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的城市》震撼观众心 AB版本各具特色(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14:22  新浪娱乐

《失明的城市》震撼观众心AB版本各具特色(图) 《失明的城市》震撼观众心AB版本各具特色(图)
房子斌聊兴浓 贾宏声称十年已逝自己仍无变化

《失明的城市》震撼观众心AB版本各具特色(图) 《失明的城市》震撼观众心AB版本各具特色(图) 《失明的城市》震撼观众心AB版本各具特色(图)
贾宏声承认自己激情有余细腻不足 主创三人 著名导演王晓鹰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失明的城市》 演员震撼观众心

  王晓鹰:是,是。而且有很多人给我们这样的反馈都是用的“震撼”这两个字,用了非常强烈的震撼的两个词。也有人说甚至震撼到难以接受,它把我们平时温情的面纱,平时小资的面纱,这么无情地撕扯下来,让你看到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变成这个样子,其实对观众是一种挑战,对观众其实蛮严酷的,有些观众心里面有一种几乎难以承受的感觉,其实恰恰是这个戏要给观众的效果,恰恰是这个戏要给观众,我们平时不在一个极端的情况下不会想的,但是那个东西存在,那个东西真的存在的。我们尊敬的话剧院的院落赵老师,都说看了这个戏的彩排会一夜睡不着,会去想如果我在那样的情境里边我会怎么样,我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吗?这种东西回过头来几乎要反思反思人应该怎么做,这个戏的震撼,这个戏的残酷,这个戏最大的思想的力量可能对于观众来说是在这里。

  主持人:这里有这么多网友朋友都非常期待。但是我想对于去演出的演员来说,真是每一场都在经历这样的一次心灵上的拷问和折磨。房子斌老师又沉默了好多。

  房子斌:没有,没有。

  主持人:到《荒原与人》的时候还沉浸在《失明的城市》当中。

  房子斌:《荒原与人》可能是一个像诗一样的戏。

  主持人:它还有很多舞蹈。

  房子斌:对,一个是舞蹈,还有很多像台词都是每个人的内心独白。

  王晓鹰:诗情化的表达,这完全不同。

  主持人:这太现实了。

  房子斌:虽然那个戏也有人格分裂,但是没有这个系这么极致,我们那个戏,因为给大家做了一个短片,发到博客的时候,用了一个词“人格魔力”,我觉得已经到了一种很极致的状态。就像刚刚晓鹰导演说的,我突然觉得其实好多网友包括北大的学生看完这个戏觉得特别震撼,其实我倒真的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一个观点,希望大家有时看完这个戏之后能默默从剧场走开,回家的路上想到导演说的,包括我们院长都在说,看到那个戏之后想到他应该怎么做人。这种震撼不是好多外部的东西,而是能够打到每个人心里边,回想一下自己好多做事的方式,或者是做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是默默的,理想状态就是从剧场默默地走开,回味这个戏只是一方面,最主要应该是去体味一下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现在自己应该怎么继续走下去。我真的觉得我们每天演出完了之后大汗淋漓,然后大家都说“再见”,回家的路上自己开着车就觉得,并没有想到每一场演出之后我们能够有一种精神的愉悦,而是想到我们下一步还会面临什么样的事情,对我们是考验,还是我们应该怎么再去对待周围的一些人跟事,真是这样,每天我回家就是这样。

  主持人:对你来说演《荒原与人》和演《失明的城市》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就演员的这种情绪的调动,我猜想您演《失明的城市》可能更过瘾一些。

  房子斌:对,过瘾,主要是在于我特别放松。因为《荒原与人》,从我上场的第一场戏我认为就是较劲,用那种较劲的感觉在演出。而这个戏我觉得特别轻松,特别感谢晓鹰导演,我一开场就是一个特别轻松的人,虽然眼睛瞎了很着急,但是对于我自己的感觉表演来讲,我心里没有那么大的负担。因为我演尼莫那个人,我自己觉得是一个很真实的人,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的人,所以对于我来说,这次创作我特别放松,好多东西都可以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

  主持人:在舞台上的位置、表现可能也没有太多拘束。网上网友说已经看过话剧,可能是在北大百年讲堂看的,也有一些问题。

  网友:我昨天就见到了贾宏声和其他主创,感慨颇多,我是一直关注贾宏声的黑猫,我看到这部话剧,觉得贾宏声还是和在昨天里是一个样子,在看上去千变万化的十年里,你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贾宏声:应该是没有。

  主持人:所以在话剧上也有一些朋友在看了表演中说,他是有一种不同于一般演员的气质,以及对内心情感的一种强化,让人惊艳。但是我们感觉表演激情有余而细腻不足,有时过渡显得比较直白。这是观众的想法。

