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2年参加纪念梅兰芳逝世一周年演出起,参加了历届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举行的纪念梅兰芳的演出活动。1966年代表北京市赴缅甸演出《雏凤凌空》,受到热烈欢迎;1979年参加在希腊举行的国际悲剧节,主演《白蛇传》,雅典五千人古城堡剧场连日暴满;1982年纪念中日建交10周年,在东京NHK剧场演出《白蛇传》《霸王别姬》获得成功,并在日本24个城市连演两个多月,轰动全日本。1998年赴台,在国光京剧团任教四个月。1999年随梅兰芳京剧团赴日本演出,与梅葆玖一起为该团的两大主演。她嗓音甜润清脆,表演洒脱大方,常演剧目有《穆桂英挂帅》《凤还巢》《生死恨》《玉堂春》等。
杨少春(1940——):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武生。出生梨园世家,其父杨盛春是杨派武生名宿。11岁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初从贯大元、雷喜福习老生,后改武生,师从茹富兰、傅德威、沈三玉等。1958年因其父病故,转入其父生前所在的北京京剧团,边学艺边演出,常与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流派大师同台。
从王金璐学习《林冲夜奔》《长坂坡》《挑滑车》,从张世麟学习《武松打虎》《蜈蚣岭》《诈历城》《十八罗汉战大鹏》,从李盛斌学习《伐子都》,从厉慧良学习《英雄义》《钟馗嫁妹》,从袁金凯学习《哪叱闹海》,从黄元庆学习《战马超》《狮子楼》,从徐元珊学习《金雁桥》,从王鸣仲学习《卧虎沟》等。
1961年拜高盛麟为师,同年又拜在王金璐门下,经多师授艺,技艺猛进,擅演《长坂坡》《挑滑车》《蜈蚣岭》《恶虎村》《雁荡山》《走麦城》《古城会》《钟馗嫁妹》《闹天宫》《借扇》等剧目。
他基本功出众,长靠短打均擅长,台风骠悍英武,具有大武生的风范。他不仅担任主演,并在多部新编剧目中担任武打设计和艺术指导。
阎桂祥(1947——):
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祖籍北京,1959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华世香、贾世珍等学习梅派戏,功底扎实,期间还得到了赵荣琛和张君秋的指点,娴熟地掌握了程派和张派的演唱技巧。
1967年毕业后进入北京京剧团,在现代京剧《杜鹃山》中扮演柯湘,其独具慧心的个性化演唱成为许多样板团观摩的范本。她还向赵燕侠学习了《荀灌娘》《白蛇传》《拾玉镯》《盘夫索夫》等赵派剧目,这些剧目后来成为她经常演出的保留剧目。
她嗓音甜美圆润,扮相端庄秀丽,表演细腻传神,且天资聪颖,悟性极强,在艺术上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她在新编历史剧《情痴》中所塑造的霍小玉形象,不仅在观众中引起了轰动,而且博得了戏曲界专家的一致赞赏。
她兼容并蓄,厚积薄发,在新编历史剧《水龙吟》《画龙点睛》《北国情》中分别扮演秦娥、张四娘、桃花公主,并在现代戏《圣洁的心灵——孔繁森》中扮演孔繁森的妻子王庆芝。四十年的舞台生涯,她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艺术个性,舞台形象光彩照人,给海内外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86年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同年获北京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十佳演员”称号。
叶金援(1948——):
国家一级演员,武生、文武老生。北京人。出身梨园世家,祖父叶春善创办了富连成科班,为京剧界培养了大批人才,伯父叶盛章、叶盛兰和父亲叶盛长在京剧界享有盛名。
他自幼受到艺术熏陶,八岁开始学艺,1958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孙毓堃,学习了大量的武生剧目,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1967年毕业后进入北京京剧团,参加了《海港》《沙家浜》《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等现代京剧的演出,并与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谭元寿、马长礼、张学津、李崇善等京剧名家合作演出了《状元媒》《龙凤呈祥》《白蛇传》《定军山》《阳平关》《赵氏孤儿》《杨家将》等传统戏。1979年拜王金璐为师,技艺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他扮相英俊,噪音纯正宏亮,武功扎实,长靠短打兼备,擅演《挑滑车》《长板坡·汉津口》《野猪林》《连环套》《八大锤》等传统戏,同时参加了新剧目《梁红玉》《朵兰多》《风雨同仁堂》《袁崇焕》的演出。并将《关云长忠义千秋》等三国系列剧目和《野猪林》等水浒系列剧目带到了日本,促进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1989年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3年获梅兰芳金奖。
谭孝曾(1949——):
