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吟秋(1925——2001):
程派青衣。江苏苏州人。12岁进北京投师求艺,从王幼卿学青衣,从诸如香学花旦,后得王瑶卿亲传,授之以《棋盘山》《十三妹》《苏武牧羊》等剧。1943年加盟马连良先生的“扶风社”,唱二牌旦角,为马配演《打鱼杀家》《桑园会》等戏,后又与谭富英先生合作演出,艺事得以长进。1945年拜程砚秋为师,因出身贫寒,且为孤儿,由程收养,至1951年始离程家。在与程砚秋朝夕相处的数年间,受程悉心点拨,深得程派艺术之真缔。
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随贺龙元帅部队进驻大西南,任军区政治部京剧院主演。1955年后,历任中国京剧院、宁夏京剧团、北京青年京剧团、北京京剧二团、北京京剧院主要演员。他演的《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金锁记》《红佛传》《碧玉簪》等程派经典名剧,大多能保持程派的风格原貌。
改革开放以来,他除在京津沪等内地舞台演出外,还远赴香港、台湾演出。退休后课业授徒,为培养程派传人发挥余热。直到谢世前夕,还在积极筹划准备参与程派剧目音配像的工作。
谭元寿(1928——):
谭派老生,谭门第五代传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出身梨园世家,家学渊源,曾祖父谭鑫培为谭派创始人,祖父谭小培、父亲谭富英均继承谭派,均是京剧发展史上划时代的表演艺术家。
1938年入富连成社科班,从雷喜福、张连福、刘盛通学老生,从王连平、茹富兰学武生,文武兼备,擅演各类老生戏并兼演武生。1945年出科后,曾为荀慧生“挎刀”、参加裘盛戎的班社。1949年自行挑班。1954年加盟北京京剧团,在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流派艺术大师领衔的艺术氛围中,演技逐年走向精到娴熟、渐成大家气候。
他嗓音高亢嘹亮,扮相清秀疏朗,台风古朴苍劲,一派国粹本色。对于谭门本派的经典戏《战太平》《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打棍出箱》《黑水国》《定军山》等,唱念做打舞无不驾轻驭熟,深得国粹精髓,至于象《打金砖》《野猪林》《连环套》这样亦文亦武极见功夫的剧目,更是他久演不衰的拿手杰作。
他不仅在继承传统戏方面卓有成就,还排演了一些现代戏,尤其《沙家浜》中郭建光一角,不论唱念还是表演,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其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其子谭孝曾、其孙谭正岩均承袭祖业,为京剧观众所熟知。
梅葆玖(1934——):
梅派传人,全国政协委员。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梨园世家,系梅兰芳之子。10岁开始学艺,启蒙教师是王瑶卿之侄王幼卿,武功教师是陶玉芝,昆曲教师是朱传茗,后又师从朱琴心学习花旦,加之父亲的悉心教诲教诲和指导,基本功极为扎实。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颇受称赞。18岁开始与父亲同台演出,此后随父亲到上海、武汉、青岛、广州、江苏、浙江、山西、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和朝鲜及日本演出。
他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扮相、演唱都近似其父。艺业精湛,基础扎实,在青衣、花衫、刀马旦、昆曲等诸行当技艺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就梅派艺术的弘扬来讲,他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甚至对当今的京剧界来说也是举足轻重。
从1978年开始,他恢复上演了《贵妃醉酒》《太真外传》《洛神》《凤还巢》《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生死恨》《宇宙锋》等十余出梅派剧目。1995年北京京剧院恢复成立梅兰芳京剧团,他担任团长,担负着传承梅派艺术的重任。他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尚伟、胡文阁、张馨月等梅派弟子,其中胡文阁是唯一的男弟子。他多年来多次在国内外进行艺术交流和演出,为继承和弘扬京剧梅派艺术做出了一定贡献,1989年荣获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授予的亚洲杰出艺人奖。