  贾宏声:这是事实。

  主持人:接下来会有一段时间的整顿、调整一下,到6月6号的时候将会跟观众见面。

  王晓鹰:其实这一段时间演出也一直在跟贾宏声做交流,也跟其他演员做交流,我们希望贾宏声能够在一场一场的演出当中能够越来越好、越来越精,进入更好的境界。包括大家刚才讲到,我刚才也说,他有时可能不需要燃烧得那么强烈,因为艺术效果是最后对比当中达成的,人物整个线索和最后达到最强烈的效果。我们想贾宏声会越来越准确地找到这些人物的差别,然后跟所有的演员在一起会融合得更好,戏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失明的城市》AB版本各具特色

  主持人:之前和媒体见面的时候,AB版的主演都是演了上半场和下半场,吴晓东是看上去非常温文尔雅的演员,贾宏声看起来会更感性。很多媒体朋友回来说那种碰撞非常有意思,而且给他们感觉蛮多了,观众希望分享两位演员不同的演绎。

  王晓鹰:可以选择看两场,因为这两位演员都会交替地演。吴晓东因为那天媒体们去看,让吴晓东演的是前面还没有完全瞎的时候的戏,或者是还没有进入很疯狂,所以吴晓东显得人物那个时候更冷静一些。吴晓东到后来去演一些崩溃的状态、很感性的状态的时候,其实也蛮有感染力的,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这两位演员都能够很出色地把这个角色演好。而且还很有意思的是,很有不同。所以,喜欢这个戏的朋友们还真值得两个都看一看(笑)。

  网友:在话剧的舞台上,在那个环境当中,人物就会比小说里面挣扎得更加痛,争斗得也会更狠,看的时候好像觉得贴近我们的世界,就是现实,特别喜欢这个话剧。

  王晓鹰:这个网友说得特别好。

  主持人:希望到时网友能够在观看话剧之后留下自己的感受。

    我看到网上有一些来自外地的网友朋友。一位手机用户一直在问,这出话剧能不能走出北京,他是吉林人,他们那里很少有话剧演出。也希望有更多地方的朋友能够看到。

  王晓鹰:其实我们国家话剧院的戏每年都会找一些机会到北京之外的地方去演出,我们是中国国家话剧院,整个国家其实都应该是我们演出的场所。从概念上讲是这样。但是我们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机会。这次这个戏我们可能还会到外地去演,目前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但是我估计往南边去的可能性比去吉林的可能性大一些。

  主持人:对,还有上海的网友。

  王晓鹰:我们去上海演的可能性很大,我们现在也在联系去上海的演出,而且今年9月份又有国家话剧院在上海的演出周,这个戏在上海演的可能性是有的。上海的观众比吉林的观众看的可能性大一些。

  主持人:毕竟要一步一步来。因为今年是话剧百年,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的话剧演出市场是如火如荼,有非常多经典海内外的剧目都来演出。可以说今年的话剧市场呈现了一个挺好的局面。

  王晓鹰:应该说话剧演出呈现了一个挺好的局面。

  主持人:并不是市场?(笑)

  王晓鹰:对。话剧演出的剧目很多,观众也很多,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观众或者是同行都来看戏。但是是不是一定市场好,就不一定。演出有观众和有市场还不完全一样。但至少利用话剧百年这样一个非常难得的契机,让大家注意到或者是过去不太注意的那些朋友们发现在他们生活中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物,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现象,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享受的好去处,就是到剧场去看话剧,这个对于话剧来说是一件幸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的戏演出,能够有这么多媒体对话剧关注,让以前很多不了解话剧或者是没有走进过剧场的这些朋友们,知道了话剧,希望这个事情不是昙花一现,希望这个事情真的能够有一个比较长远的影响。其实话剧是需要观众的,话剧如果没有观众到剧场里面来看,话剧本身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限制,观众也就很难越来越多地去饱眼福。

  主持人:所以这一次《失明的城市》首先走进了北大校园,也是作为精品戏进校园的活动。让更多大学生未来的戏剧基础能够先感受话剧的魅力。

  王晓鹰:对。

  主持人:比如“相约北京”也请了很多港台两地的导演,带着他们的剧作过来,我很想知道,因为之前“盲流感”率先和大家在香港见面,您感觉两地的观众对话剧的理解、鉴赏力热情是存在差距的吗?

