着是《格瓦拉》,另外还有《我们走在大路上》。黄老师,《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爱情蚂蚁》、《切·格瓦拉》与《我们走在大路上》是不是一个风格的话剧?

  黄纪苏:《爱情蚂蚁》是我翻译的一个东西,导演给换了一个名字。那肯定是跟我在思想内容上、观点上,跟后来的几出戏是非常不一样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它在基本思想走向上,和《切·格瓦拉》、《我们走在大路上》是非常一致的。比较不一样的是,几部戏思想内容上是各有侧重的。像《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说的是意大利一个事,毕竟是在那么一个叙事框架里,只是谈司法制度。另外我们在戏里也谈到了左翼作家与整个资本主义文化的东西。《切·格瓦拉》也是在那么一个叙事框架里,说的是拉丁美洲的一个英雄,当然当时主要是围绕着贫富问题在谈,也是在价值观念这个层面上谈的,谈的比较集中,比较极致。

  这部戏实际上谈的是我们这个民族近30年的历史,当然也说到它的前身,那就是新中国的历史,或有前身的前身,1840年以来这160年中国的历史,是正面回顾这么一个东西。所以,在思想内容上有很一致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侧重。在表达方式上,《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的故事、情节、人物这些更接近写实主义的风格,当然我们也不好给它完全定义为写实主义的戏剧。至于《切·格瓦拉》、《我们走在大路上》是诗剧的风格、诗剧的方式更强一些。

   导演就像是工地的工头 让每人都能发挥出各自光彩

  网友:王焕青导演,因为有观众说当时《切·格瓦拉》这部剧,黄纪苏上一部全部由女演员演的《切·格瓦拉》这部剧,其中一个女演员是被一个很有名的导演选中了,你认为这一版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你作为导演,您认为这21个演员当中,谁会因为这部戏来走红?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200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