李元春(1929——):
工武生。河北河间人。幼年拜李兰亭为师,并受教于尚和玉。40年代起开始搭班演出,演出剧目以短打戏为主,在京、津、东北一带很受观众欢迎。后与其妹李韵秋组织春秋京剧团,兄妹俩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常演剧目有《三打白骨精》《三盗芭蕉扇》《武松打店》等。
50年代成立北京青年京剧团,后转入北京市京剧团、北京京剧院。他会戏很多,既有传统的武打戏,也有新编的武打戏,尤其猴戏有独到之处,《龙潭鲍骆》《金钱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十八罗汉斗悟空》是其代表作,在《越海插旗》等现代戏中也有出色的表现。他功底扎实,身手矫健,把子、出手、翻跌、跟头都有过人之处,是一位有造诣的武生演员。
姜铁麟(1921—1984):
北京通州人。9岁从文春宝练功,10岁从钱富川学武生,11岁拜陈富康为师,在此期间,开始登台演出《石秀探庄》《武文华》《战马超》《挑华车》等戏。1937年拜李万春为师,参加鸣春社演出。40年代先后与周信芳、张君秋、吴素秋、毛世来、梁秀娟等合作演出。1949年在北京参加京剧武生会演。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在天津组织青年京剧团,任团长,1952年任北京京剧四团副团长,1960年任辽宁京剧院副院长,1964年北京新燕京剧团副团长,1978年参加北京京剧院,在二团挑梁主演。
姜铁麟武功扎实,表演以身手矫健勇猛凌厉著称,长靠短打均有较高造诣,并因嗓子好,也能兼演老生戏。常演剧目有《白水滩》《恶虎村》《四杰村》《嘉兴府》《伐子都》《挑华车》《铁龙山》《古城会》《走麦城》等,后期还演出了《南海长城》《六号门》《沙家浜》等现代戏。
马长礼(1930——):
工老生,宗马派、杨派,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幼年入荣春社科班学艺,出科后,向刘盛通学老生。他私淑杨派,颇得真谛。后拜谭富英为师,又得马连良指点。
他博采众长,能演唱多种流派名剧。他演唱的《伍子胥》、《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体现了杨派艺术典雅凝重、韵味醇厚的特点;他演唱的《四进士》、《甘露寺》等,显示了马派艺术潇洒飘逸、俏丽多姿的风格。他还善于运用不同色彩的声腔塑造人物形象,在现代戏《沙家浜》中,将一个外表温文尔雅、内心狡滑奸诈的国民党特务刁德一刻画得惟妙惟肖。
张学津(1941——):
国家一级演员,马派老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出身梨园世家,张君秋之子。1952年考入北京艺培戏曲学校(后改名北京市戏曲学校),初学小生,后学老生,从王少楼、陈少武习余派,是学校的尖子学生。1959年毕业分配到荀慧生剧团。1960年调到北京市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1961年拜马连良为师,由此专攻马派艺术。
他嗓音宽厚圆润,吐字清晰,念白有力,很有马派风范。他主演的《赵氏孤儿》《雏凤凌空》《箭杆河边》《海棠峪》等剧,马派艺术风格鲜明。1969年调上海京剧院,在《智取威虎山》剧组,担任杨子荣B角,后又连续演出了现代戏《杜鹃山》《苗岭风雷》《刑场上的婚礼》《磐石湾》等,1980年获首届上海白玉兰奖。
1983年调回北京京剧院,先后恢复上演了马派名剧《赵氏孤儿》《甘露寺》《借东风》《春秋笔》《四进士》《苏武牧羊》《淮河营》等。1985年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6年获首都中青年京剧演员振兴杯电视大赛最佳京剧演员称号,1990年在新编历史剧《画龙点睛》中扮演李世民,该剧获首届文华大奖,个人获北京市1989—1991年度新剧目评奖演出优秀表演奖。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92年度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8年获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亚洲杰出艺人奖”。
李崇善(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