  王晓鹰:是这样的,香港的话剧观众年龄比北京的话剧观众的年龄要稍微大一点。其实在欧洲,包括在美国看话剧的人的年龄差不多应该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年轻白领阶层,也就是25岁、30多岁、40岁上下,咱们北京的话剧观众年龄稍微年轻一点,这跟差不多十年前我们在大学里边培养一点一点的观众群现在开始有关系了。在香港话剧的观众比较成熟,他们看戏对于戏的理解,对于戏的感受力,特别是因为香港观众看戏的机会太多了,看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戏到那儿演的机会多,所以鉴赏力也比较高,他们对于戏里边的文化层次的思考,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先于创作者。所以,会开各种各样的研讨会。他们甚至于很多很多的观众是先买了小说,因为知道这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改的,很多观众都是先买了小说看,看完了再看戏,然后开研讨会的时候,带着小说里的问题和戏里的问题和我们讨论。

  主持人:研讨会是观众参与的。

  王晓鹰:对,在香港演了9场,上座率是香港话剧团几年来上座率最高的戏,以至于成为去年在香港最受欢迎的十大剧目第一位的,这个戏在香港的反应很强。

  主持人:房子斌老师最近是活跃在话剧和电视剧的舞台,有很多您的电视剧作品,王晓鹰一召唤又回到话剧的舞台。很多人热爱话剧的舞台,但是由于迫于生计去拍电视剧。

  王晓鹰:其实也不能说迫于生计,就是做电视剧的创作和对于话剧的创作,对于演员来说都是艺术实现的不同途径。一个演员如果是能够在电视剧上获得很大的成功,同时又有那样的能力、那样的机会在话剧舞台上做更多的展现,其实也演员来说是一个蛮幸运的事,因为并不见得每一个影视演员能够有那样的能力到舞台上演戏。你要问房斌,房斌一定觉得在舞台上演话剧淋漓酣畅的感觉,跟演电视剧是不同的。

  房子斌喜欢话剧排练过程

  主持人:演了一场话剧都是大汗淋漓。

  房子斌:对,其实我最喜欢的就是排练的过程,排练的过程比演出的过程,对于我来讲更喜欢。拍影视,说白了,我是爱说大白话的人,我现在拍影视,第一真的可以说是从经济上来讲,要比做话剧好夺多,因为毕竟现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真的想生活更好一点,这就是一个现实。第二点,我还有一个想法,能够通过大量拍一些影视,能够让别人知道你之后,如果你再进剧场,就可以把相当于,不能说一大部分,哪怕是一小部分,知道你的那些人能够带进剧场,让他们看到话剧,“哦,话剧他也可以演成这样”,于是乎以后他们就习惯性地进入剧场,哪怕能够带一个人、两个人,我都觉得这是我一个很知足的东西。

  第三点,满足自己创作欲望,我喜欢那种排练的过程,真的喜欢排练的过程。

  王晓鹰:刚才房子斌说的那个感觉我特别同意,这一段时间老有媒体问我,话剧百年的时候有很多话剧是明星来演,老问我对明星话剧的看法。我说用明星话剧来救话剧,这是一厢情愿对不对?但是明星话剧至少有一个好处,它可以吸引一些过去不进剧场来的观众进场看戏。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这些观众是带着看明星的心情走进剧场的,但是走出剧场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如果仅仅满足了他看到明星的这种心情走出剧场,那意义就不大了。最好的状态就是可能是带着看明星的心情走进剧场,但是获得的满足是明星的艺术创作、话剧带给他的,在生活中多了带给他享受的东西,发现话剧艺术还是这样一个给他带来享受的东西。这些我们过去把他当明星看的人,其实在舞台上给我带来是话剧艺术或者是表演艺术家给我们带来的东西。他们这样走出剧场,明星演话剧真正的意义就达到了。

  主持人:而且现在话剧有非常多的民间的剧社也排演一些话剧,像贺岁话剧也成为了一个挺大话剧演出的市场等等非常多。各方面的明星,影视歌三栖明星都在涌入话剧市场,让更多的人养成一个去剧场看戏的习惯。

  王晓鹰:有各种各样的戏演出,这本身肯定是好事,不管是民营剧团还是明星参加的商业性质很浓的演出,都不是坏事。关键是每个演出给自己定的位以后,要在自己定的位上面做得更好。不管是试验戏剧还是商业戏剧,还是追求艺术价值、主流价值,无论什么样的定位,做到最好,不要让走进剧场的观众失望,最好就是让观众走进剧场以后,他能够开始喜欢话剧,然后观众有机会看各种各样不同的戏。我刚才说香港的观众鉴赏力的提高,跟他有机会看各种各样不同的戏是直接有关的。当大家有机会看各种各样戏的时候,他的鉴赏力提高了,观众群越来越大,话剧本身随之就发展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