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如影随行》真假虚实共存 赖声川繁复交织(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18:05  新浪娱乐

  Q:佛法是《如影随行》的起点,还是贯穿了整出戏?

  A:任何一个作者背后都有他思想或哲学的根基,我的是佛法;也根据我这些年来,有时候觉得比较懂,有时候比较不懂,根基也会有薄弱或坚强的时候。你说《如梦之梦》是不是一个佛教戏,对我来讲当然不是,但你硬要说是,它也是;像我拍《飞侠阿达》就被邀请去参加旧金山佛教电影节,我说是嘛,我自己不那么去定义 。《如影随行》也一样,它牵涉到西藏《渡王经》里面的概念,甚至会引用其中的词句,但整体来讲,我探讨的是一种更广大的现实。当然私下来讲,佛法是一个最深的灵感,只是它绝对不是一个说教的东西。

  Q:你怎么看待修行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A:多年前,我跟我太太丁乃竺在台北看一个戏,她说:“她终于懂了这些搞小剧场的人,是把剧场当道场。”但这里面有个根本的问题,道场应该是一个修行的地方,公开了以后有它先天上的问题,比方说我在打坐,开放给大家来看我打坐,一方面是无聊,另一方面好像我有义务替这些花钱来看我打坐的人,做些有娱乐价值的事情。反过来说,剧场是什么?丁乃竺说:“剧场应该是一个橱窗,展现你在道场修行的成果。”道场不是在橱窗里面,我们不是在那个橱窗里面努力,道场在另外一个地方,就是人生,我是在人生里面努力,然后透过橱窗展现出来。换句话说,它是分开的,修行未必要展现,可能有一天,我到了一个境界,觉得展现是无聊的,所以就不展现了,我蛮期待这天会来的。对我来讲,艺术跟修行一直是拉锯战,有时候它同时进行,有时候它会扯来扯去。二十多年前刚开始做戏,艺术当然是大过于修行,这几年慢慢比较体会到,修行的重要性大过于艺术,而且修行没有做好,艺术就不可能做好,所以慢慢地要将重心移转到修行,一旦完全移转到修行,做不做艺术就没有那么重要。有时候,艺术对修行会是种妨碍,因为艺术里面多半都有自我心狂大的表现,修行其实是要把这些东西转化掉,你说哪个艺术家不希望把自己名字放得大大的、照片放得大大的;我觉得透过修行,就是要让我放弃掉这些,如果有一天我的戏演出,可以不登我的名字,还是有很多人来看,那我会很高兴。但同时,我也不忽略一点是,艺术是我的执着,老天给我这个能力,如果修行真有所成果,能透过艺术这个管道表现出来,我不排斥。

  Q:你曾提到《如梦之梦》透过环形剧场,找到一种新的剧场文法,谈谈这其中的发现?

  A:对我而言,《如梦》是新的文法,对世界来说是不是,我不知道。前一阵子,有人邀请我在西藏设计一个剧场,这事还没成,但我还蛮兴奋的,我就提出了能不能盖一个演《如梦》的环形剧场。现在我很向往,能够有一个专门演环形的戏的空间,因它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式,颠覆镜框剧场,台上台下绝对的二分法,让剧场有它的电影性出现,而且是很自然的电影性,而另一方面它又是属于剧场的,能够随时流畅地、快速地换景,观众不被干扰。其次是绕场的手法,不同时刻有不同的人在场上绕,观众的习惯是很微妙的,起先绕场的人会被注意,一旦绕了十圈之后,人物就化到场景里面,轮到你演出,你就开始演了,这也是属于这个文法的一部分。所以,“绕”、“圆圈”、““重复”“循环”、“轮回”就成了文法的内在精神,整个剧场概念跟曼达拉(编按)的构造很像,它是亚洲的、很东方的,和西方从一个点到一个点的线性思考很不一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