国家一级演员,谭派老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出身梨园世家,系谭富英之孙、谭元寿之子。1960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王少楼、杨菊芬等学习老生,学艺仅三个月,便于长安大戏院演出了《二进宫》,颇受观众欢迎。又从诸连顺、徐元珊等习武生。1963年转人北方昆曲剧院学员班,演出了《沙陀国》、《断密涧》等重头戏,可谓锦上添花。一年多以后又调回戏校学习。1968年毕业后又得到祖父谭富英、父亲谭元寿的亲传。
他嗓音高亢宏亮、韵味清醇、悠杨自如,扮像清秀、台风潇洒,且文武兼备,颇具谭派神韵。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四郎探母》《群英会》《龙凤呈祥》《将相和》等。曾先后随团出访日本、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其子谭正岩也继承谭派艺术,系谭派第七代传人。2003年获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亚洲杰出艺人奖”和美国纽约正华中美文艺杰出贡献奖。
秦雪玲(1948——):
国家一级演员,工花旦,宗荀派、筱派。1959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师从赵桐珊(芙蓉草)、荀令香、程玉箐、于玉蘅、李香匀、马宗慧等名家。19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在现代京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中扮演妹妹玉荣,扮演姐姐龙梅的是李维康。1969年被借调到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剧组,担任B组小常保。
1972年被作为尖子人才调回学校任教,培养了刁丽、耿巧云、陈淑芳等一批京剧人才。1980年调入北京京剧院。1985年拜“四小名旦”之一的陈永玲为师学习筱派艺术,潜质因此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1986年在新编古装戏《婵娟误》中扮演袁镜花,前花旦,后青衣,还用了程派唱腔和跷功。她是全国第一个将几乎失传的跷功重新展现在首都的舞台上,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她扮相俊美,嗓音甜润,表演细腻,善于刻画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集荀派、筱派于一身,代表剧目有《红娘》《乌龙院》《翠屏山》《金玉奴》《游龙戏凤》《拾玉镯》《小放牛》《战宛城》等,剧作家翁偶虹称她为“北京第一大花旦”,1993年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1年获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亚洲杰出艺人奖”。现任华盛顿秦雪玲京剧团艺术总监。
安云武(1948——):
国家一级演员,马派老生。北京人。1958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王少楼、徐东明、杨菊芬、李盛藻、胡盛岩、傅德威、褚连顺、徐元珊等,学习了《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碰碑》《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捉放曹》《夜奔》《红鬃烈马》《定军山》《搜孤》《法门寺》《探庄》《夜奔》《挑华车》等剧目。1962年马连良接任校长后,授之以《审头刺汤》《白蟒台》《清官册》《赵氏孤儿》等剧目。
1966年毕业后进入北京京剧团。1968年调入河南省京剧团,拜马最良为师。1985年调回北京京剧院,师从王金璐、叶盛长、迟金声、王和霖、李慕良、马盛龙、马崇仁等,演出了《四郎探母》《白蟒台》《乌龙院》《宝莲灯》《战长沙》《南天门》等剧目,唱腔韵味纯正,念白极富功力。1994年获梅兰芳金奖大赛提名奖。
赵世璞(1946——):
国家一级演员,余派老生。北京人。1959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马连良、陈喜兴、杨菊芬、李盛藻、王少楼、朱连顺、胡盛岩、于世文等。他嗓音宏亮,唱念俱佳,善演剧目有《四郎探母》《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逍遥津》《野猪林》。19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两年后进入北京京剧团,演出了《红灯记》《水上长城》《平原作战》《奇袭白虎团》等现代京剧。1977年恢复演出了传统戏《逼上梁山》,后来又演出了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司马迁》《水龙吟》《甲申祭》《郑成功》和现代戏《雪映古城》等。1980年获文化部表演奖,1982年获全国文艺调演评比表演奖和北京市新剧目评奖表演奖,1985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演员,1993年获全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1995年获北京市新剧目调演优秀表演奖。
王文祉(1948——):
国家一级演员,裘派花脸。北京人。1958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校长郝寿臣,学习了《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锁五龙》《铡判官》《铡美案》《法门寺》《醉打山门》等剧目,后又向苏连汉、刘连荣、裘盛戎、罗荣贵、郭敬安等学习了《霸王别姬》《群英会》《赤桑镇》《通天犀》《芦花荡》等剧目。
