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明》之前那些事儿 李尔王走进“明”王朝(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9日15:06  经济观察报
《明》之前那些事儿李尔王走进“明”王朝(2)

剧照

《明》之前那些事儿李尔王走进“明”王朝(2)

几位主演稍一得空,导演就会和他们对词、排戏

  说,她喜欢中国文化,在这个戏里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三皇子成长之路的写照,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伦理纲常和社会制度是来保证这个国家文明和安全的生活的,包括文化,它不是黑不是白,也不是半黑半白,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的正道总是特别难,她说。回头看她以往的作品,所有的情境也都是中国的,很少放置到异国的,甚至很少放置到时空感不那么明显的情境中,《生死场》是抗日,《狂飙》讲的是田汉,《赵氏孤儿》又回到晋景公年间,《红玫瑰与白玫瑰》也是中国人的爱情表露,而且哪年哪月在哪里,都一一交代清楚,是“实”的,她说这次也从中国传统戏曲里学来了一点“虚”。中国人看戏不爱看真的,中国戏里都是装扮的。“为什么会产生中国戏曲,中国几千年的审美的积淀,中国是个向善向美的民族,不是一个求真的民族,真有的时候是丑的,残酷的,害怕的。元杂剧、昆曲剧本,到二百年前京剧形成,一脉相承的,这是中国的表演艺术,中国人看戏看的都是装扮。”京剧里唱悲剧,过门摘了髯,喝点水,接着唱悲剧,观众认,情绪也能进入。“我这个戏就是有很多跳出跳进,观众和演员,演员和角色的这种灵活的感觉。”

  “我以前写东西比较个人化,但是从 《赵平同学》——那是个小剧场话剧,到《红玫瑰白玫瑰》,一直以来就在尝试一种表现形式的开放,心灵的开放,和观众是不是能通过表现形式有一种交流。到这个戏就做得比较极端了,现在有一半人喜欢一半人不喜欢,因为步子走得比较大吧。”田沁鑫说。

  她以往的作品常常让人非常直接地感受到创作者的“发力”,用狠力,较劲。她说她做前三部戏时的确都很想证明自己,很努力,想要一次成型做好,一上台就必须是一部精致的作品。第一部戏《生死场》是天才作品,做完了一下子就猛着了。紧接和第二部戏《狂飙》还是严肃,戏中戏,结构复杂。“第二部戏就想证明给你们看看,我第一次不是蒙的,让人看我基本功就是很好,但其实第二部戏是剧本写得好,我导得不太好。”而做第三部戏《赵氏孤儿》时正赶上人艺做林兆华版的 《赵氏孤儿》,人艺和国话打擂台,虽然谁也没有下战书,但是观者眼里,较量的格局已然形成,她说一边又想证明自己的基本功,一边又碰上了这样的比较,压力很大,自己先紧张了,做得也非常较劲。

  “也就这三部戏,后来我再也不较劲了。我觉得我现在好像比过去成熟一些了,胆量大了,更开放了,都可以尝试。”戏剧的结构,观演关系,中国传统的写意戏剧观在话剧里的使用等等,都是她现在关心的问题。

  访谈

  经济观察报:你的戏很多都是在讲男人的成长,给人感觉非常严肃,《生死场》、《狂飙》,甚至是《红玫瑰和白玫瑰》,《明》弄得挺闹的。

  田沁鑫:《明》其实也是讲成长,三皇子的成长。

  经济观察报:但是说的这个“疼”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感受的。

  田沁鑫:大家都挺高兴的,稍微浅点的人可能就很高兴地走了,这里边稍微有点生活阅历的,看到戏里那个老二死得特别简单,一把火就死了,这里边其实挺残酷的,都轻描淡写的,突然一下,就没了,就开始杀老三了,有的人会觉得特别残酷。我很喜欢余华的东西,你还在那笑着呢,啪抽你一巴掌,特乐也特残酷,这都特中国人。我这回是中国元素无所不用其极。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话剧 田沁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