1968年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实验京剧团、北京市京剧团、北京京剧院工作,主演了现代京剧《小刀会》。 后拜夏韵龙为师,曾主演过《姚期》《遇后龙袍》《铡判官》《断密涧》等多出裘派代表作。
他基本功扎实全面,演唱讲究韵味,善于刻画人物。1990年在新编历史剧《画龙点睛》中成功地塑造了马周的舞台形象,之后在另一出新编历史剧《水龙吟》中也有出色的表现。2001年获第三届中国京剧节优秀表演奖。
刘建元(1947——):
国家一级演员,裘派花脸。北京人。1958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苏连汉、刘砚亭、郭静安、王福来等,后拜张洪祥为师,学了四十余出文武戏,毕业后进入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在现代京剧中担任过李勇奇、雷刚、高志扬、李胜等重要角色,因在《南华一枝枪》中的出色表演获总政治部嘉奖。
1977年调入北京市京剧团,演出了《水上长城》《六号门》《洪湖赤卫队》《逼上梁山》《海瑞罢官》《司马迁》《雪映古城》等剧目。自恢复传统戏以来,上演了《赤桑镇》《遇皇后·打龙袍》《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铡美案》《刺王僚》《乌盆记》《将相和》《锁五龙》《姚期》《三打陶三春》等剧目,同时参加了《杜兰朵》《党的女儿》《圣洁的心灵——孔繁森》《风雨同仁堂》《宰相刘罗锅》等新戏的演出。他嗓音宽亮,唱腔流畅,表演质朴大方,1984年获北京市中青年演员调演优秀表演奖。
温如华(1947——):
国家一级演员,张派青衣。北京人。195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师从茹富兰、姜妙香学习京剧小生。1966年毕业后在北京军区服役,1972年加入战友京剧团。
1981年转入北京京剧院,得到了剧作家翁偶虹的赏识,为他创作了《白面郎君》一剧,他在剧中扮演郑天寿在北京城上演四十多場而不衰, 被《 北京晚報》 稱讚為“ 張門多桃李, 男旦第一人” 。,被《北京晚报》称赞为“张门多桃李,男旦第一人”,遂凭借演郑天寿一角走红。后来又在《婵娟误》中扮演吴彩凤、在《仇女传》中扮演仇女。《白面郎君》和《仇女传》两剧被中央电视台拍成了电视戏曲片。1984年获北京市中青年演员调演表演奖、1987年获北京市新剧目调演表演奖。
他还涉足影视,1992年为电影《霸王别姬》中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配唱,该片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94年在电视剧《梅兰芳》中扮演舞台上的梅兰芳。台湾《申报》称他是大陆男旦中“最年轻者,也是后起之秀的佼佼者”。
黄德华(1942——):
国家一级演员,工丑。北京人。1952年考入北京艺培戏曲学校(后改名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罗文奎。1959年毕业后进入梅兰芳京剧团。1962年拜孙盛武为师,主攻肖(长华)派方巾丑。1986年后向萧盛萱学戏,并向汪荣汉、张和元、郭元祥、艾世菊、冯玉增、茹绍岩等问艺。
历任梅兰芳京剧团、北京实验京剧团、北京市京剧团、北京京剧院二团、一团、梅兰芳京剧团丑角演员,兼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曾随团出访缅甸、土耳其、希腊、突尼斯、韩国及香港、台湾等地。1993年以《群英会》中蒋干一角与袁世海、谭元寿、张学津、叶少兰等赴日本演出,同年作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首批演出团成员赴台湾演出。1999年和2001年以《贵妃醉酒》中高力士一角与梅葆玖两次赴日本演出。
他嗓音宽厚亮堂,唱念嘴里干净,表演身上规矩,不俗不厌,有萧派风范,常为梅葆玖、张学津配戏,并长期与谭元寿、叶少兰、景荣庆等合作演出。擅演剧目有传统戏《审头刺汤》《法门寺》《凤还巢》《群英会》《女起解》《乌盆记》《失印救火》和新编历史剧《雏燕凌空》《画龙点睛》等,其中《画龙点睛》获文化部颁发的首届文华大奖。
马增寿(1940——):
国家一级演员,工丑。北京人。12岁考入北京艺培戏曲学校(后改名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罗文奎,学习了《群英会》《法门寺》《打渔杀家》《凤还巢》《秋江》《乌盆记》《盗魂铃》等剧目。1959年毕业后进入荀慧生京剧团,得到了朱斌仙的栽培,学演了《荀灌娘》《红楼二尤》等荀派戏中的丑行角色,受到了荀慧生的赏识。
1960年进入北京实验京剧团,与张学津合作演出现代京剧《箭杆河边》,在剧中饰二赖子,在现代京剧《杜鹃山》中扮演毒蛇胆,该剧后来被怕成了电影。在此期间,他向李四广、慈少泉学习文丑,向叶盛章、张春华学习武丑。他长期与李崇善合作,演出《乌盆记》《法门寺》(前饰刘媒婆,后饰贾桂)《四进士》《打渔杀家》等剧目,配合极为默契。与谭元寿、马长礼合作演出《群英会》《龙凤呈祥》《打棍出箱》等剧目也获得了好评。后拜郭元祥为师。
进入北京京剧院后,又与王蓉蓉、杜镇杰、李宏图等后起之秀合作,演出了贺岁京剧《宰相刘罗锅》和新编历史剧《袁崇焕》。他的戏路宽,会戏极多,如《请医》《荡湖船》及《打城隍》等八打戏。他还经常涉猎影视表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人才。